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被咬后注射疫苗就没事了?狂犬病之误读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21 17:08:45   阅读量:0

为犬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狂犬病的致死率,还能减少人被狗咬伤后的预防需求。

文/记者 赵天宇(实习) 编辑 陈永杰

采访专家:

王传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 译(依生生物集团董事长)

核心要点:

1.并非只有犬类才能传染狂犬病,被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都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

2.全球每年超5万人死于狂犬病,依然是全球唯一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的疾病,也是目前治愈率最低的疾病之一

3.狂犬病的潜伏期20年是误传,极少数患者潜伏期在1年以上,目前已知病例中最长是6年

4.当咬伤达到一定程度时,除了注射狂犬病疫苗还要注射免疫球蛋白,西安龙女士注射疫苗后仍然发病可能是没有注射免疫球蛋白

5.狂犬病疫苗并非终身免疫,注射全程结束后超过半年内再次被咬伤的,需要视情况再次注射

7月18日,上海闵行区的市民姚某,在被流浪狗咬伤手背后病发身亡。尽管两月前只是被轻度咬伤且未出血,随后也进行了伤口清洗及消毒,但狂犬病依旧发作;同日,一个月前被狗咬伤腿部的西安市龙女士,虽然及时注射了四针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

随着夏季的到来,被狗咬伤又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关于狂犬病你了解多少?被咬后只注射疫苗就够了吗?狂犬病潜伏期20年?对这种可怕疾病的误区太多。

只有“狂犬”才会传染狂犬病?

虽然人类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了“狂犬病”;130多年前就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但时至今日,狂犬病在中国、印度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依旧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威胁。在我国,尽管狂犬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但每年仍然有600多人发病死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狂犬病几乎和狗特别是流浪狗画等号,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只有犬类才会传染狂犬病吗?

实际上,狂犬病指的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而所谓狂犬病病毒,呈现子弹外形,属的名称来自“Lyssa”,在希腊神话中的意思是“疯狂和愤怒的幽灵”。而这种“疯狂而愤怒”的病毒,最偏爱的就是哺乳动物,包括人、狗、猫、狼、熊等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的动物,都有感染和传播的可能。

“狂犬病最早的来源应当是蝙蝠,然后从浣熊、臭鼬、狐狸等野生动物身上,逐渐传染到犬类等家养宠物,最终感染人,因此不仅是狗,被任何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都要及时处理。”长期从事人用狂犬病疫苗研发的依生生物集团董事长张译解释说。

2016年7月,吉林延边一位18岁男孩小孙,被蝙蝠咬伤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症状,花费10余万元治疗费用以后依然不治而亡。从症状来看,小孙得的就是狂犬病,但缺乏医疗知识的小孙没有第一时间进行疫苗注射,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 狂犬病毒侵入人脑示意图

狂犬病治愈率已经很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99%的狂犬病病人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有超过5万人死于狂犬病,这是什么概念呢?2015年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只造成1万多人死亡。

虽然很多人认为狂犬病通过注射疫苗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治愈,但实际情况是,直到今天,狂犬病依然是全球唯一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的疾病,也是目前治愈率最低的疾病之一。

“狂犬病病毒长期在动物体之间传播演变,没有和人类进行过共同进化。”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琦涵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狂犬病发作之所以“无药可救”,与狂犬病病毒本身的进化特性分不开,“换句话来说,人的免疫系统对狂犬病病毒没有太好的办法,再加上这种病毒本身感染性强,又针对神经系统,所以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与艾滋病、乙肝病毒相似,狂犬病病毒无法通过空气传播,但可以通过伤口或者黏膜表面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病毒会在咬伤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神经中枢控制的主要是呼吸、吞咽、视觉听觉等功能,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狂犬病发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面部抽搐等症状了。

▲ 2012年5 月, 北京市发生一条黄色犬连续咬伤20 余名路人的事件

发达国家还需要注射疫苗吗?

8月11日,科幻作家刘慈欣在芬兰赫尔辛基参加世界科幻大会之时被狗咬,他去当地医院打疫苗,但结果是,他只是被简单地做了检查并涂抹了酒精。当地大夫认为这种程度的伤口“无伤大雅”,因此并未给他注射狂犬病疫苗。事件经刘欣慈自己披露以后,引发国内民众、网友热议,有人担心刘慈欣可能患上狂犬病,另一部分人认为,被猫狗咬伤,就一定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其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球大约150个有报告的国家或地区中,有约一半已基本消灭了狂犬病,其中有约50个国家或地区多年来狂犬病病例数报告都保持为零。而芬兰上次发生被宠物咬伤事件是在2007年。所以,刘慈欣就不用注射狂犬病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约2000万人接种狂犬病疫苗,但仅在中国,这个数字就达到了1200万至1500万人份,年直接费用约为35亿至50亿元。中国使用了全球80%左右的疫苗份额。卫计委印发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也明确要求,如果被咬伤或者抓伤出血(Ⅲ级暴露),就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也让不少人只关注疫苗注射,而忽视了咬伤程度的问题。

“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从狂犬病发病根源入手,主动对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进行免疫。”张译介绍,为了控制狂犬病病毒,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除了全面、严格的家养动物疫苗接种法律之外,也通过播撒药物等方法,控制蝙蝠、浣熊等野生动物体内的狂犬病病毒,真正从狂犬病根源入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为犬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狂犬病的致死率,还能减少人被狗咬伤后的预防需求。

然而,这种人为控制在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并未十分完善。据了解,中国的狗群免疫率很低,仅10%的狗接受免疫,在农村,这个数字更是低于了5%。与注射疫苗相比,患狂犬病的狗才是真正传播病毒的“罪魁祸首”,因此,许多国人“狂犬病恐惧症”的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医学水平不断进步下,我国狂犬病发病人数已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两三千例到如今的几百例,按照这样的数据,或许再过十年,狂犬病在中国被真正控制,不再是难事。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20年

许多人的印象中,狂犬病除了发病时患者恐怖痛苦的表情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其超长的“潜伏期”,曾有消息称狂犬病潜伏期长达20年!狂犬病真能有这么长的潜伏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传林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实际上,狂犬病的潜伏期大多数为1到3个月,少数患者在2周以内发病,极少数患者在1年以上。“我们国家虽然爆出过一些超过10年潜伏期的狂犬病病例,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发病和之前的咬伤有关,是不被学术界认可的。”

而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翔实的研究证明,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为2周到3个月,99%在一年内发作,超过1年已少见,潜伏最长为6年,出现在美国。

1991年,美国一位菲律宾裔移民身患狂犬病死亡,而这位病人之前已在美国生活了6年。由于美国已基本消灭了狂犬病,在美国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因此有若干证据可证明该病人是在移民美国之前在菲律宾感染了狂犬病毒,最后在美国发病死亡,这是目前公认的最长潜伏记录。

病毒的潜伏期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结果,在病毒刚刚进入人体时尚处于平衡阶段,因而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从目前的认知上来看,狂犬病病毒在人体内潜伏10年甚至20年,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李琦涵说。

▲ 印度海得拉巴,世界人畜共患病日, 一家公立兽医院的 免费疫苗站的兽医 在给一只狗注射狂 犬疫苗。每年的7月6日是世界人畜共患病日,旨在唤起对潜在人畜传染病的关注

被咬后只注射疫苗就够了吗?

目前,我国对注射狂犬病疫苗有着细致而严格的规定,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明确规定“II 级和 III 级暴露者,应在被咬伤后的第 0、 3、 7、 14 和 28 天各接种 1 剂,共 5 剂狂犬病疫苗,并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进行接种”。此外,如今不少医院也会给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那么,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发作的“必需品”吗?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实际上是用狂犬病毒免疫动物后获得的一种抗毒血清,能对应地中和狂犬病毒,对于增强咬伤后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恢复具有很好的作用。当咬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要注射,从而对病毒起到封闭作用,和疫苗应用一样,注射越早越好。

王传林表示,目前对于狂犬病的处置,依然要遵循三个步骤:首先是清洗伤口,其次是注射免疫球蛋白,最后是按步骤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一般来说既往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的首次暴露者:当咬伤较重、伤口较深、伤口有明显出血就是Ⅲ级暴露标准的患者,就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头面部以外的二级暴露的、或者既往有过疫苗史的患者则不需要。

张译认为,西安龙某病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就是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问题。“从现场照片来看,这不是疫苗的问题,我认为就是没有注射免疫球蛋白导致的。”

来自陕西省疾控中心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样的看法,调查显示,尽管龙某注射了4针狂犬病疫苗,但未注射前述免疫球蛋白。

注射过疫苗后再次被咬怎么办?

与天花、水痘等传染病不同,目前的狂犬病疫苗,对于狂犬病无法做到“打一针终身免疫”。这也让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对疫苗的时效产生疑问,一些诸如“去年打了狂犬病疫苗,今年又被狗咬了怎么办?”的疑问也接连产生。

王传林表示,目前对于“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的问题,虽然学术界尚且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也有一个通用标准进行判断和治疗。“一般来说,对于曾经接受过疫苗全程接种者,如果半年以内再次暴露,一般不用再次注射;半年到一年的,需要当天和第三天共接种两剂疫苗;一年到三年加强三针,如果超过三年以上,则建议患者重新注射。

世卫组织推荐的“10日观察法”王传林认为这更适用于欧美等狂犬病低风险国家,目前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日观察并不是完全隔离不治疗,而是采取一种边观察边治疗的方式,更加科学也更加高效。”

一种“疫苗只有在24小时之内注射才有效”的说法也缺乏科学性。有效与否要看病毒何时进入神经,而这一时间谁也不能保证,通常与受伤程度成反比,对伤口的处理程度成正比。因此,越早注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