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男孩八块腹肌 儿童锻炼要找准窗口期
文/记者 李晶 编辑 丁林
采访专家
阎守扶(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严 翊(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
▲在杭州第19 届体操比赛中勇 夺6 金1 银后, 陈忆小朋友展示 他的结实腹肌
近日,在杭州第19届体操比赛中,年仅7岁半的小男孩陈忆勇夺6块金牌,还用自己的八块腹肌惊艳了大量只有两块以下腹肌的网友们。
然而,有人却提出质疑:“这么练,孩子恐怕长不高”“长身体的时候高强度锻炼就废了”……事实真的如此吗?传闻中的“踢足球罗圈腿,练武术长不高”是规律还是“魔咒”?
体育是把双刃剑,关键要看怎么练
“运动就一定给人带来好处吗”,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带头人阎守扶教授的提问,让北京科技报记者猝不及防——确实,多数人眼中的体育运动只有益,没有害。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强健身心。但过量的运动对身体来说,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阎守扶说,“保持正确的动作和姿势,是体育项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动作不规范,且长时间未得到及时纠正、反复练习,就会造成身体受力的不均衡,从而产生运动损害。”
但是,用“运动会有副作用”来一概而论也并不准确——运动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人们采取了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这种区别有点像正常用餐与暴饮暴食之间的关系:后者本身不是正确的进食方式,必然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专业选材有标准,高矮胖瘦有侧重
网友们说的“踢足球罗圈腿,练武术、体操个头长不高”也是对体育的一种常见误解。这些说法似乎是从专业运动员群体的形象中总结出了一条“定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其实,体操等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个头不高”的普遍现象,与这些项目的选材标准有关。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严翊副教授解释说,“专业运动员在选材时,会对身高等项目进行预测,身高在一定范围内更适合做体操、武术等项目。这才是某些项目专业运动员个子不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练了体操才长不高的。”
“体操运动员身高普遍较低,主要与其技术动作限制相关,这种特征有利于运动员调整肢体姿态来完成动作,如旋转、团身和展体——让姚明做体操动作,将是相当滑稽的事情。”阎守扶认为,先天因素、多种后天因素,再加偶发因素,才决定了姚明、刘翔的出现。
“每个项目有自己的项目特点,而专业运动员的选材与项目特点相关。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形态(身高、体重、上下肢长度,甚至是手指的长度等)、身体机能(心肺功能,即最大摄氧量、肺活量、肌肉弹性等),和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敏、平衡等)。此外,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素也很重要。”
八块腹肌是个案,大人孩子道理一样
“对于大多数小朋友来说,‘八块腹肌’的案例绝对不是榜样。但我们也没必要批判,平常心看待即可”,阎守扶强调说,“他是特例,仅此而已。”
“有些人认为由于激素水平的差异,儿童要练出漂亮的腹肌或马甲线比成年人更困难。但从训练的结构上来说,二者的差异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虽然激素水平有所不同,但儿童与成人面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在阎守扶看来,小朋友的成长应该以“健康”作为最基本的前提。他们不是缩小版的“大人”,既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训练,更不能拿专业训练模式套用在他们身上。竞技体育评价“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的标准,并不必然与健康划等号。
此外,腹肌的锻炼主要是基于运动频次、强度、时间和力量训练等内容实现的,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练习腹肌的道理都一样。
专业化不宜过早,锻炼自有窗口期
前面已经说到,小朋友的成长应该以“健康”作为最基本的前提。但过早进入“专门化训练”,并不利于大多数小朋友的成长发育。
人体的发育遵循“向心律”的生长发育规律,即下肢发育领先于上肢、四肢发育领先于躯干、长度的发育领先于围度、身高的发育领先于体重。
阎守扶表示,人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身体大小和形态的变化,运动技能表现也有极大不同。针对技能、速度、力量、有氧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均存在一定的“窗口期”(男孩与女孩的训练窗口期略有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特殊的阶段,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达到强化身体机能的目的。
· 随着神经的发育,6~8岁女孩、7~9岁男孩将迎来第一个速度发展的窗口期,12~14岁女孩、13~15岁男孩则进入第二个速度发展窗口期;
·11~13岁女性激素的变化,意味着她们迎来第一个力量发展窗口期,紧接而来的第二个力量发展窗口期可延续到16岁,男性的力量发展窗口期则是14~17岁;
·女孩12~14岁、男孩13~16岁处在有氧能力发展窗口期;
·女孩6~12岁阶段、男孩7~13岁阶段还属于技能发展窗口期,此时应注重走、跑、跳、投等基本能力训练,可为将来的运动打好基础。
“从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12岁以下不适宜做更多的、大强度的力量训练。”严翊直言,“他们的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全。但根据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他们比较适合进行以柔韧度、灵敏性为主导的专项训练。”
严翊还建议,在孩子参加运动的初期,对各种运动项目加以广泛接触,以兴趣培养作为基本目的。此外,还可以抓住孩子神经系统发展的快速期,做一些与灵敏度相关的训练,为身体的灵敏性打好基础(自行车运动的频率、短跑的提速等都与此相关)——如果未来他们有机会成为专业运动员,在分秒必争的竞赛中,良好的身体灵敏素质将成为决胜的关键要素。
▲女孩和男孩各 有发展机会窗口期 (摘自阎守扶《儿 童青少年生长发 育与运动》课件 PPT)
提早训练有争议,运动生涯受影响
早期专项训练,是现代运动员训练的显著特点之一。世锦赛和奥运会上曾经常出现十四五岁的冠军。实际上,在体操等项目中,年龄越小越有利于做出高难度动作。
但高难度动作对应着高强度的训练。这对身心未发育完全的少年儿童,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奥运会规定参加体操、跳水等项目的运动员不得小于16岁。
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过早投入专项训练,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同样有影响。11岁及以上才开始专项训练的运动员,在国家队训练年限则会更长,运动生涯结束更晚一些。
不过,关于早期专业化训练是否值得肯定和推广,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持否定观点者认为: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会导致运动员“早衰”,使运动寿命缩短,同时还会影响少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文化课的学习,对于他们自身以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而持肯定观点者也不无疑惑,如训练该早到什么程度,可否让所有项目全面展开,具体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为何等等。
天津体育学院体理教研室曾对早期专项训练的若干问题进行过调查和研究。研究者在论文中写到:早期专项化训练不宜全盘否定。但负荷过大、过猛是造成运动员“早衰”或“昙花一现”的根源。早期专项化训练的重点是基本技术和技能,不宜过度发展力量和耐力素质,且方法上应以教学法和游戏法为主。
▲运动没有优劣之分,孩子锻炼初期可以广泛接触各种项目,以兴趣培养作为基本目的
儿童锻炼有特点,更应注意大格局
人体的健康发展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身体器官的工作能力,二是肢体的活动能力。若具体来说,则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关节灵活性)和体重与体成分四个方面。
1)心肺的作用是产生、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2)肌肉的收缩和耐力提供活动的可能性(如跑得快、跳得高);
3)关节的柔韧性则决定了肢体活动的范围,俗话“老胳膊老腿”说的其实是胳膊和腿关节的僵硬状态;
4)“体成分”指脂肪占整个身体成分的百分比。如果前三项是身体机能的发动机,那么体重与体成分则决定这辆车行驶的负荷。
如果从提高心肺功能出发,那么孩子可以选择走、跑、游泳甚至冰球等项目。以冰球为例:有球与无球,持杆与不持杆的跑动,都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如果想发展肌肉,则可以进行适度的力量练习,特别是利用自身重量的各种练习;要增强身体柔韧性,可以让孩子练习前后拉伸;至于保持体重与体成分,只要吃得好、吃得对就可以了。
儿童在锻炼过程中学会并掌握1~2项运动技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但通过参加锻炼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更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锻炼的“格局”就变大了。
阎守扶最后建议:家长们要保持平常心。大多数小朋友最终都不会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不必苛求他们的体育表现。但做一个身心健康的、身手敏捷的孩子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基本努力方向。体育锻炼中可以收获的果实是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公平竞争、守时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