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致命毒物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5 11:23:00
阅读量:0
2013年4月16日,随着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投毒案的侦破,彻查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案的呼声再度涌现。接二连三的中毒事件让很多人心惶惶,网络上甚至出现了“防室友秘籍”、“验毒妙招”……不少网友调侃“现在最感谢的人就是我当年的室友,没有将有各种不良习惯的我毒死……”
究竟,我们身边到底潜伏着哪些致命的毒物,使用它们的人到底该怎样保管,才能彻底杜绝这类事件的重演,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呢?
1、无色无味铊之毒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朱令(随母姓)的父亲吴承之清楚地记得,朱令最开始发病是在1994年11月下旬,那时她开始出现奇怪的症状:起先是肚子疼,接着胃部不舒服;12月上旬,她的头发又开始脱落,几天内就掉光了。1995年3月中旬,朱令的症状加重,开始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不得不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3月28,朱令陷入昏迷状态,直到当年8月31日才苏醒,昏迷长达5个月。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朱令中毒的原因查询也一直在进行。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及其他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国际求救,约1/3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其中,有很多都是来自国外权威医生和专家的回复。
1861年3月,英国化学、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在对硫酸厂的废渣做光谱分析时,发现有一条以前从未见过的亮绿色的线条闪了一下又消失了,他敏锐地感到这可能是一种新元素。根据线条的颜色,克鲁克斯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Thallium。
而后,法国科学家米拉在实验中发现,铊具有很强的毒性。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硫酸铊开始作为鼠药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这种鼠药同样能毒死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澳大利亚甚至流行用硫酸铊鼠药毒害亲属,发生了多起案件。
后来的研究发现,铊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大于铅、汞,属高毒类,并且具有蓄积性。对人来说,0.5-1克的一次性摄入量便足以致人死亡。在自然界中铊不以金属形式存在,而是以微量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很多物质中,其中主要和钾和铷有关。
除了朱令一案,这些年,国内也发生过其它10余起铊投毒案,其中1997年5月的北大铊投毒案、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铊投毒案在全国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投毒者喜欢用铊投毒,因为铊无色无味,需要的量很少,而且毒发后出现的症状例如肠胃反应、脱发、神经炎等容易与别的疾病混淆。作为一种可轻易取得、并且不易被发现的毒药,铊一直是冷战时期进行暗杀的上佳工具。而在中东地区,铊更是在政治暗杀中频频出现。
2、在黑暗中发出幽光的钋
2006年11月1日,正在英国政治避难的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校、43岁的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此后他不断呕吐,大量脱发,检查表明,他的中枢神经、心脏、肾和骨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于当月23日晚不治身亡。近一个月后的11月24日下午,英国卫生防护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在利特维年科的尿液里发现了放射性核元素钋-210,而且钋-210的含量极高,表明他被人下毒。
英国警方说,他们在利特维年科到过的酒吧、寿司店、他在伦敦的住处和其他一些地方都发现了钋-210的痕迹。利特维年科是100多年来第一个因钋-210中毒而死亡的病例。
钋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能在黑暗中发光,由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在1898年发现,两人对这种元素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钋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毒的物质,据美国保健物理学会估算,大小不及一粒盐的钋-210,可使体重70公斤的人死亡。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钋-210对自然界和人类并不构成危险。这是因为钋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含量约为100万亿分之一。
由于钋-210在自然界的含量极微,为了供工业目的使用,只有在核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氧化铋可生产毫克量的钋-210。全世界每年只生产约100克钋-210。包括中国在内的有钋-210的国家,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核安全。
3、毒素战剂武器——蓖麻毒素蛋白
2013年4月16日,美国国会领导人证实,一封寄给美国密西西比州共和党参议员罗杰?威克(Roger Wicker)的信被截获,这封信被检测出带有致命蓖麻毒素蛋白。而同在4月16日,美国官方又截获一封带有同种毒素的信,而收信人正是当今美国总统奥巴马。
而有关蓖麻毒素蛋白的案件远不止这一起。1978年9月的一个傍晚,保加利亚流亡剧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播音记者格奥尔基?马尔科夫正在伦敦滑铁卢桥站等公车。突然,马尔科夫感觉到大腿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人群中一名身材魁梧的男人随即扔掉了手中的雨伞,嘀咕了一声“对不起”就迅速离开了。
三天后,马尔科夫离奇死亡了。2005年,最新解密的保加利亚秘密档案揭开了这桩神秘案件的真相。“雨伞杀人案”的凶手名叫佛朗切斯科?朱利奥,曾受命于保加利亚的间谍组织要刺杀马尔科夫。日夫科夫政权1989年倒台之后,在它的内政部还发现了一大堆经过改进可以用作凶器的雨伞。据了解,这些杀人伞内装有弹簧、枪管、扳机,一扣扳机就会射出一颗小圆珠,直径为1.7毫米,由白金制成。小圆珠上有两个微小的孔,中心是空的,容积约为0.4毫升,内装有剧毒物质蓖麻毒素蛋白。
蓖麻毒素蛋白主要存在于蓖麻籽中。该毒素易损伤肝、肾等实质器官,发生出血、变性、坏死病变。并能凝集和溶解红细胞,抑制麻痹心血管和呼吸中枢,从而致人死亡。并且,它是一种只要极小的剂量就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素。研究发现,如果吸入或吞服,致死剂量仅为1毫克,而如果进行注射的话,仅仅500微克此物质就能杀死一位成年人,其毒性是有机磷神经毒剂(VX毒剂)的385倍,是氰化物的6000倍。也正是因为如此,蓖麻毒素蛋白成了国际间谍情报人员和恐怖分子进行暗害和破坏活动的毒素战剂武器。
4、 最古老的致命毒物——砒霜
在我国,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毒”。其实,这些说法都毫无根据。
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并无剧毒。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在外表上常常呈红色,“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三氧化二砷,俗名称砒霜或信石,其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没有特殊气味,与面粉、淀粉、小苏打很相似,所以容易误食中毒。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砒霜的主要成分是砷,砷在天然状态下毒性并不强,但是它的化合物往往具有很强的毒性。
几个世纪以前,杀手们选择砒霜作为杀人的工具,除了它的毒性之外,还因为砒霜无臭无味,难以在尸体上被检验出来。早期,砒霜中毒的症状往往被人们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直到19世纪20年代,法国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死后,科学家们才从他的身上检验出砒霜,并意识到这种有毒物质的致死作用。
5、快速致命氰化物
在毒药门类中,氰化物算得上是最为最闪亮的“明星”,至今无论是虚构小说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罪犯的用毒,氰化物都是首选。氰化物的毒性到底有多强烈呢?同样的剂量,砒霜中毒大约需1小时方才出现症状,且要等到数小时后甚至次日才会死亡,从而给医生留下充足的抢救时间。而氰化物的死亡通常都在中毒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如果通过静脉注射、吸入高浓度氢氰酸气体的形式中毒,则1—2分钟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几乎算得上是“闪电式死亡”。同时,砒霜的水溶性比氰化物要差很多,因而掺入酒水后容易沉淀下来而被人发现,这也是氰化物在毒药中地位要高于砒霜的原因。
在氰化物中,氰化钾最广为人知。它一般为白色圆球形硬块,粒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接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在国内外,很多恶性投毒案件都很氰化钾有关。
氰化钠的知名度也很高,其性质和氰化钾类似。二战时期被纳粹德国广泛用于集中营现场制造氢氰酸,并通过管道输送到伪装成澡堂的毒气室,杀害了很多犹太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杏仁,其独一无二的味道和良好的烹调适用性也让它成为数世纪以来厨房中馅饼的最流行成分。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杏仁含氰化物。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杏仁就一定是杀人毒品。杏仁分甜杏仁、苦杏仁两种,甜杏仁中氰化物含量很少,可以食用,而苦杏仁中氰化物含量较高,在吃之前必须经过加工去毒。
如果不当食用杏仁,就会致人死亡。国外曾发生过一男子吃下48粒高温烘烤后的杏仁而致死的案例。
6、亦正亦邪马钱子碱
马钱子碱为无色水晶粉末,刺鼻气味,可通过皮肤和眼睛中毒。它的中毒反应并不快,一般为10-20分钟左右,但却极为令人恐怖,中毒以后,中毒者会先脖子发硬,然后肩膀及腿痉挛,直到蜷缩成弓形。并且只要中毒者说话或做动作就会再次痉挛。严重的中毒者会窒息,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另外,马钱子碱中毒以后,就是不死,也会破坏中枢神经,并导致肌肉萎缩。不过,该物少于常量的中毒不会引起任何症状,甚至可以杀死肠道中的寄生虫。
在现实中,马钱子碱曾用作医药中的兴奋剂,目前则作为鼠药或治疗呕吐的良药。很多植物含有马钱子碱,比如生长于热带的狗扣子,果实外形像柑橘,味道发苦,但是长得很诱人,其花有咖喱香味,同样有毒。
7、假酒中的杀手甲醇
1998年春节期间发生的山西假酒案曾经震惊全国。犯罪分子用34吨甲醇加水后勾兑成散装白酒57.5吨,造成27人丧生,222人中毒入院治疗,其中多人失明。
甲醇又称“木醇”或“木精”。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由于甲醇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强的甲醛和甲酸(蚁酸),因此甲醇对人体有强烈毒性,因此饮用含有甲醇的酒可引致失明、肝病、甚至死亡。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即可因对视神经的永久破坏而导致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
甲醇的初期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呕)、下泻、无胃口、头痛、晕、全身无力。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呼吸急速至衰竭。失明是它最典型的症状,甲醇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变强产生酸中毒,导致肾衰竭。最严重者是死亡。然而,仍然有不少不法商人不顾人命安全,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并出售。
甲醇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用来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能加入汽油掺烧。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3757万吨,产量1575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甲醇生产国。但是控制甲醇的危害也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8、让牛顿中毒的汞
英国作家约翰?埃姆斯利在他《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中曾提到,因迷恋冶金术而致汞中毒的牛顿:“严重失眠,食欲丧失,妄想受到迫害,记忆力丧失,都是汞中毒的明显症状。1979年《伦敦皇家学会笔记和记录》证实牛顿头发中的汞含量接近正常值15倍……”
汞,又称水银,在各种金属中,汞的熔点是最低的,只有-38.87℃,也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微量的汞在人体内不致引起危害,可经尿、粪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如数量过多,即可损害人体健康。
汞毒可分为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三种。金属汞和无机汞会损伤肝脏和肾脏,但一般不在身体内长时间停留而形成积累性中毒。有机汞不仅毒性高,能伤害大脑,而且比较稳定,在人体内停留的半寿命长达70天之久,所以即使剂量很少也可累积致毒。有机汞摄入体内后98%被吸收,不易排出,可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而逐渐累积,其中主要是脑组织和肝脏。有机汞化合物以往主要用作农业杀菌剂,但由于毒性大,中国已不再生产和使用。
9、剧毒鼠药毒鼠强
今年4月2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两河村,两名女童食用上学路上捡来的酸奶饮料,双双中毒,先后不治身亡。警方调查后发现酸奶中含有毒鼠强成分。据调查,事发村庄两家幼儿园抢生源,其中一家幼儿园园长指使人在路上投放毒酸奶,企图报复另一家。
而在10年以前,毒鼠强更是害人不浅。例如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共导致106人死亡,其中52人死在以毒鼠强为“首犯”的剧毒化学品之手。
毒鼠强学名为四亚甲基二砜四氨毒鼠强,又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闻到死,是一种无味、无臭、有剧毒的粉状有机化合物,主要用途是杀鼠剂。人类的致命剂量被认为是7至10毫克。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抢救不及时就会死亡。
毒鼠强系神经毒性灭鼠剂,具有强烈的脑干刺激作用,强烈的致惊厥作用。进入机体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国内外的科学实验和灭鼠实践早已证明,毒鼠强对所有温血动物都有剧毒,为另一剧毒灭鼠药氟已酰氨的3-30倍,砒霜及氰化物的100多倍。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在植物体内毒作用可长期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污染,被动物摄取后可以原毒物形式滞留在体内或排泄,从而导致二次中毒现象。1952年发现,以毒鼠强处理过的土壤生长的冷杉,4年后结的种籽还能毒死野兔。
我国国家有关部门已于1991年发文确定毒鼠强属禁用品。但毒鼠强中毒的病例仍时有发生,也有人将其用来下毒。
10、生物恐怖病原物质——相思子毒素
相思子毒素是从豆科藤本植物相思子的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其含量约占种子2.8%~3.0%。
相思子又称鸡母珠,它的种子很漂亮,每颗种子下部三分之二为红色,顶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这些种子具有装饰性,常被制成首饰,有的国家甚至还会进口这种首饰。千百年以来,这些种子在宗教盛行的国家很受欢迎,那里的人们常用它串成念珠。相思子种子的外层覆有一层薄膜。如果薄膜完好无损,那么吞食种子并不会中毒;但如果薄膜被划破或者损坏,那么吞食种子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与佩戴者相比,相思子首饰制作工匠中毒的几率更高。有不少工匠就是在加工相思子饰品时,不小心刺破了手指而中毒身亡的。
研究发现,相思子所含的相思子毒素要比蓖麻毒素的毒性更烈。不到3微克的相思子毒素就足以致命,而每颗相思子所含的毒素通常都在3微克以上。毒素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细胞膜结合,并阻止蛋白质的合成,而合成蛋白质是细胞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吸入相思子粉尘而中毒的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烧、恶心和肺积水等症状,而误食相思子的人(如果碰巧相思子外层的薄膜破损)则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和脱水症状,并最终导致肾脏、肝脏、脾脏衰竭。中毒者一般在中毒后三至四天内死亡。
目前,该毒素已被列为潜在的重要毒素战剂和生物恐怖病原物质之一。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