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褚健案与科技精英下海难题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3 11:12:17   阅读量:0

由于案情复杂,牵涉面广,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案走向依旧不是很明晰,但高校产业化之路的“原罪”问题已经被摆到了面前。科技精英究竟如何下海创业,如何激励创业者,推动大量沉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真正的社会财富,已经无法回避。

浙江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成功企业家……这一切曾让褚健处于无比耀眼的光环之下。

然而这一切在2013年10月19日戛然而止。当日深夜,褚健在出差途中被异地拘捕,这离他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答辩只有几天时间。

而围绕褚健的有关调查已经整整进行了一年的时间。

10月31日上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全国检察机关1至9月查办职务犯罪的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徐进辉称,2013年10月,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对浙江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褚健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行贿、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犯罪一案立案侦查,现已侦查终结,正在审查起诉中。

按照发布的消息,1998年至2013年间,褚健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上述犯罪,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严重,且本人在案发期间先后采取行贿、销毁证据等非法手段阻碍、对抗调查和侦查,社会影响恶劣。

其实,在这背后,多年来一直有人举报褚健,每次都没有结果。

自2005年起,褚健掌管浙江大学校办企业已经8年之久。在浙江大学内部很多人看来,褚健的落马纯属偶然,如果没有“教授抵制新任校长运动”,褚健如今仍然稳稳坐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位置上。

浙大新校长抵制闹剧

2013年6月26日,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重庆大学校长(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的林建华起任浙江大学校长,官至副部级。

在此之前,2013年2月,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调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之后校长职位空缺了4个月。在这其间,浙大的三个副校长吴朝晖、宋永华、储健展开角逐,都希望获任校长一职。

林建华正式上任浙大校长两天以前的6月24日上午,一条题为“浙江大学教授集体上书,公开反对新任校长任命”的新闻在各大门户网站流传。发布声明的是一个叫做“浙江大学全球各地校友会”的校外组织。

“反对教育部任命新校长”的声讨引来一片叫好声,一些学者将之视为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认为大学校长应该由教授民主推选产生。但是林建华并非网络上描述的“官僚校长”。公开资料显示,林建华是一位学者型官员。他曾担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多年,在化学领域卓有建树,是国内知名的化学专家。

在这段时间里,浙大各地校友会会长组成的QQ群里,母校的最新情况也成为人们话题。远在法国的法国浙大校友会会长王晓杰于6月21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博文《浙大人应当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也成为随后浙大各地校友会负责人发表的联合声明的底本。

王晓杰表示,这个由他起草的稿子征求大家意见并修改后,形成了最终版的《浙江大学全球各地校友会负责人联合声明》。6月22日,这份由50多人签名的声明由王晓杰通过个人微博最先发布。

随后,一个名为“海外求是鹰”的微博账号发布了直指林建华的公开信《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并附上此前由浙大各地校友会负责人发布的《联合声明》。其认为,符合如下4个条件的方能出任浙大校长:1.浙江大学校长应是专业学科领域的学术精英,应拥有国家院士的头衔,或是公认的著名学术团体的领头人和创始人;2.浙江大学校长应对浙江大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或者有丰富的任职经历,学校管理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3.浙江大学在非常关键的时期,校长人选应年富力强,最好能连续担任两届,保障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4.浙江大学要建设国际一流大学,新的校长应有在海外留学、教学的经历,有国际化视野,最好有国外高校担任教授甚至管理者的经历。

但在浙大校内论坛上,一个发帖者尖锐指出,这几个“条件”,是为当时的副校长量身打造的。当时教育界很多人认为,浙大如果从现任副校长中挑选一位做校长,常务副校长晋升可能性较大。浙大现任常务副校长有两人,分别为吴朝晖、宋永华。浙大前任校长杨卫2013年2月调任后,原定宋永华担任校长,但是因为他的籍贯是英国,始终未能获任。尽管他将担任校长的传闻在校内尽人皆知。

一些人对比“校长条件”发现,储健是“四大条件”均符合的“完美校长”:1.生于1963年,可谓年富力强;2.1999年就已获聘“长江学者”,当为“学术精英”;3.他是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从政履历丰富;4.浙江大学毕业,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可谓既有“浙大渊源”,又有“海外履历”。

但是很快,浙大校内论坛有人发帖称,浙大校友会的“抵制闹剧”是受副校长的暗中指使。对此,发起人、法国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王晓杰公开称:发联合声明的活动,并未受到任何人的指使。

▲ 目前,中控科技集团拥有几十项国家专利和重要发明,承担着很多国家重大攻关项目。

身陷产权变更

但不管怎样,褚健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此后不久也成了反腐调查的一个重要对象。

褚健履历显示,他1978年以15岁之龄进入原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就读,1986年成为浙大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专业与日本京都大学的首届博士联合培养第一人。

1993年,年仅30岁的褚健晋升为浙大的正教授。也是在这一年,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中控科技集团的前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褚健是创始人之一。

此后20年内,褚健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在1997~2012年间曾多次登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在被立案调查之前,褚健已进入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审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学术之外,褚健参与创建并曾担任总裁的中控集团被视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到今天,其创办的中控系企业已发展为产值30多亿元、就业人员4000多人、拥有几十项国家专利和重要发明、在工业控制领域打破西方垄断企业一统天下局面、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承担着很多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集团公司。因此,中控集团颇受浙江省乃至中央的重视。 ??

知情人士分析,褚健事发可能与多年前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大海纳资产的传闻有关。工商资料显示,浙大海纳是1999年由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褚健等人共同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料表明,浙大海纳上市时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人员可谓是阵容强大,几乎涵盖了浙江大学理工科重点学院的院长和书记。并且大部分在海纳大股东浙大企业集团里任职,并且还职位较高。

根据当年的招股书,浙大海纳上市时的核心资产主要包括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等三部分。三块业务经由资本运作,先后被剥离,并试图再次包装上市。

但同在1999年,中控科技集团成立,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其中浙大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持股50%的控股股东。

让一些资本市场人士感到奇怪的是,中控科技集团的主营范围几乎和当年10月成立的海纳中控一致,而在11月份成立的中控技术的经营范围同样包括了“自动化系统装备”“自动化系统”等。

2000年6月,中控科技集团(当时名为中控软件)注册资本第一次增加至1500万元;2002年11月,褚健在公司第二次增资时首次出现在中控科技集团的股东行列,褚在受让了一位叫做潘再生的股东500万元股份的同时再次出资700万元,合计出资1200万元,占当时2000万注册资本的60%,此后,褚健成为中控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褚健也因此一度被坊间称为“浙大首富”。

但是围绕中控科技及其关联企业复杂的股权变更也被很多人所质疑,褚健也开始走上了被浙江大学内部人士不停举报的风口。

褚健的自辩书

2014年9月上旬,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篇题为《究竟是谁想置一位清白的科学家于死地?!》的文章,并附有褚健2014年8月28日的签名,其在签名时写道,“以上内容是律师根据与我会见谈话的情况整理, 是我的真实意思表示。”

从浙江大学一位教授处,记者了解到该文章并非他人杜撰。

在该文中,褚健表示,“我担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的8 年中,没有一分钱的经济问题、没有任何违纪问题、没有任何生活作风问题,即使是罗列、强加后‘做’出的十几年前的巨额涉嫌‘违法’资金数量中,也没有放入我个人口袋,而是投入到了本应由国家重点扶持和投资的有关创新项目中。”

褚健在自辩中承认确实曾安排下属员工将1999 年至2002 年间杭州浙大中控公司的会计凭证进行处理,不过他表示,这绝非是他担心自己有什么问题会暴露,完全是因为这些帐目涉及他的个别师长,他不清楚是否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并且他以为十几年前的帐册已经超出了帐册保存期限。

褚健说现有证据足以证实,这些帐目并不涉及国有资产、并没有任何经济问题。作为并不精通财务的科研人员,如果说这违反了法律,他愿意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记者发现,在律师记录的褚健的这篇自辩文中,根据褚健的说法,杭州浙大中控公司被他处理的一些账目牵涉到他的个别师长,这倒给有关调查部门提供了很好的调查线索,究竟牵涉到谁,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是在未来的调查中需要予以突破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对其深入调查也许能将更多的问题给暴露出来。

800余人签名愿意为其作保

在褚健出事以后,很多人将其与褚时健联系在一起。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曾经是中国有名的“烟草大王”,他一手将红塔集团建成大型企业,但因为私分公司利润,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74岁的褚时健保外就医后,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子再次创业,才总算为自己的人生挽回了一些颜面。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对记者表示,褚时健当年入狱引发过巨大的争议和同情。

据悉,在褚健案被移交审查起诉后,浙大教授、师生、浙江中控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等800余人签名愿意为其取保候审作保,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机械工程系教授杨华勇、浙大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浙大海洋学院院长陈鹰等20余位浙大现任教授、中层干部,以及原浙大党委副书记周文骞、原浙大副校长顾伟康、原浙大副校长吴平东等20余位浙大退休领导。这与褚时健当时的情况具有几分类似。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记者找到了数位参与签名者。签名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机械工程系教授杨华勇对记者表示,“这件事在法院出正式判决前,他不会发表任何意见。”

由于褚健一案的复杂性,浙江大学官方对于该案一直处于沉默状态,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其新闻办公室的一位人士表示法院流程没走完前他们不便表态。

褚健的辩护律师、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褚健一案错综复杂,其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公众的想象。目前该案件依旧还处于调查之中,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该案件的走向还不是很清楚。

根据先前的指控,褚健的一条重大罪状就是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周泽说,褚健所谓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均发生于2003年前后,即数十位浙大教授、800余人签名为褚健取保候审作保声明中所称,“是当时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产学研结合、大学教师创业初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