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走水族”:随手拍监督河水臭味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27 12:35:59   阅读量:0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保卫北京的蓝天,做着自己的努力。“乐水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依水而行,用徒步到达的方式考察北京河流的状况,用简单的仪器和设备记录河水的污染现状。唤起全社会对河流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被称作“走水族”。
  实地调查清河水质后两天吃不下饭
  
  “走水族”最近的一次大型调查在清河。清河发源于北京市海淀区碧云寺,流经朝阳、昌平两区,在顺义区汇入温榆河,全长23.6公里,经过两岸20多年的排污,这条河水已经变得污浊不堪,虽然在奥运期间,清河的污水问题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奥运之后的反弹使得污水臭水更为严重。
  
  2011年9月,清河附近的居民向“乐水行”相关负责人反映,清河“太臭了,窗户完全不能打开,有时候即便关着窗,半夜里也能给污水臭醒了”。
  
  “走水族”于是重点展开对清河的调查,领队张祥告诉记者,就在立水西桥景观长廊的下方,就有一个冒着臭气的排污口。而顺着这个排污口往东大约2公里,太平庄东路附近的清河河段,一个宽约8米的巨大排污口,也在往清河排污。这是清河上最大的一个排污口,并且也是常年污水横流。
  
  站在排污口不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水颜色越来越深,污水夹杂着垃圾卷起的泡沫,在河面上形成一道道黄白色的长龙。当时跟着张祥“走水”的两个北师大同学,回家两天都没吃好饭。经过调查,他们发现清河上总共有60多个排水口,而常年排污的污水口就有25个。
  
  微博曝光成为公众参与环保新渠道
  
  志愿者和当地居民就清河的排污情况进行过多次投诉,效果虽然不明显,但他们没有放弃。2011年10月,中国的微博用户总数接近2.5亿人,成世界微博人数第一大国,志愿者开始利用微博平台发出声音。
  
  一张张触目惊心的排污口照片相继贴出,引起公众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纷纷拿起相机和手机把看到的排污口拍摄下来,然后定位发送到微博上去,并@相关部门和媒体进行跟进,在微博中形成了一股“拍摄北京排污口”的热潮。
  
  半年后,有媒体主动找到了“走水族”,志愿者们带着记者对清河地区的污水情况进行了大量披露。2013年初,张祥还随同央视记者对清河、萧太后河、凉水河等北京数条河流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实地调查,播出“北京污水直排调查”节目,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现在,清河已经开始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将排出来的水除臭除味,并且准备提升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排污能力,然后再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张祥表示,对于清河污水治理的监督会一直持续下去。
  
  对于随手拍污水口的活动,“自然大学乐水行”项目发起人冯永峰认为是公众参与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其实参与环境保护,非常简单,不需要特别的批准,不需要等技术部门的辅导,不需要过多的设备和人才支撑,只要愿意,环境的真相就在身边,只要愿意,人人就可将其传播之、揭示之。”
  
  感受河流美丽同时也要记住它的痛苦
  
  在“走水族”的队伍里,60%都是学生。NGO组织、学生社团、专家,三位一体就可以组成一支队伍。张祥告诉记者,他最多的一次带队人数有80多人,最远到了山西,考察北京水的源头。有人质疑“走水族”太过形式主义,张祥不这么认为,“到达是一种最好的方式,看到才会震撼,通过直面去看,在感受北京河流美丽的同时,也要记住它痛苦的一面。”
  
  2007年3月,《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与“民间水专家”张峻峰合作,依托民间环保组织成立了“自然大学”,这所虚拟的社区环保大学下设山川学院、草木学院、鸟兽学院等六大学院,任何人都能免费成为它的学员。除了在户外获得体验,学员还可以定期参与研讨会、交流会,与政府官员、学界、企界共同参与治理北京污水。
  
  “公益能量本身一直潜存在所有公众的心中,因此,当时机到来,打开闸门之后,你会看到,社会上一条条溪水正奋勇往环保组织的方向流动。”冯永峰在他的书《中国民间环保传奇》中写到。
  
  现在,作为“自然大学”的品牌项目,“乐水行”已经走出北京,厦门、广州、成都、石家庄、郑州……全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乐水行”这样的“向水求知型”的环保活动。这些组织和活动虽然相互独立,但都共同践行着公众参与的理念。“自然大学”推动者认为,只有培养中国公众热爱自然的精神和能力,才有可能保护好中国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