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掉入伪科学陷阱
即使你没戴过小孔眼镜,也一定穿过防辐射服、喝过磁化水。放眼望去,能躲过这“十招”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消费者总是会被商家忽悠呢?
科技被人青睐
将这十大骗局归纳总结,人们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打着科技的幌子。虽然有的是“盗用”、有的是夸大、有的是颠倒是非黑白。但它们都会拿现代科技做挡箭牌,有的还说的头头是道。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公众对于科技产品的热爱,相信科学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众对于科学还有着盲目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一方面,来自对科学青睐,另一方面就是公众对于科学的不了解和不清楚。而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欺骗“无知”的消费者。
也正是因为公众对于科学的不了解,商家也越来越喜欢这层“科技外衣”。动辄纳米、基因、干细胞,什么词新就用什么,反正让消费者“不明觉厉”就对了。作为旁观者,不明白倒是无所谓,但要掏腰包的时候,最好还是弄明白怎么回事再说。
另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概念、新情况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例如,身边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这么多东西都有辐射,它会不会对人的健康有影响。利用公众的这种恐惧,商家趁虚而入,各种防辐射产品应运而生。但实际上没有结论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
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今天,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材。简单快捷的减肥方式是她们的期待。正是利用这种期待,商家就推出了各种不靠谱的减肥产品。
当人们处于期待和恐惧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判断力,盲目地去“信仰科学”。
监管力度不够
确实在一个奶粉、猪肉会出现问题,质量尚无法完全保障的国家,去谈“监管科技产品有没有用”有些过分。但是,对于商家一些明显的夸大、曲解或者羊头狗肉,应该给于警告和打击。打开淘宝网,上述的一切产品网友都能搜到,而且大行其道,成交量惊人。
中科院院士陈可冀认为,加强监督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媒体的监管还在其次,因为无论电视、网络还是报纸,都不是专业人员。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更应该加强对这些伪科学产品监督。“而且由他们来监管过程最简单。比如什么‘一个疗程治肿瘤’、‘终身不用吃药’等,专业人员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消费要科学理性
在购买一些科技产品之前,消费者除了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就是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学的判断力。其实有些东西,并不是需要我们有多么高理论知识,一些常识和理性思考,就能帮助我们判断这个商品靠不靠谱。在我们只能从新闻联播才能听到干细胞研究的年代,我们必然不会去相信干细胞美容法。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认为,一切盗用科学名义的行为或产品,都称之为伪科学。而对于伪科学,除了要用科学去揭露真相,更重要的是让社会公众真正有能力去识别真与假。这就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只有让公众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提高科学素质,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让人们真正的去分辨真伪、鉴别谣言。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体育馆东广场,第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对公众开放。
上海,环保局辐射环境监督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长寿公园开展磁环境科普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