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不可忽视的隐患
多年来,我国的很多地下空间由于缺乏科学的前期勘察研究,在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上都存在一些科学方面的问题,从而留下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隐患。其主要问题集中在空气不流通、污染物聚集;环境湿度大、微生物滋生和地质隐患等几个方面。
不能忽视的氡污染
在地下空间的污染物中,氡污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氡是一种比空气重7.5倍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来自岩石、土壤、地下水、建筑材料和室外空气等。氡无色无味,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很难予以发现。更可怕的是,氡与人体的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在脂肪组织、神经系统和血液中广泛分布。尤其是当它进入到呼吸系统时,发生衰变放出的α射线,会像小“炸弹”一样轰击肺细胞,引发肺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北京的地质版图上,纵横交错的断裂带密如蛛网,这些断裂带随时都会散发出氡等有害气体。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孙进忠表示,断裂带不仅仅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断裂带之间的缝隙是由松散的泥土填满的,因此,有害气体比如氡,很容易从这里释放。
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避免氡污染,建筑施工人员会在房屋的地下空间铺设防护,并通过管道将氡气引导到室外,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建筑施工时也没有相关的措施,因此就留下了很大的氡污染隐患。
不过孙进忠表示,氡污染的解决并不是难度很大的问题。只要科学设置地下通风系统并实施科学的管理,氡的污染问题就能够予以解决。
孙进忠表示,减少室内氡的浓度,最常用、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通风。但是在北京等很多城市的一些地下空间中,常常并没有完善的通风设备。记者在多年的调查中发现,这些年来,北京市很多住宅小区都将地下空间改造成可居住空间出租给一些人居住,对于一些收入不太高的群体而言,地下室由于租金相对地面建筑要便宜得多,因此往往就成为他们居住的空间。但是这些地下空间并没有完善的通风换气系统,加上很多人的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因此空气质量常常很差,氡的污染也大,有很多都要达到 300贝克以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9年9月21日公布的标准,室内氡限值为100贝克,并表示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满足这个新的标准,那么室内氡的限值水平也不应超过每立方米300贝克。该手册同时指出,室内氡的水平每立方米上升100贝克,则患肺癌的危险几率就会上升16%。
多种污染源该如何应对?
北京地质学会相关专家表示,地下空间如果没有科学的通风举措,存在空气污染的不仅仅是氡,甲醛、氨、苯等有害气体也都存在难以从地下空间排放的问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地下商场的有害气体污染状况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人员发现,由于部分地下经营场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等有害物长期严重超标,在对263名地下从业人员的询问调查表明,这些人普遍反映有气短、胸闷、乏力及关节肿痛等身体不适症状,远远高出同样工作内容的地上从业人员,而且,长期工作在地下空间环境中,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
密闭的地下环境中生物污染也比较严重。研究发现,只要地下空间温度适宜和通风不畅,就会让空气中大量的真菌和厌氧菌快速繁殖。有专家曾对华北地区51个地下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过检测,这51个地下空间,有密闭型的、有通风型的,也有半封闭型的。结果发现,密闭型通道空气中厌氧菌分别是半封闭型及通风型通道的4.2倍及3.8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调查也发现,由于商场的地下超市是通过中央空调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在密闭的环境里,空调系统里面的可吸入颗粒物和霉菌、螨虫会造成生物污染。
孙进忠表示,要解决地下空间的这些污染源,就需要严格规定地下空间的通风效果,通风方式一般有送风、排风、送排同时、送排轮流4种。实验发现,送排同时的通风方式效果最好。用这种通风方式连续通风8小时,氡的浓度可减低91.4%。如果每天坚持通风,则2小时通风即可保证8小时工作期间氡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水平,并且这种通风方式也会大幅降低生物污染的程度。
专家表示,为了降低地下空间污染物,还可根据不同种类污染物,选用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同时,禁止在地下公共场所吸烟,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积累。
潮湿也是地下空间的一大环境隐患。在高等院校密集的北京海淀区,很多居民小区和单位的地下室都被改造装修成学生或外来务工者的集体宿舍。但是这些地下空间常常十分潮湿。潮湿的环境最易滋生微生物,在密闭的环境中,其就会增大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如何解决地下居住区域的潮湿问题,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相关环境质量检测和管理仍为空白
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对地下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监测和管理现在仍为空白。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迪云指出,多年来,对于地下空间的监管,环保部门只管外面的环境问题,卫生部门只负责对地下空间开业运营时的卫生质量标准审查,人防部门只负责人防工程的指导,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部门负责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的管理。
另外,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标准,目前都是参照建筑标准和卫生规范执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表示,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还没有统一,地下空间立法已明显滞后。
近几年,上海、深圳、天津、厦门、广州等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推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方性法规,虽然效力有限,但是借助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地下空间的建设。相比之下,北京还缺乏地下空间法规。
因此,对北京这个现在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城市而言,除了科学规划和建设和运营管理,当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是十分必要的。
被忽视的地质风险
地下空间一些潜在的地质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吕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北京市在内,很多大型地面建筑在建筑之前地质调查工作做得并不充分,其一般都是仅做建筑物承载力方面的计算,其从地质方面综合考虑的并不是很多,因此就会留下一些地质方面的隐患,甚至一些大型地下防空系统、地铁工程等地下工程还对区域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破坏。
吕金波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搞建筑工程的并不了解地质,就是专门搞工程地质的群体,很多人要么在建筑规划时说不上话,或者就是说了也没有人听,要么就是为了自己赚钱,在地质调查方面轻易就让其过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地下空间在地质方面就是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以地下水的情况为例,我们的现在一些地下空间建设,其在建设时都是根据建设时的地下水位进行考虑的,但是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北京市的地下水位是会反复变化的,其一些区域甚至还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如果地下空间在建造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将来出现问题就很难予以避免。
位于重庆大坪商业圈内一地下商场被雨水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