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人体大爆炸
我们目前能够想象到的完美智能人类,就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漫画人物钢铁侠。他拥有覆盖全身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不仅能掌握自身的状态和数据,头盔更是一个可入网的电脑,能够了解周遭的一切信息;富含动力的全套铁甲,给予他超越人类的速度和力量,扩展了人的体能,正是一套外骨骼机器人的完美代表;而这套战衣基于个人大数据的洞察和捕捉,了解主人的一切习惯,使人与机器完美结合。
将智能穿戴上身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起的美国电视节目上,有个叫萨德?斯塔那的“科学怪人”,他曾对主持人说:“我可以回答关于任何事情的任何问题!”主持人询问起了斯塔那并不了解的棒球——早已退役的40年代球员的生平记录。仅仅3秒钟后,斯塔那就将该球员所有的比赛数据读出来。事实上,斯塔那随身携带着一台“书形”的电脑,并使用了自己研发的非键盘式输入设备。短短几秒钟后,电脑已将网络搜取的答案传至他的眼镜中,在与主持人交谈过程中,就把这些数据读取出来了。
那是一个绝大多数人还在学习286、386的年代,斯塔那的可穿戴电脑和智能眼镜并不被人理解,因为他看上去总像是带着残障人士的辅助设备、行为古怪。他曾经去布朗大学去应聘,但是被拒。20年后,当初的面试官迪恩再次见到了斯塔那,提起往事,他似乎不记得了。但仅仅过了几秒钟,斯塔那就尖叫起来,因为20年前的回忆一一呈现在斯塔那的眼前——他一直用眼镜记录所有的视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知识放进搜索库随时抽取。
近两年,他把这套东西重新整理了一下,功能差不多,但外形变得好看了,这就是谷歌眼镜。斯塔那就是谷歌眼镜的设计师之一。
相比起“可穿戴之父”史蒂夫?曼恩,斯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曼恩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长达三十年,他希望用大脑去控制这些设备,而把眼镜永久性地固定在他的头骨上。如果在过去几年,去评价斯塔那和曼恩,肯定都会觉得他们是走火入魔的科学怪咖。但现如今,我们会认为他们是先驱,他们至少走在了一般人的50年前面,所以才与时代格格不入。因为越来越多的厂商爆发式地创造各种智能设备,想要放在我们身上。
扩展人的大脑
自从谷歌眼镜的诞生,“潘多拉的盒子”就被打开了。无论是传统硬件厂商、互联网巨头、创业者、软件厂商等无不在加大对智能穿戴的投入力度,就像见到了宝藏一样。投资人也一改此前谨慎、观望的态度,开始竞相追逐投资项目。虽然智能眼镜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但是造价高昂,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各个厂商纷纷把目光瞄准了更为简单的手表、手环市场。而手表、手环恰恰代表了市面上两类主流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一类是以谷歌眼镜和各类手表为代表,它们在扩展人的大脑;另一类是以各种手环、腕带、衣服、鞋为代表,它们在了解人的身体。
什么能够扩展人脑?过去是电脑,现在是手机,如果把这套入网终端拉得与人更近,可以是眼镜、头盔或手表。在扩展人脑方面,眼镜确实有着天然优势,因为信息随时出现在眼前。除了谷歌眼镜之外,很多公司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7月24日,联想发布了首款适用于中国的智能眼镜。它拥有两个型号,分别是面对商用人群的M100和面对普通消费人群的new glass。其中M100是和美国智能眼镜企业Vuzix合作的推出的商用产品,而new glass则是联想联合云视智通联合开发的智能眼镜产品。
M100具有手势和语音识别功能,还采用了骨传导技术,支持私密通话。500万像素摄像头,具有WiFi和蓝牙两种连接方式,内置12GB存储空间,可和联想云存储同步,通过外接电池M100可续航一天。最重要的是,作为专门针对商用市场推出的M100,上市后将针对机械、物流、医疗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定制化软件解决方案满足行业客户的专业化需求。
正在开发中的new glass针对广大消费市场,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智能眼镜,new glass采用了镜架夹持式设计,可以将“智能眼镜”夹持在消费者已有的眼镜上使用,方便近视人群佩戴。在电池设计上new glass可谓独具匠心,创新性地采用了主机、电池与光机头分离设计,在获得超过800毫安电池容量的同时实现了仅有15克的眼镜负载。在控制方式上new glass将支持语音控制、触控板控制、指环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
虽然已经有厂商都推出或宣布了自己的智能眼镜产品或计划,但联想此番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的智能眼镜是第一款可批量生产并且面对中国用户的智能眼镜。联想为这两款智能眼镜定制开发了系统rom和中文操作环境,以及智能眼镜手机端app、中文应用下载等,完美适用于中国的网络环境。
集中人的控制力
相比眼镜,无论是三星手表、索尼手表,甚至在智能手表领域口碑最高的Pebble,都在做手机的延伸。它们除了外型上相近且平庸到不想让人穿戴之外,使用上也存在很多可笑之处。当我们抬起手臂点亮智能手表的时候,仅仅是为了看一条短信么?
作为可穿戴设备先驱企业的谷歌就不同意。其Android和Chrome部门的主管桑德尔?皮采就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绝不能是手机的延伸。“智能手机是个微型计算机,而可穿戴设备是连接一系列传感器的中心。”
今年3月,谷歌发布了可穿戴设备平台Android Wear。从放出的视频广告,就可以看出来谷歌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的理解:在你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你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回应他们。说句“Ok Google”进行控制,可以查天气信息、交通、发送信息等;再进一步,可以看到视频广告的最后,一个女孩用智能手表打开家里车库的门。以此推想,一台真正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打开车门、房门、电脑、电视、空调......人的控制能力被集中和加强。
在谷歌发布Android Wear之后,基于国产智能穿戴设备平台的国产穿戴式设备Tick智能手表在北京发布。虽然,它依旧肩负拓展手机的功能,但在控制力上有了新的探索。
只要把手腕靠近地铁闸机,就完成了地铁进站刷卡。这样不用在乘坐公交、地铁前忙乱地在包里寻找公交卡,只需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就能实现刷卡进站的场景,在今年6月已在北京实现。由于将“迷你版”公交卡装进Tick智能手表里,用户能够刷手表乘公交。不仅如此,这款智能手表今后还将融入NFC智能付费、智能传感设备等应用,实现用手表刷POS机、手表刷公司门禁等功能。
掌握人的身体
无论是眼镜、手表至今都没有明星产品出现。这让一批早期的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感受到了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可穿戴智能设备究竟应该添加功能还是削减功能。他们选择了削减,并让可穿戴智能设备集中关注在健康领域、人的身体。
今年世界杯德国队的夺冠,让其赞助商、本土品牌阿迪达斯大放异彩,其提供的一系列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也广受好评。特别是可穿戴设备miCoach,在竞争对手耐克将自己的智能手环FuelBand暂停搁置之后,miCoach一枝独秀,被认为是“在可穿戴设备这波刚兴起的潮流里最清醒的那一个”。
miCoach的功能相当简洁,提供GPS、音乐播放、心跳监测、加速度监测,以及通过耳机来给出的跑步中的调整意见。除了触屏外,整个SmartRun只有一个按钮,和运动员使用的秒表非常类似,这一个按钮可以在不同的功能间完成切换。对于一个跑步者而言,这就是他跑步时所需要的一切了。
它当然不是只为专业运动员和跑步者而生,因为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获取人的身体信息之后,能够进行数据分析。人们所需要知道的并不是跑步时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而是这个心跳数意味着什么?甚至,更进一步的是,针对这个心跳数,应该相应做些什么?数据的分析和呈现,是所有可穿戴设备都应该更进一步思考的问题。Adidas在可穿戴潮流中,miCoach这一平台的搭建和所提供的运动数据分析看起来是更有价值的部分。
这就是大数据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结合。当把一个人一百多天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之后,人们就可以获得运动、健康、医疗多方面的信息和建议,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掌握自己的身体。我们的每一项行动都会参照,我们身体的各个数据。
拓展人的体能
在今年巴西世界杯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一名巴西瘫痪少年在脑控外骨骼的帮助下,为本届世界杯开出了第一个球。注意,这不是简单的假肢,而外骨骼机器人,而控制的它的方法,正是瘫痪少年的脑中所想。
外骨骼机器人实质上,将人的智能与外部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结合在一起,可以给人提供额外的动力或能力。由于其安装位置和产生的作用和生物界中的骨骼很相似,故将其称为人类外骨骼。这样的描述,像极了钢铁侠,没错,有了它再加上上述的各种智能设备,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钢铁侠。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南斯拉夫就开始研究人体外骨骼装置。美国研究这一技术的最初目的是增强人的能力,往往是用于军事目的。2000年,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始了为期7年、投资数千万美元的机械外骨骼研究计划,这个研究项目被命名为“EHPA”。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械衣XOS建造于2002年。2010年第二代外骨骼机械装XOS2研发出来,虽然此设计重达90公斤,但军人穿上它后,不但可轻易搬起百斤重物,还可重复击穿七八厘米厚的木板,并且活动自如。这相当于综合了两三人的工作量,不但可减轻士兵的疲劳程度,还能让战斗执行效率加倍。
除了军用,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也发展迅猛。2010年,新西兰一家公司发明了全球首对仿生机械腿“REX”,安装在下身瘫痪者的腿上,能支撑身体,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借助它使用者可以轻松地站立、行走,甚至上下楼梯和斜坡。
2011年7月,日本筑波大学公布一款名为“混合辅助机械套装”的机械外骨骼。该套装通过垫片与身体的特殊部位相连接,能够探测到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垫片与肢体运动相一致。当使用者穿着该套装试图移动时,从大脑释放的神经信号将通过运动神经元传输至肌肉组织,最终将产生肌骨系统的移动。残疾人SeijiUchid,正是使用这种最新研制的神经控制外骨骼结构,使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十倍,成功地登上了法国圣米歇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