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数”说北京之大气环境西北部最好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08 15:02:11   阅读量:0

  说到大气环境,恐怕你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说到空气你就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如今北京人乃至全国老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就是空气质量了。 “虽说现在雾霾天还是挺多的,但是我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在下大力气做着工作。”家住西三环的小张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治理空气的措施,大家也都自觉的配合相关工作,拿他来说,现在每天上下班都放弃开车,改乘公共交通出行。“我相信,北京的空气质量一定会慢慢变好。”

  2013年是本市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面开展6项污染物监测的第一年,《公报》首次按新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评价空气质量。

  总体情况:去年北京1月空气最差

  监测结果表明,本市空气中6项污染物有两项达到国家标准,分别是二氧化硫年均浓度26.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3.4毫克/立方米。而其他四项污染物超标,分别是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89.5微克/立方米, 超标156%;二氧化氮年均浓度56.0微克/立方米,超标4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108.1微克/立方米,超标54%;臭氧183.4微克/立方米,超标14.6%。其中,PM2.5是超标最为严重的污染物。

  根据图表显示,可以很清晰地看到,2013年北京的空气质量,1月份的污染物浓度最高。这是由于,2013年1月,因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而北京一月的“坏天气”就是受此影响。

  再加上对一个城市来说,即使是同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好,而在不利的扩散条件下,空气质量则会变得糟糕一些。而一月份正值冬季,本就是北京处于低压控制,地面风速减少的季节,所以在不利扩散的气候条件叠加下,北京2013年一月的污染物浓度一度冲到了159.5 微克/立方米。

  不过随着这轮污染过程的结束,加上随后季节的变化,2月至12月,各项污染物浓度总体趋于正常,下半年空气质量好于常年同期水平。

  空气质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南高北低趋势明显

  从空间分布看,全市空气质量南北差异显著。位于北部、西北部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好于其他区域。

  北京市环保局监测处处长刘贤姝说,“PM 2.5北部区域点年均浓度60.3微克/立方米,南部区域点年均浓度116.3微克/立方米,相差近一倍。”

  其中,北部山区PM2 .5 浓度水平最低,京东北密云水库和京西北八达岭年平均浓度值为60.3 微克/ 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3%;而南部平原区的浓度水平较高,京西南琉璃河、京东南永乐店和京南榆垡的年平均浓度值为116.3 微克/ 立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

  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北京空气质量南北有差异这跟北京自身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偏重有一定关系,南部地区本身排放的污染物就比北部地区要多。另外一点就是区域传输的影响,从北京以南的地区传输过来的污染物会首先影响在北京的南部地区。而且纵观京津冀整个地区,空气质量也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态势,这和北京的空气质量分布状况是一致的。

  此外,北京三面环山,是一个簸箕型地形,利于污染物集聚。而且北京地势属于西高东低,当污染物缓慢移动至南部山区地区时,就会形成堆积。而且由于北京属于季风气候,一旦刮起南风,这些地区的污染物就会迅速扩散至北京境内。

  此外,从各区县看,PM2.5和PM10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从空气中的PM2 .5 年平均浓度来看,所有区县的浓度范围都在68.0至107.8 微克/ 立方米的区间,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而PM10年的平均浓度范围在78.3 至131.7 微克/ 立方米,也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而二氧化氮方面,除了延庆县、怀柔区和平谷区达到国家标准,其余区县未达到国家标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氧化硫,这项污染物的情况要好得多,北京全部区县均达到国家标准。

  二氧化硫是燃煤的主要排放物,也是生成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治理二氧化硫。从1998年起,北京就开始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压煤举措。到2013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比率下降了78%,远超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同期下降幅度。

 

  北京最新PM2.5来源解析:全市污染的28%至36%来自区域传输
 

  pm2.5无疑是空气质量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一项指标。经过一年半的科学研究。北京市的pm2.5的来源构成,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

  在此次源解析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终于弄清了区域传输对北京污染物的贡献率到底是多少的问题。据了解,从本市PM2.5的来源看,全市28%至36%来自区域传输,其他的64%至72%都是北京本地产生。

  在区域传输中,如果遭遇特定条件下的重污染过程,区域传输的贡献可达50%以上。

  据了解,28%至36%是全年的平均结果。一般在优良天中,外来污染的贡献比较低,只占10%至20%左右;而一旦遭遇重污染日,尤其是传输型的重污染时,这个比例就会大幅上升,超过全年平均数。

  张大伟介绍,北京发生的重污染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输型污染,即以外来输送为主导的,会导致空气测量边界站点的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污染会像波浪一样向城区和北部地区推进。第二类是积累型污染,在逆温、静风等大气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染就以本地排放为主,呈现出城区污染较高、郊区四个方向较低的特征。还有一类就是特殊型污染,比如烟花爆竹燃放、秸秆焚烧、外来沙尘影响等。

  此外,相比2012年PM2.5来源解析结果中外来影响所占24.5%的比例,此次结果中的28%至36%,也显示出PM2.5的区域传输对北京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大。究其原因,张大伟表示,由于本市的排放治理措施力度比较大,所以本地排放的影响逐渐下降,这也显示出治理措施已经有一定的成效。

  虽然区域传输占到了北京污染总量的28%至36%。但是北京本地的污染物排放占到了64%至72%,也就是说,北京的污染,大头还是在北京自己。

  其中,机动车是北京地区pm2.5的头号污染物“贡献者”。它占到了本地排放的31.1%。而燃煤、工业生产、扬尘紧随其后,分别占比22.4%、18.1%和14.3%。

  2012年,本市曾发布2010年至2011年的PM2.5来源解析结果,当时机动车的比例占29.4%。而此次机动车排放占本地污染的31.1%。

  从绝对数字看,机动车的占比从2012年到2013年是增加了。但是实际上,虽然机动车排放所占的百分比上升了,但全市的排放总量是下降的,只是其他的排放量比机动车下降得更明显,才导致机动车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综合各项污染源,机动车对PM2.5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它对其他污染物有“加工”的作用。因为机动车不但直接排放PM2.5,还排放大量PM2.5的气态前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这些气态前体物本身就是PM2.5中二次有机物和硝酸盐的“原材料”。同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存在,也是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的重要原因,是二氧化硫、氨气等气态物质转化为二次细颗粒物的“催化器”。

  而且,机动车在道路上开动的时候,还相当于一个“搅拌器”,掀起富含大量有机物和黑碳的道路扬尘,由此可见,沉降到地面的PM2.5在机动车的搅拌下,被碾压并再次扬起,对道路扬尘的贡献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