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类药物不能随意停
▲心血管类药物不能随便停,尤其在夏季,随意停药的危险性更大
在一个真实的案例中,一位叫做小雨的患者因为面部起皮疹、发热和关节痛等症状,来到医院,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生给小雨开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药物。一个月后,小雨的病情好转。但她听说长期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很大,于是私自决定把所有的药物都停了。但是停药后没过多久,她就出现全身浮肿、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送到医院后,确诊为“爆发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小雨由于擅自停药,导致癫痫、肾功能不全、心衰、急性胰腺炎、血小板减少和败血症等,病情一下子变得极度危重,幸经抢救逐渐恢复好转。
这次虽然是有惊无险,但是却给人们再次敲响警钟,那就是激素类的药物绝不能擅自停用。
人们经常提到的“激素”或称“皮质醇”,是肾脏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药物。激素在治病的同时也会引起发胖、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内分泌紊乱等副作用,令许多患者谈“激素”色变。所以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人们常常容易擅自停药,认为越少吃越好。
但是自行减量或停药,很可能会使有些完全可以治愈或缓解的疾病反复,甚至最终导致尿毒症的悲剧发生。
人体内本身就会脉冲式的释放激素。这些人体自身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叫做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它们对人体维持机体的稳定极为重要。这些激素主要参与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核酸等物质的代谢,有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确保正常胚胎的生长发育,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功能。
而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则叫做外源性激素。它们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稳定血管的作用。
长期使用外源性激素,也就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后,机体的自身分泌系统会萎缩或功能退化,这时如果突然停药,体内自身的内源性激素的分泌功能还来不及恢复。这时人体血液中的激素浓度就会显现出突然下降的状态。这样很容易导致已被控制的疾病失控,造成复发、加重的情况,就像小雨的病情一样,变得更加危急。在医学上将此称为“反跳”现象。
为了防止“反跳”发生,长期用激素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并在门诊定期复诊。当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调整剂量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服用激素类药物,一般都寻找能控制病情的最小有效量,尽量把激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所以医学上有一种叫做“隔日减药法”的方法用来逐步减少直到停用激素类药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任可说, 比如治疗慢性肾炎时,如果开始使用强的松的剂量每天是40毫克以上,等病情稳定后,其剂量应减至每天30毫克,每两周的减量控制在5~10毫克,之后逐渐减到每天15~20毫克,直到停用激素药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减药,停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因为减药期间,医生需密切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等,一般减少剂量后的不良反应,如乏力、烦躁、肌肉疼痛、低血糖、低血压等会在第二天出现。如果病人感觉特别难受,医生会考虑增加剂量,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避免严重的后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