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猴年说猴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1-26 09:43:16   阅读量:0

文/记者 程莉

  从《西游记》的美猴王到印度教的神猴哈努曼……猴子早已融入我们人类的精神世界。在全球5000多种哺乳动物中,约有300种是灵长类。今天,猴子还在为科学实验献身,还在成为马戏团的演员,而它们的生存地正遭受人类的吞噬,在猴年里,如何和人类最亲近的动物和平相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采访专家:

  李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生态学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濒危灵长类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郭耕,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科普作家,曾经是猿猴饲养员,出版《世界猿猴一览》《猿猴那些事》等书籍。

  张鹏,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跨学科博士生导师,从事灵长类行为与生态学研究,著有《灵长类的社会进化》《猴、猿、人-思考人性的起源》和《猿猴家书》等学术著作。

  姜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于凤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2009年度斯巴鲁保护野生动物奖获得者。

  提到猴子,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孙悟空了,那孙悟空的原型是什么猴呢?很多人说是猕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不同意这种说法。1990年郭耕曾经在印度工作学习了3个月,经常撞见长尾叶猴。这种长尾叶猴在印度是神猴,叫哈努曼。孙悟空在变化的时候要特意把尾巴藏起来,有一次和二郎神打斗变化的时候长尾巴变成旗杆从而露出了破绽,所以孙悟空的原型就是这位长尾叶猴。

  猿和猴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尾巴,其实就可以解释很多人的困惑:猿和猴有什么区别呢?最简单的辨别方法,猿没有尾巴,猴子有尾巴。我们摸摸自己,没有尾巴,所以我们也是一种猿,属于类人猿总科的。猿一般指“类人猿”,而“猴”一般指原猴类、新世界猴和旧世界猴。

  除了尾巴的区别,猿的体型一般比猴大(长臂猿除外);猿的胳膊长于腿,而猴的胳膊一般与腿差不多长;四肢行走时,猴的臀部和肩呈同一个水平面,而猿的肩部明显高于臀部,如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猩猩。猿的上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猴,例如直立行走时,猿的上臂可以上举,而除了蛛猴之外的猴都不行。猿几乎不用四肢行走,而采用直立的姿势行走。猿的智能总体上比猴发达,但是猕猴数数字的能力明显超过长臂猿,而且猿的生理、形态和行为等其他方面也比猴子更接近人。知道这些后,再见到灵长类动物,就可以很容易分辨是猿还是猴了。

  孙悟空大闹天宫从偷吃蟠桃开始,那么所有的猴子都爱吃桃子吗?并没有,有喜欢吃虫子的,有吃树叶的,还有杂食的。婴猴、鼠狐猴、狨猴、跗猴等食虫为主,且多为夜行性;叶猴、疣猴、吼猴、仰鼻猴、大猩猩等食叶为主,且多为昼行性;其他绝大多数灵长类杂食,也多为昼行性。有一个规律就是,个子越大的猿猴越素食,个子越小的猿猴越肉食。

  此外,猿猴的婚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跟人一样是一夫一妻制的,比如大狐猴、狨猴、卷尾猴、伶猴、夜猴、跗猴、长尾猴、叶猴的部分、长臂猿的全部等;一夫多妻型的有长尾叶猴、大猩猩、赤猴、白睑猴、鼬狐猴等;还有一生孤独,只有需要娶妻生子的时侯才到一块儿的独居型,如黄猩猩、树熊猴、婴猴、指猴、懒猴、倭狐猴等。


六小龄童表演的孙悟空形象让中国人记忆犹新

  我们是猿猴变的吗?

  “人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关于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千百年来,既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由此出现了很多猜测,比如西方人是上帝造的亚当夏娃的后代,中国人是女娲娘娘用泥巴捏的,当然这都是神话传说。人们早就开始用生物学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科学上关于人类起源说法支持率最高的可能就是进化说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很多人类历史上的化石证据。从这些化石中,我们得知人类进化有500万年的历史。其次是基因证据。灵长类中的人科包括绝迹的原始人类和现生人类、大猩猩属、黑猩猩属、猩猩属。大型类人猿在进化上非常接近人类了,它们具有复杂的认知能力和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和人类相似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它们的行为、组织结构、生理和代谢的特点也均与人类相似。

  黑猩猩的寿命60岁,月经每30天一次,雌性体重50公斤、雄性体重70公斤,除了毛发比较发达外,各方面的指标和我们都非常相似。事实上我们跟黑猩猩之间的基因达到了98.7%的相似,只有1.3%的差异。其次是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7.7%。猩猩与人类的距离相对较远,它与其他大型类人猿的基因相似度为96.4%。这个差异有多大呢?人和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大概是1%,马和斑马之间的基因差异是2%。这意味着人类与其他大型类人猿是同宗同源的近亲种族。

  猿猴和人类如此相像,那我们是猿猴进化来的吗?以前人们认为人类是进化的终端,所有的动物都是为了变成人而进化,比如青蛙努力鸣叫、繁殖,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青蛙王子。其实这是误解。物种之间正确的进化关系是进化树,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树枝,青蛙是一个分支,灵长类是另一个分支,灵长类的分支又分了很多小分支,黑猩猩和人是比较近的两个分支,各种动物包括人类都是不同的树枝而已,不是一定要往人类的树枝上长。所以人与黑猩猩是姐妹物种,来自同一个已经灭绝的古猿祖先。


倭黑猩猩溪水中玩耍 “倒立”“跳舞”样样精通

  为什么只有“我们”变成了人?

  我们既然来自同一个已经灭绝的古猿祖先,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只有“我们”进化到了今天的样子,拥有了人类文明,拥有了所谓其他动物不可企及的智商?

  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分道扬镳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约2500万年前猿猴祖先分离形成猴科和类人猿,1800万年前类人猿祖先分离形成长臂猿科和人科,700万年前非洲人科祖先分离形成大猩猩、黑猩猩属与人类的共同祖先,随后600万年前共同祖先分离形成黑猩猩属与人属,从此出现人类。人类先后经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等主要进化阶段,最后形成我们现代人。同样的600万年里,黑猩猩的祖先演变出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两个种类(约在250万年前分离)。

  我们知道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只差1.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告诉我们,我们和类人猿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远远小于宏观层次的差别,尤其是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目前研究也没有发现哪种基因决定了人的智商。“基因决定论”在探讨人和类人猿区别上不起作用,宏观层次上的差别毫无疑问是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物种起源的方向由环境决定,内在原因是基因的变异,但基因变异没有方向,最终决定因素还是环境。

  人和猿猴的区别主要有三个:家庭、直立行走、形成语言。在人类形成的历史中,直立行走毋庸置疑是人类形成的重要标识。至于直立行走是什么机制形成的,肯定不是某天某个祖先突然灵光一现那么简单,这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大的谜团,因为直立行走会危害身体健康,而且一旦下肢残疾就会行走障碍。目前存在多种说法,最新的一个理论认为,东非裂谷的形成大概和人类的形成在同一个地质年代,人类直立行走并不是为了在草原上奔跑,而是为了攀岩裂谷形成的峭壁躲避食肉动物。不过张鹏指出,传统观念还是认为,人类是由于气候变化、植被减少、无法树居,进而才被迫发展成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

  总之,在漫长的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岁月里,由于环境的变迁和影响,物种慢慢分成了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面临不同的生存环境,从而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都是被自然所选择的产物。

  猿猴会进化成人统治地球吗?

  现在人是地球的霸主,但大型类人猿们这么聪明,将来会不会进化到可以取代我们?《人猿星球》《猩球崛起》这些科幻电影里,都描述了将来有一天黑猩猩变得像人一样厉害,甚至奴役或者超越人类。

  将来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在人类成为地球霸主之前,恐龙曾经称霸地球一亿年以上。恐龙能够称霸地球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爬行类是称霸地球的。恐龙所有的食物和它的伙伴都是爬行类,而那时的哺乳类是体型像老鼠、非常不起眼的夜行性小动物。爬行类称霸地球,像搭起了一个舞台,所有在舞台上的都是爬行类,而恐龙是最后一个出现的个体,就成为这个舞台上的明星。后来因为气候改变,进而爬行类的食物被改变,气候变得更加寒冷,爬行类动物孵卵的繁殖方式也受到了影响,爬行类这个舞台垮塌了。既然舞台垮塌了,恐龙自然也会摔下来,而且摔得很惨。恐龙灭掉了,它的兄弟们如鳄鱼、乌龟都没有成为地球霸主,同样衰退了。

  爬行类衰退后,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后兴盛起来的是另外一个类型,就是我们哺乳类。哺乳类是在体内恒温养孩子的,不在乎外面的温度,而且它们吃被子植物。于是哺乳类昌盛,跟着出现了很多哺乳类,在这个哺乳类舞台搭建得很稳固之后,人类在最近的500万年出现,形成了这个舞台上的闪耀明星。

  人类虽然很厉害,但是这个舞台的稳固性决定了我们的生存。我们可能害怕数量会减少,事实上人类也曾经数量减少到全世界统共只剩1万人,但是我们一样能够繁衍昌盛到70亿。而最担心、最不可逆的是这个舞台的垮台。一旦哺乳类舞台垮塌,人类自然就会跟恐龙一样摔下来,所有的哺乳类也将一损俱损。所以下一个取代人类这个位置的一定不是猿猴,一定不是人类的近亲,而是另外一个类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因为哺乳类的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之本。


《猩球崛起》里的凯撒是一只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