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上位,没那么简单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1-19 19:54:42
阅读量:0
如果你在欧美国家连续吃过工作餐,就会发现,周一是个三明治,周二是碗意大利面,周三是块牛排配面包,周四是个鸡肉沙拉,周五是个烤土豆......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会认为周四、周五是跟前三天同等的饭量,因为没有主食,没有大米、白面。这是我们几千年形成的饮食习惯,就连“小三儿”玉米都难以撼动米面的天下,更何况“小四儿”土豆呢?
几千年的米面
中国的先民在距今9000到8000年的这一段时间里,成功地种出了粟 (小米)、黍(黄米)、水稻等谷物,并且一直用其喂养他们的子孙至今。至于另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食小麦,则晚了三四千年才出现。
谷物的出现让人们告别了朝不保夕的狩猎生活,首次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过,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米饭都属于“奢侈品”,因为它的产量太低了。到了南朝末年,水稻的种植面积才开始不断扩大;又过了几百年,隋唐统一时,稻米才终于取代粟和黍,成了南方人首屈一指的主食。
而此时,北方人的餐桌已经被小麦占领。这种历史相对较短的作物,几乎穷尽了中国人对主食的一切想象力。最初,它与其他谷物一样被蒸煮成了“麦饭”,直到战国时期被一个脑洞大开的家伙放在石磨上磨成了粉。
就历史来看,大米和小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食产品,经过了千百年来的进化、磨合和适应,才得到了国人的认可和使用。但即便是这样,到今天,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人喜食面食,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本身也就说明要改变国人的主食习惯,是一个多么复杂长期的过程。
难以更改的饮食习惯
人为改变饮食习惯的例子,在世界上并不是没有。
二战后的日本掀起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虽然战后特殊时期日本食品供给不足,但日本政府大量向美国进口牛奶、面包。1954年,日本还针对中小学生午饭专门出台了《学校营养午餐法》,实行全国统一配餐,规定午餐必须喝200毫升牛奶。渐渐地,日本国民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体质明显增强,50年里平均身高增长10厘米。
但是也有失败的。英国泰晤士河大闸蟹泛滥,因缺少公敌,严重影响生态系统。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题研究小组。他们发现,大闸蟹在中国和东南亚是美味佳肴,于是提倡英国人要多多捕捉大闸蟹,将其做成盘中的美食。
英国食品标准局还特别为此进行检测,宣布泰晤士河里的大闸蟹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食用。可是,英国人的回应十分冷淡。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懂得怎么吃怎么做。另一个原因是据说英国人从来不待见淡水水产,人家看重的是金枪鱼、三文鱼这样的海鲜。
可见改变饮食习惯,需要强力推手,如果只从人民喜好出发,很难改变。
就土豆而言,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它都是作为一种蔬菜登上人们的餐桌的。国人讲传统,习惯于怀旧和传统食谱,但若在弃其它主食选土豆做主食这件事上,却是一种障碍。也就是说,让土豆做国人的主食,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易通过人们的传统思想障碍关。
不仅如此,就人类变换或增加主食的传统来看,除非由于重大的天灾人祸或气候变换等,使得相关人群此前赖以生存的主粮消失或极大减产,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产生活,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很短时间内改变主食习惯。否则,即便改变主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给种、吃马铃薯一个高大上的理由
现在,我国的主粮小麦、玉米和大米,产量还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并不断增产,再加上有效的国外进口,国人短时间内以此为主食还不存在断崖式的缺少和困难。
但是让土豆上位并非没有办法。首先是让农民种植马铃薯。种植需要一个好的理由,能让农民获得好处。土豆虽然产量更高,但卖不出去,烂地里怎么办?有网友说,宁夏的土豆2毛8一斤都没人要,种植的农民亏惨了。没有经济效益,农民不会去选择种植土豆。
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渠道让土豆流通,无论是深加工还是改变品种,都需要让农民种植的土豆有销路。
因此,要想把土豆变为国人餐桌上的第四主食,除了在土豆的品质、产量、食品花样等方面想办法提升外,更关键的问题恐怕还要在诸如国人的饮食习惯上、多食用土豆的意义上下工夫。
其实文章开头的新品种土豆就是个不错的例子。我们还有人抵触它的原因,就如同中世纪的欧洲把它仇视为妖魔一样。■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