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扬尘遗撒遭遇瓶颈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27 12:32:01
阅读量:0
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难题,其中,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遗撒已经成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原因之一。
渣土车夜间“裸奔”
白天工地土堆裸露,风吹尘起,夜里的北京也难以避免扬尘侵袭。5月24日,晚十点左右,记者站在丰台区西四环大瓦窑桥辅路路边观望,只见一辆辆装满渣土的重型汽车朝着出京的交通主干道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裸奔”,沿路遗撒,成了夜间移动的“扬尘器”。尽管主辅路之间有隔离带,但每当有车辆高速通过,空气中都会弥漫很重的尘土味道。
出租车司机李先生说,每天超过凌晨零时之后,都会有大批装满渣土的车辆从这里经过,这些车辆一般没有任何遮挡,一路颠簸中不时有渣土顺着车斗滑落,遗撒到路面。
5月26日下午,记者路过西三环外丽泽路,辅路一侧正在修建丽泽金融商务区。记者看到,旁边的挖掘机依旧作业,工地大墙外堆放着大大小小好几个土堆,均未经苫盖。像土方堆放引起扬尘,记者还在其他一些建筑工地外见到过,车辆在泥土路上一路飞驰,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施工扬尘”监管因何难以奏效?
据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晏向阳介绍,“施工工地多是北京市的一大特点,工地数量大,监管难度大也是整治施工扬尘中的一大难点。由于每年工程数量多,近年施工的开复工面积有近1亿平方米以上,全市环保监察力量相对不足,信息传递不够畅通、及时,导致难以实现全面、细化的监管”。
另外,工地人员环保意识差, 施工单位众多,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工地检查时找不到负责人、管理混乱,对存在的扬尘污染问题整改不彻底。“实际上对于这些违法施工的单位,北京市每个月都在处罚,但是由于受人力的限制,执法人员不能天天盯住每一个工地或者每一辆车。”晏向阳表示。
其实施工单位搞环保,技术难度并不大,说到底是施工单位如何看待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问题。施工企业工地内地面要硬化,要配备洒水设备洒水,土堆要绿网覆盖,工地出入口要安装洗轮设施,要使用密闭渣土运输车等这些抑尘措施都是需要资金来支持的。
晏向阳打了个比方说,“若部分施工单位不采取这些措施或不到位,比如未安装洗轮设施,或者洗轮设施没有充分利用,都会造成出入工地车辆带泥上路现象发生,这些土后经外界车辆的反复碾压,可造成空气中PM2.5的升高。对此违反行为,由于监管力量薄弱,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处罚力度太轻时,有些施工单位认为守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不顾及对空气质量的危害。”
2013年环保部门的工作目标仍是以“控制扬尘污染,削减PM2.5”为核心,落实属地监管职责,联合各部门采取更严厉措施打击扬尘污染违法行为。“我们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促进施工企业自律,加大与媒体联合对扬尘问题工地的曝光力度,同时借助公众力量促进扬尘控制工作,为共建一个美丽的环境尽一份责”,晏向阳表示。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