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忌日,你可知道他还是科幻大师
今天是8月24日,1966年的今天,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太平湖投水自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巨匠之一,老舍写下了《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感动世人的名篇。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老舍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唯一一部科幻小说《猫城记》,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幻文学传入中国以来,第一部以现代汉语写作并完稿的长篇科幻小说。
1900年前后,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传入了中国,中国译者和读者也随即开始了创作科幻的尝试。1905年,科幻翻译者徐念慈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科幻《新法螺先生谭》。这一短篇小说根据德国冒险小说《敏豪森男爵历险记》的日本翻译改写版本《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续写而成,讲述了一个爱吹牛的人荒诞不经的冒险经历。
在长篇创作方面,当时的中国作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开始写政治题材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但只写五回就半途而废。1904年,一位笔名为“荒江钓叟”的作者开始创作《月球殖民地小说》,但只有约13万字的开头部分流传于世,故事的核心“月球探险”还根本没有开始。作者是否最终写完了这部小说,或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案。1910年,陆士谔发表了带有不少科技元素(世博会和地下轻轨等)的科幻小说《新中国》,以预言式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眼中的未来上海:拥有城市轨道交通、黄浦江隧道和公用电话网,废除了治外法权(外国人不再有特权),并且在举办世博会。
20世纪的前30年,是中国短篇科幻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当时的人们倾向于通过科幻来表达自己对未来中国强盛的畅想。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国土的沦丧迅速打碎了所有这些美好的期望。人们开始担心,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将肢解并消灭内战频繁而且积贫积弱的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老舍开始写作他的唯一一部科幻小说《猫城记》。
相比于老舍的其他那些“大部头”的作品,成书于1932年,长度只有约11万字的《猫城记》,只是刚刚算得上“长篇小说”。但就在这部简洁的作品里,老舍一改自己业已形成的幽默风格,以一段段苦涩的黑色幽默鞭挞中国人民族性格中的种种丑陋。
当主人公“我”乘坐星际飞机坠落火星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这里也有智慧生物“猫人”建立起来的文明国度,而其中最古老的“猫国”简直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翻版,充斥着种种丑恶现象。“我”很快发现,由于猫国人都惧怕“外国人”,自然也会惧怕作为“外星人”而且持有手枪的“我”,于是,“我”成了猫国中的特权阶层,并在与一名军阀交往的过程中,见证了拥有“两万年文明史”的猫国的覆灭。
在老舍笔下,猫国“一百分的黑暗”,内斗、不负责任、贵族奴役平民、文物走私、毒品泛滥和高官卖国求荣等丑恶成为世事的常态。比如说,猫国人每天必须吃一种叫做“迷叶”的毒品,作为“国食”,甚至以它代替了正常的粮食;由于迷叶价格高昂,且法律规定抢劫迷叶无罪,因此迷叶成了很多军阀内战的原因。很显然,这就是当时中国社会毒品泛滥和军阀争霸中以鸦片代替部分军饷的辛辣讽刺。
猫国贵族对外敌的一味惧怕和顺从,则成为猫国被光国(象征欧美帝国主义)和矮人国(象征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的根源。在外敌入侵而猫国退无可退的时候,贵族们决定全体下跪请降,却被矮人国的士兵逐一屠杀。尽管如此,当屠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被杀的猫国贵族也因为怕被先杀死而不反抗,最终全体被杀。在几年以后的南京大屠杀中,一个班的日本士兵就可以控制并杀死一大群中国平民而不会受到反抗。在今天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仿佛看到了《猫城记》对这场屠杀的预言。
当然,受制于作者的知识局限性和视野,《猫城记》里对一些事物的讽刺,在今天看来有失偏颇。比如说,《猫城记》里的猫国学生只上一天学(往往在争吵和打斗而非学习中度过),然后就得到了学士学位,这不免让人联想起当年共产党领导的那些学生运动。此外,《猫城记》中出现了一个朝拜外来神灵“马祖大仙”的名为“大家夫斯基哄”的组织,但其主要的斗争形式就是高呼各种口号,而基本不会实干。这或许代表了作者对当时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理解,受制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渠道,他以为当时还很弱小的中国共产党只是一个空谈社团,而非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的希望所在。
或许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猫城记》就成了禁书,而老舍不得不为他当年的知识面限制频繁检讨。事实上,在《猫城记》刚刚发表的20世纪30年代,这部基调灰暗的作品便因为不合中国人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接受口味,而不很讨人喜欢,使老舍不得不也自认“不满意”。来自读者的压力,也让老舍此后再没有尝试过创作科幻。
不过,这部对中国人的劣根性进行深刻剖析的作品,却在欧美和日本等地大受欢迎。在苏联,《猫城记》曾长期是文学畅销书,仅落后于托尔斯泰等极少数俄语文学名家的大部头力作。在美国,人们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科幻的理解,几乎仅限于《猫城记》。相传在1968年(一说1966年),老舍还曾以《猫城记》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因为老舍之前已经逝世,奖座授予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如果老舍那一次获奖,那么他将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科幻获得诺奖的作家。(1986年,英国作家戈尔丁凭《蝇王》获得诺奖,成为以科幻获奖第一人。)
但这项荣誉最终没有降临到老舍身上。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席卷文化界,老舍也遭到了冲击批斗和罚跪等羞辱。一些关于老舍最后时刻的回忆记载表明,在那个疯狂年代,老舍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不是共产党员(先前根据周恩来总理安排有意不入党)和一些文学作品的内容、版税细节等等,都成为他被质问和“有罪”的理由。反复被羞辱和殴打之后,人们担心老舍当场咽气而把他送到了一个派出所,但在那里,他再次遭受了可怕的殴打,直到不省人事,方才被救回家。
遭遇批斗和殴打后的第二天清晨,老舍换上整齐的衣服和鞋袜,像往常一样平静地向小孙女等亲人告别后,徒步从灯市口附近的住宅走向了积水潭附近的太平湖。他在湖边久久静坐沉思,而后跳入湖中,以双手紧紧抓住池边的岩石,低下头呛水自尽。一代文学大家就此殒命。
时光飞逝,“文革”结束了,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老舍被恢复了名誉,重新拥有了“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此后,对老舍文学创作的不公允的批判也逐渐被纠正。1984年,《猫城记》终于重新成为老舍作品集的一部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今天,太平湖已是北京地铁2号线的车辆段所在地,很少有人知道一位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伟大的科幻作家曾长眠于此。但在2008年北京地铁2号线换带有蓄电池的新车以前,地铁列车从积水潭开往西直门,经过通往太平湖车辆段的道岔时候,车内灯光总要因为道岔没有供电而暂时关闭,仿佛在向这个伟大的灵魂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