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身体应激反应,助川航英雄机长挺过极限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5-23 13:46:10   阅读量:0

采访专家:

岳茂兴(狭窄空间医学与载人航天航天员医疗保障及救护项目奠基人、特种医学专家)

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出现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险情,40分钟失温失压的危险环境中,英雄机长刘传健凭着顽强意志、娴熟技术和超出常人的冷静,避免了一场空难悲剧。他为何能够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他和副驾驶可能会受到哪些伤害成了无数人关心的问题。

我国狭窄空间医学与载人航天航天员医疗保障及救护项目奠基人、特种医学专家岳茂兴曾任载人航天航天员紧急救护专家组组长、“神舟五号”主着落场医疗救护队队长,圆满完成了航天员医疗保障与救护任务,在多年的医学生涯中对空间医学有着深入研究。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空间医学问题,岳茂兴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5月16日媒体发布会上,机长刘 传健描述事发经过 表示,起初看见玻 璃有破裂痕迹后曾用手去摸。事发时,飞机仍可操控,让他有将飞机备降的信心。因气流大, 听不到任何声音, 他用手语和同事交流,备降时感觉身 体“变形”。

瞬间失温失压极其危险

飞机是一个密闭空间,窗外就是低温和缺氧的世界。“封闭的空间”一旦被打破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被高空气流吸出窗外,瞬间的失温失压状态和强大的力量对没有准备的普通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据监测数据显示,川航3U8633航班出现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险情时的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约合9753米,当时外边的气温应该在-40℃~-50℃。

岳茂兴解释,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都是在密闭的机舱中通过空调进行温度的控制,如果是机舱中乘客区域的侧窗出现一块玻璃脱落,会导致机舱中的温度下降,但是由于机舱中的温度一般都在18℃-22℃左右,舱内的温度下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数十分钟的时间内一般不会导致乘客严重冻伤。而这次破裂脱落的风挡玻璃位于机头,其和乘客舱之间还有封闭的过道,因此对乘客的影响更小,同理,失压的风险也是如此。

川航3U8633航班的乘客状况也印证了岳茂兴的判断。5月15日下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通报了川航3U8633航班乘客及机组人员的最新身体状况。据了解,该航班共有27名乘客在医院检查就诊,目前均未见明显异常。

但是处于机头的机长和副机长在风挡玻璃破裂以后就会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尽管当时飞行员可以通过佩戴氧气面罩来维持生命,氧气供应也比较充分,但是由于事故突然发生,而一般飞行员在舱内穿的衣服都很单薄,比如这次川航机长仅着短袖,而这种极度的寒冷会造成身体冻伤。

另外,在风挡脱落后的迅速失压及所产生的很大噪音,这也会对飞行员造成伤害,耳膜首当其冲。失压后,在飞机急速下降过程中,由于驾驶舱内外压力严重失衡,耳膜内外压力不平衡可能会导致耳膜受伤破裂甚至穿孔,形成耳聋。

应激反应程度因人而异

很多人比较吃惊的是,当飞机的风挡玻璃破碎,所处环境急剧恶化,机长和副机长竟然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主要是在当时的极度恶劣条件下,他们身体的应激反应帮了大忙。”岳茂兴表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应激反应,有的应激反应对身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处于恶劣环境中时,就会起作用,调动身体的潜能应对突发事件减轻损伤,从而保护我们自身。

岳茂兴说,身体素质不同,在恶劣环境中出现的应激反应程度并不一样。身体素质越好,身体应激对外界产生的反应保护性更强,这就是不同的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在本次事件中,岳茂兴表示两位飞行员尤其是机长,强健体格对减少受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种医学研究已经表明,具有强健体魄的人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在-40℃的环境中,体格越强健,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况且刘传健在让飞机迅速下降的过程中,所处的温度环境会迅速趋向好转。不过岳茂兴也表示,就是有再强健的体格,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在陷入极端环境中出现慌乱,身体的应激反应能力就会大幅减弱。

当3U8633航班的风挡脱落以后,强大的气流吹进驾驶座舱。由于一般飞机的正常空速至少都在每小时800公里以上,这样强大的气流吹进来对人的干扰非常大,并且一些仪器仪表也会脱落失灵,对飞行员的处置非常不利,如果出现慌乱就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刘传健多年开军机,曾经长时间有过非常严格的训练,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也多次飞青藏高原航线。在危机来临时,尽管当时他也很紧张,但是没有慌乱,依旧保持了极其老练的操作,这也他增强了他的身体抵抗力,处理突发事件坚持的时间就会延长。” 岳茂兴说在当时的情况,如果过于恐惧,身体消耗的氧气和能量也就更多,身体的保护作用也就会迅速减弱。

岳茂兴告诉记者,现在不管是挑选飞行员还是航天员,不仅要选择身体素质好的,平时也需要进行严格刻苦的训练,就是为了增强其在恶劣环境中的应激反应能力。

“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危急的情况,要有警惕和预防,有相关预案,并进行相应演练。”岳茂兴说。

仍需警惕减压后遗症

尽管机长及副机长的身体目前来看都没有什么大碍,但进行一段时间的后续观察依旧十分必要,尤其是要防止空间迅速失压后的后遗症。

岳茂兴表示,人在地面常压条件下长期生活的过程中,环境气体中各气体成分均已呈“饱和”状态溶解于组织、体液中。在高空中急剧减压,在人体组织、体液中溶解的氮气会形成气泡,如果在血管内形成气泡,有时就会堵塞血管,而在其他组织内形成的气泡,则可能压迫局部组织,这两种状况都会引发一些相应的病症。

另外,高空急剧失压也有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发生一些症状。比如在呼吸系统会出现胸骨后部不适、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发生率虽很低,但如果严重可危及生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创伤部位在高空急剧减压的环境中容易形成气泡,会增加减压病的发病率。因此身体有创伤的人在下到地面以后更需要予以观察治疗。

根据最新消息,为了预防减压病,刘传健机长5月15日已经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3个小时左右的高压氧治疗。据了解,减压病的高发期是36小时左右,因此医院要在36小时的观察期内,对患者体内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一定的观察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