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机器人形象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20 10:19:37   阅读量:0

  早在卡尔?恰佩克之前40年,人们熟知的意大利童话《匹诺曹的故事》就已经完稿。其故事架构为诸多后世的机器人题材科幻作品,比如伊萨克?阿西莫夫的《200岁的机器人》所借用。

  当时间进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飞跃。1927年,科幻电影《大都会》中出现的机器人玛利亚,是电影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机器人形象。

  1942年,关于机器人的科幻文学和影视作品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美国科幻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环舞》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机器人的“安全三原则”。在这篇小说里,一台在外星采矿的机器人由于在自护和服从命令之间纠结,导致程序“死循环”而无法工作。为了挽救这个机器人,一名人类故意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以最高优先级的第一原则,让这个机器人摆脱了死循环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历了最初的经济衰退和苦闷之后,成为机器人题材科幻作品的“井喷”之地。1951年,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造了“铁臂阿童木”形象。此后,随着日本经济复苏,涉及机器人和其他一些相关未来科技的科幻文学、动漫作品不断增加。诞生了《铁人28号》、《超时空要塞》、《高达》系列和《特勤机甲队》等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而《机器猫》如今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漫画作品之一。

  在欧洲和美国,穹幕和巨幕电影的诞生,以及计算机电影特技的出现和进步,让很多宏大而复杂的科幻影片设想成为可能。1968年,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上映,该影片中宇宙飞船人工智能计算机HAL 9000“叛变”的情节,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到1977年,乔治?卢卡斯拍摄完成了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的第一部,影片中的伺服机器人C-3PO和维修机器人R2-D2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幻角色。1984年,美国孩之宝公司与日本特佳丽公司开展合作,生产一组机器人模样的儿童玩具。这次合作最终促成了“变形金刚”的诞生。

  从《大都会》到《星球大战》和《终结者》,再到21世纪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瓦力》,一代代科幻作家和电影人用他们富有创意的头脑,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影片中的机器人形象越来越丰满,甚至就像是人类自己的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