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北京之水环境潮白河最好
北京人和水有着深厚的情感。北京地处海河流域,从东到西分布有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5大水系,除北运河水系发源于本市外,其余均发源于河北、山西、内蒙等省。这五大水系,自北向南流经北京全市,并形成较大支流100余条,水库84座,湖泊30余个。
最新的《2013年北京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市共监测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3条段,长2219.1公里,其中,二类、三类水质河道占监测总长度的49.8%,“最差”的劣五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4.1%。五大水系中,潮白河系水质最好,永定河系和蓟运河系次之;大清河系和北运河系水质总体较差。
河流水中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型。环保局水和生态处处长韩永岐介绍,地表水按照功能高低分为五类,每一类按照不同功能有不同标准值,污染程度超过这五类的水就成为劣五类水。而劣五类并不是简单靠肉眼识别的,又黑又臭的水肯定是劣五类,但有的水虽然看着比较清澈,可只要有一项污染物超标,也算是劣五类。
去年,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对北京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督察,结果显示,北京全市五大水系中所查的50条河流,水质均堪忧。
韩永岐介绍,督察中心的督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流下游地区,客观反映了下游地区普遍存在的水质超标情况。城市下游不达标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均浓度值分别为70.0 毫克/升和10.1毫克/升,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从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从北京市地表水整体评价看,北京市上游河道达标率较高,特别是涉及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显示水质都没有问题。总的来说,北京的河道水质达标率在50%左右。
如果将全市五大水系大排名,潮白河系水质最好,其中二类水质占监测总长的80%以上。永定河系和蓟运河系次之,大清河系和北运河系水质总体较差,其中北运河的劣五类水质占监测总长的85%左右。
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看来,造成北京水质上游好下游差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上游水系经过一个城市的过滤,流到下游时,经过污水排放等的“加工”,水质自然就被污染了。而这些“加工”水质的主要贡献者就是生活污水。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排放比重逐年增加,挥发酚、重金属等污染明显降低,河流污染现在主要以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为主。生活污染源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此外,北京上游水质较好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北京上游多是水库,比如密云书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等。而保证水库的水质优良一直是个“硬指标”。比如在密云、怀柔水库上游的一些村庄,都建设了一些小型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排放到河里的水,全部是达到国家一类排放标准的清水。此外,在水库沿岸还建设植物带拦截、过滤污染物,保护水库水质。而一些穿着“黄马甲”的护水员也长期在水库边巡逻。层层保护下,北边的上游地区的地表水总体状况良好并不稀奇。
反观北运河水系。它流经北京市北部和东部地区。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区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北运河作为北京市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的水系,却是北京水质最差的水洗。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都属于劣Ⅴ类。有人形容这样的水质就像“下水道”。
而这与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其实息息相关。王占生说,北京的人口近几年急剧增加,城市发展也越来越快。但是相应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可能发展同样迅速。这两者之间的脱节,就是导致北京水质变差的原因之一。就像清河污水处理厂,在周边人口膨胀之前,每年的污水处理能力都是足够的。但是天通苑建立起来后,骤然增加了几十万的人口。原本已经治理好的清河,又重新变臭了。
有数据显示,北京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虽然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5%,但郊区污水处理率仅为61%,水环境体系脆弱,目前污水处理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需要加大相关的建设,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Tips:由于丰水期水量增加,北京河道稀释自洁能力增强,河流水质明显好于枯水期;受丰水期降雨冲刷、气温升高等因素综合影响,湖泊中污染物浓度有所上升。(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