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微博兴衰背后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7 16:09:19   阅读量:0

10月下旬,中国互联网界撼动业界的一场人士变动就是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从新浪的离职。

10月22日中午12:32,陈彤(@老沉)在微博上表示,将因个人原因辞职。据悉,陈彤卸任后将改任新浪顾问。

11月4日,陈彤何去何从的猜测也尘埃落定,其加盟小米,担任主管内容投资和内容运营的副总裁。

门户网站“教父级人物”陈彤的离开,标志着一个门户总编辑时代的结束。在新浪现在的布局中,微博是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一些业界人士认为,陈彤的离开表明新浪内部人对微博前途的不看好,如果坚定看好,怎么可能会走呢?

微信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

其实,当初新浪微博在国内的兴盛还有独特的条件。在美国,由于有Facebook的存在,Twitter的发展反而没有那么迅猛。因为Facebook的发展规模乃至商业化速度都走在Twitter前面。

在中国,由于并没有类似Facebook这样规模的强势社交网站,因此,微博在中国比Twitter在美国发展得更好,微博已然成为中国社交媒体中最主要的一种形态,社交媒体的很多功能和优势都在微博上体现出来。

但是腾讯微信的出现终止了这一切。为何很多人会将自己宣泄或者推广的主阵地转向微信?北京市的一位企业主表示,这种转变主要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微信基于移动互联网,背后基本是真实的粉丝,尤其是没有亮明阅读量的时候,而微博是PC和移动端的综合体,僵尸粉太多,造假成风;微信的圈子相对封闭,所以信息不至于一下子大爆炸,让人无所适从;其三,微信首先是“用”的功能,微短信、语音等免费,在这个基础上才有“阅读”的功能,阅读是有审美疲劳的,但“用”的功能需求短期内不会消褪,除非有更强大的功能应用替代它;另外,微博的机制有利于信息扩赛,加上“大V”参与,在管制较少的情况下,引爆点多,但管制多了,加上对“大V”的管理,微博引爆点在减少。

因此当微信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就通过公共号和朋友圈这类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减少使用微博的人中,37.4%转移到了微信。

微博火爆的时候,大街上总能看到一群人低着头,拿着手机刷微博,他们也被称为“低头族”

北京大学营销传播学教授刘国基表示,新浪微博的快速兴起也有当时国内独特的背景。当微博刚刚出现之时,微博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占领了用户宣泄诉求的市场空白,因此形成了井喷。新浪起步最早,加上因为良好的政府关系以及多年沉淀下来的信息过滤和控制经验,让政府感到可控,因此借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快速得到了发展。但是到微信出来以后,微博宣泄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发现,基于朋友圈、亲友圈的微信更适合感情的选择,可以更加及时地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今年1月份,一直活跃在微博平台上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并让自己的学生帮助打理。她发现,与微博相比,微信的使用操作更为简单便捷,尤其受到不太熟悉电脑的中老人人士的欢迎,因此她不得不重视这个阵地。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郝建军表示,后起的微信和微博的功能定位并不一样,微博主要是发表观点,大家在一起发表看法。而微信则更加注重个人的体验,发布也十分便捷,可以十分方便地发布自己的体会,其及时性比微博更强。因此,风头很快就盖过了微博。另外随着微信的出现,很多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微博就被冷落了。

郝建军告诉记者,虽然直到现在他依旧在同时使用微博和微信,但的确微信的频率要多得多了。

逐利本性导致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微博衰退也有网络公司自身的问题。例如,新浪是一个没有占大额股份大股东的公司,整个管理层掌握着少量碎片的股份,管理层无法实施长期战略,更容易把新浪当成了逐利的平台,比如微博,似乎不是他们抚养的娃,而是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

另外在微信的发展中,其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尽管新浪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结果也可想而知。

更为致命的是,微博过于强调自己的媒体属性,而忽略了应该发展的社交属性,尤其是在手机端并不方便。而微信的出现则要便捷得多。

刘国基表示,新浪微博广告的过度开发也是导致中国微博用户纷纷离开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讨厌的广告,他们于是选择了逃离。

另外在产品发展早期,新浪微博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让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追赶。但是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兴趣。虽然后来新浪微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帮助草根发展粉丝,但为时已晚。

微博的整体性式微

11月上旬,受用户活跃度较低迷影响,网易微博业务将与网易轻博客LOFTER进行整合,之后网易微博不再单独运营,也就意味着网易微博关闭。 这也意味着,网易微博将不复存在。今年早期,另一大微博“腾讯微博”也宣布并入腾讯网,逐渐被边缘化。腾讯微博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他们的微博业务还在,但是已经不是重点发展方向了。

四五年前,几大门户网站一窝蜂上马微博业务,掷下重金,如今又接连退出,变化之快令人嗟叹。

风靡世界的美国Twitter2014年初也开始遭遇一场发展危机,其刚刚上市就显露出“夕阳公司”的征兆,用户增速下滑,用户活跃度下降。财报显示,2013年四季度,Twitter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量为2.41亿人,仅仅增长了900万人。其中在最关键的美国市场,Twitter的活跃用户仅仅增长了100万人。

此时,微博的主流人群也在发生变化。2013年6月26日,中国社科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根据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微博用户整体呈现学历低、年纪轻、收入低特征,高中学历以下占74.88%,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已经成为绝对主流用户。

微博为何出现这样的转变?

“所有的公开论坛都一样,首批用户往往是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他们接受的教育背景相对统一,政治立场与文化立场相对一致,彼此尚有求同存异的雅量,如果仅限于此,那么就成了小圈子的趣味,其影响力会被压缩,如果更多不同背景的用户进来,讨论氛围又会被破坏,后来的用户赶走前面的用户,当前面的用户走了以后,后面的用户也就走了,只留下一个鬼城。”微博出生成长壮大亲历者、微博用户运营总监刘新征也曾经如此来描述微博的衰退。

刘国基表示,在移动聊天工具、移动图片分享网络等新应用的冲击下,微博的用户关注度被分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认为,活跃度下降的人群中,40%的人认为使用微博浪费时间,33.2%的用户认为长期使用微博缺乏新鲜感,此外,与朋友互动减少也是重要原因。

如今人们的时间已经被形形色色的生活和工作碎片化,在这种时空中,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碎片化的阅读和传递信息,也希望更加随意一些,微信正好满足这个特征,与微信相比,微博太正式了,很多人依旧将其当成一个个人媒体平台。因此,微博的吸引力就不如微信了。

微博平台中有不少“奇葩”,陕西广播电台大院的一只流浪猫就拥有自己的微博,爱猫的人把它拍下来发到微博里和其他人分享,如今“广电猫”的微博已有上千位粉丝。

微博依旧充满了生命力

尽管微博的黄金时代正在远离,但在记者的采访中,业界专家表示,微博依旧存在生命力,它并不会彻底消失。

280924位粉丝,35223条微博,2935个关注,这就是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的新浪微博。“会员最高的关注只有三千,这就封顶了,不然的话还可以关注更多。”朱进1965年生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六零后”,但他却在用“九零后”的思维方式活跃在社交网络上。

朱进是从2010年2月20日开通微博,他发的第一条状态是“呵呵,开通新浪微博。”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微博生涯。朱进也是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成员。他说,最初是经同事介绍有新浪微博这个平台,于是爱好新鲜事物的他也就开始玩微博,以转发居多,也有原创的。

“我从99年开始就一直使用BBS,之后有了微博就一直在用微博,后来的微信、人人我也有账号,但是还是对微博更偏爱一些。”由于从事科技行业,朱进一向都走在时代的前沿,他说,做天文科普这个行业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永远都是新的发现最有意思。所以,尽管在微博上留言的人或者“艾特”他的人很多,他还是乐意一一回复,“只要我能看到的我都会回复,能看到的回复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如今的社交网络如此之多,可为什么最热衷于微博呢?朱进说,微博带给他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人与人之间无障碍地交流。由于微博的平台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留言取得联系,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可以更直观地集中在这里。微博的沟通是双向的、开放的,只要谁想联系到朱进都可以来这里找他。微博不仅仅是他生活中的交流渠道,也是其工作中的好帮手。

尽管使用微信的频率更高,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依旧自身打理微博,在她看来,与微信相比,面向公众的微博是一个更有价值的平台,更有利于她进行营养健康科普和营养理念的推广。

“尤为重要的是,经过不断改进,新浪微博已经形成了较好的谣言处理机制,可以阻止谣言的蔓延和传播。”范志红说由于微博是一个公众平台,写一条微博谁都可以发言,因此出了谣言,马上就有人辟谣,而微信现在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辟谣机制,投诉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另外以她自身为例,如果传播的信息有误,马上就有人给指出来。但这在微信中就难以做到,由于圈子小,很多时候发的东西也都是无人理会,尽管她的公众号可以积累众多粉丝。范志红表示,由于粉丝看到的信息和文章不是和原创者面对面,因此也就无法直接沟通,原作者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而微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告诉记者,尽管微博、微信这两个平台现在他都使用,但是使用微博依旧要多一些,在他看来,微博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传播平台,而微信只是一个小圈子平台,因此他不会放弃使用微博。

而记者了解到,目前依旧钟情微博的人也不在少数,除了具有利益的一些“大V”,很多普通人依旧喜欢这个平台,并且他们认为,不再喧嚣了,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就像现在的博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