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中国创客的生存之道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20 10:59:48   阅读量:0

在中国,大部分创客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他们凭着爱好完成了大量的创新工作,却在市场面前“不得其门而入”,以至于让“冷酷的现实”浇灭了创造的热情。不过,也有一些中国的创客成功地将自己的爱好或者特长与事业结合起来,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找到了生存之道。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覃政:从科幻新人到创业新锐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读了一年博士研究生之后,覃政在2014年选择了退学创业。

他顶住亲友的些许不解和压力坚持退学的原因,是要继续追寻自己一直以来对科幻的梦想,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

早在7年以前,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文简称“北航”)读本科的覃政,就已经在科幻界颇有名气。在当年夏天于成都举办的国际科幻奇幻大会上,他作为北航科幻协会的负责人,带来了一部由他和会员们一起拍摄的微电影。这部影片用颇为恶搞的方式,描述覃政闯过僵尸、食肉恐龙等重重关卡,得到国际科幻奇幻大会参会资格的过程,当年曾在大学生科幻迷中广为流传,与他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作品《谁动了我的钱包》一样广为人知。


▲放弃博士学位,选择创业的覃政,如今已走过了初级阶段

“我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一直在航天器设计专业学习。这是因为,宇宙航行是科幻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在我看来,设计航天器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离科幻,也就是我的理想最近的领域。”覃政说,“但多年之后,当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未来的工作很可能不那么‘科幻’。中国的航天体制不太可能为个人创意提供多少空间,像美国‘龙’式飞船那样由私营企业制造的航天器,也几乎不可能在目前中国的航天体制下出现。我并不希望成为一个庞大体系中的一颗‘螺丝钉’,所以我开始考虑转向一个新领域,继续寻找事业与科幻爱好的结合点。”

覃政选择的新领域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宇宙航行一样,虚拟现实也是科幻作品中的常见题材,而且随着《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的流行而颇有人气。“科幻作品中常有与现实生活几乎‘无缝融合’的虚拟现实情景,这很让我着迷,并希望制作一种装置,为自己和别人提供类似的体验。”覃政告诉记者,“而且我知道,多年高等教育积累的相关知识和动手能力,足以让我完成这件作品,乃至将其完善之后发展为产品。”

带着这样的想法,覃政组建起一个由昔日同窗中的科幻迷组成的创业团队。同窗多年的经历使团队成员之间都了解彼此的特长,从而能更默契地配合以完成研发工作;团队成员狂热爱好科幻的特质,也会让他们对研发工作充满热情。

2013年6月,他们从覃政此前的全息眼镜显示器的研发成果起步,着手开发一种全新的虚拟现实(VR)设备“ANTVR KIT”。不同于此前市面上的虚拟现实设备,覃政和团队成员们根据自己玩游戏和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经历,为ANTVR KIT创意了一把可拆装的控制枪,用以同虚拟现实头盔相配。在他们看来,既有的虚拟现实设备虽然提供了“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但却还要使用键盘和鼠标控制人物行动,相当于把玩家重新“拉回到现实”。所以,他们从游戏玩家的习惯出发,提供了这种最为“自然”的设计。

2013年9月,第一台能稳定工作的ANTVR KIT原型机诞生。此后,覃政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优化设计和准备众筹等工作。今年5月14日,ANTVR KIT登上了美国最大众筹平台之一Kickstarter的页面,开始进行资金筹集和预售。此前,中国项目在海外平台的融资案例并不常见,其中一大原因是海外对中国技术的认可度不高。但覃政却“逆潮流而动”,选择在世界闻名的Kickstarter启动众筹,这显然可以归因于对ANTVR KIT技术含量的充分自信。


▲ANTVR KIT有着酷炫的外表。覃政和团队成员还根据自己玩游戏的经历,为它创意了一把可拆装的控制枪  

相比于主要的竞争对手Oculus VR,ANTVR KIT拥有诸多先进之处。除了更接近自然的操控方式,它的头盔和显示屏也经过了精确设计,可以避免图像扭曲和像素点的浪费,而且能让“眼镜一族”直接佩戴。

更重要的是,覃政为ANTVR KIT选择了一条重视兼容性的发展道路。市面上其他一些虚拟现实设备,往往会放弃对电影和很多游戏的支持。但ANTVR KIT反其道而行之,具有广泛的兼容性,既可以兼容现有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以射手视角进行的射击游戏),也支持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游戏,还能运行日后编写的原创游戏,乃至观看3D电影。虽然对兼容性的追求意味着硬件成本升高,令走低价策略的ANTVR KIT利润微薄,却为更多人打开了体验虚拟现实的大门。

当ANTVR KIT的优势,通过精心拍摄的介绍视频和宣传资料,在Kickstarter这个平台展现给全世界网民的时候,赞许和资金就从全球各地源源不断地汇聚过来。“当众筹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预售出了总价格大约150万人民币的产品,收入与投入基本持平。到今年年底,ANTVR KIT就会开始量产,首批生产1000件,第二批则10倍于此。”覃政说。他对ANTVR KIT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在创客群体当中,有为数不少的科幻迷。但和科幻迷不同的是,创客是一群将自己的想法转变为某种产品的人。或者说,他们不只是在纸上或电脑里描绘科学幻想,而且倾向于运用自己的双手,将某种曾经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物品变为现实。”覃政告诉记者,“幸运的是,做创客的这几年,我找到了将爱好与事业结合起来的途径。循着科幻带给我的灵感,我们成为创客,继而开启了创业公司的征程。”

魏乔:帮助创客寻找“发光”之道

走近创客这个群体,对魏乔来说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机缘巧合。时值2012年,北京创客中心联合创始人王盛林找到她,希望合作一场宣传“Maker文化”的活动——当时,就连“创客”这个词也还没有在汉语中诞生。

当时,“Maker”被魏乔的一位密友翻译为“创客”,王盛林则向她解释了这个群体的概念。“但我完全不能理解‘创客’这个群体将自己发明‘开源’的做法。”魏乔说,“就像很多圈外人一样,我当时认为这种‘活雷锋’式的举动无法带来经济收益,其存在似乎不符合逻辑。”

▲魏乔选择的途径是将创客的专业知识与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结合起来

但当2012年的“创客嘉年华”在中华世纪坛开幕之后,迅速聚拢的人气,让魏乔对这个群体前景的认识开始改变。她说:“我因为和王盛林的友情而参与到这项活动的策划之中。我发现,王盛林所希望的是类似于国外‘Maker Fair’(意为‘创客大集’或‘创客庙会’)那样的活动,但我们显然不能把国外的‘Maker Fair’照搬过来,因为那意味着所有的参展者几乎都是外国人,而且我们是在帮国外已经成熟的‘Maker Fair’进一步打响品牌。于是,我们决定‘另起炉灶’,做具有本土特色的‘创客嘉年华’,并着重吸引中国的创客参与其中。当活动开幕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中国本土的创客其实已经为数众多,其创意也往往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他们只不过缺乏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因而有一种‘找不到家’的感觉。而‘创客空间’这样的机构和‘创客嘉年华’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为中国本土创客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的创新活力得以迸发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魏乔逐渐知晓了创客们选择开源之道的真谛:开源并不意味着拱手让出收益,而是要网聚更多人的力量,让自己的产品能够真正成为精品。但与此同时,她也发现了中国创客与美国创客的不同之处。

在美国,商品经济和创客文化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因此,创客空间实际上具有孵化器的作用。当一个新人走进创客空间的时候,他(她)很快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以及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合力完善作品,再通过众筹方式赚取经济收益。但在中国,大部分创客基本上是“单打独斗”,而且相当多的人只凭理想进行研发,并不关心自己作品的销售问题。所以,在投身于创客这一行当,乃至成为北京创客空间执行总监之后,魏乔就着力将自己在海外市场和线上市场营销方面的特长,与创客文化结合起来,帮助创客空间里的项目更好地完成众筹,特别是符合Kickstarter等全球知名的国外众筹平台上受众的口味。

在运用自己的营销专长,帮助创客们走向国际众筹平台的同时,魏乔也在帮助中国的创客们寻找另一种“发光发热”的途径。她发现,尽管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看上去也如火如荼,但很多青少年可以选择的科技活动项目却少得可怜。“我曾经在一些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中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除了乐高机器人或者类似的机器人器材之外,竟然想不到其他的科技活动项目。”她说,“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创客活动和创客文化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创客与市场的对接渠道有限,很多有才华的创客虽然拥有酷炫的创意,却甚至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我希望探索一种机制,将创客活动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结合起来,既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样化的科技活动项目的选择,又让创客通过教学获取收益,并在青少年当中普及创客文化。”

这样的思路,成为魏乔筹划“creatica创意教育”的基础。按照她与合作者的设想,这家校外教育机构可以让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与创客一起进行发明创新,扮演科技教育辅导班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与创客和青少年的共赢。

张宜婕:从“营地教育”中寻找创客价值

两年以前,来自宝岛台湾的新媒体艺术家张宜婕,在北戴河“安营扎寨”,加盟启行营地发展中心开展的青少年活动,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坊”。

在与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这位研习新媒体艺术学硕士,并曾在大学中教授课程的女艺术家领悟到,相比于已经成人、“定型”的大学生群体,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成为创客的潜质,而且有赖于开发。她说:“在接触营地教育以前,我就一直对跨领域的事物,比如人文与科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互动兴趣浓厚,营地教育活动则又是一个‘跨领域’的突破口:它提供的‘体验式教育’的氛围,与创客们创新和交流分享的过程有相似之处。创客并非一群研究冷僻事物的‘不接地气’的人,他们很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成果。如果建立起一种渠道,让创客与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青少年进行交流,那么青少年就有可能从创客身上学到创意思维、动手制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而这些素质,会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网名张伊娃(Eva)的张宜婕在录制微信视频,以趣味视频的形式传播成为创客的基础知识

带着这样的想法,网名张伊娃(Eva)的张宜婕发挥自己在新媒体领域的专长,采取了线上传播和线下活动并举的策略,最终让创客在“营地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她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伊娃的创客艺术工作室”,用轻松活泼的文字和主打可爱风格的90秒视频短片“伊娃小学堂”,介绍成为创客所需的基本知识,比如使用来自美国的模块化电子元件littleBits。

在最新一期视频短片里,她穿着龙猫风格的卡通服装,拿着外观颇为“萌化”的littleBits电子元件,用主持儿童节目式的语言,讲解关于电池、声音传感器和LED等电子元件的知识。考虑到万圣节将至,她还用这些电子元件组装成了一个随声发光的装置,作为一具南瓜灯的“核心”,令视频在颇具喜感的氛围中结束。

在通过新媒体平台普及创客基本知识的同时,张宜婕也着力开展名为“线下伊娃”的创客聚会活动,让成人和儿童一起“轻松快乐地爱上科技艺术”。她发现,在社区的年轻人和青少年群体当中,新奇酷炫的“创客装备”很容易聚拢起人气,而他们的创意思维,也因之而得到启迪。

比如说,Drawdio是一种能将电阻变化转化成声音的电子装置,一些铅笔画师会将它装在铅笔上,再以另一只手按住纸上的笔迹,就可以利用人体和石墨(铅笔芯)可以导电的特性,让笔迹发出不同的声音,增强绘图时的趣味性。张宜婕则把这种装置改造成了“人体打击乐”的“心脏”,让人们围成一个圈之后,只需触摸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就会发出不同音高的“鼓点”。

虽然盈利之道尚不清晰,但业已取得的成功,让张宜婕对创客与营地教育的融合充满信心。她相信,在课堂学习之外,青少年往往会希望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提供这样的教育,正是创客的舞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