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十大伪科学产品,你又躺枪?
文/记者 梁孔丽
采访专家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徐维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林 兵(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医生)
王秀丽(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院长)
樊 昕(北京军区总医院激光美容中心主治医生)
程纪群(武警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在朋友圈里,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神奇的产品,像能够省电20%的节电器、改善皮肤的美容仪、能抗癌的保健品、治脱发的洗发水……涉及生活的各方面。然而被刷屏的这些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真的有功效吗?
1.家用臭氧机
圈中传言:把肉或蔬菜放在水里,通上臭氧,半小时后出现了泡沫,这些泡沫被火烤后会发黑,还有难闻的气味。商家宣称,这些泡沫就是臭氧机帮助清除出来的激素、抗生素、化肥或农药。
科学解读:肉类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极易在水中形成泡沫,仅凭泡沫的形成与否就判断肉类里是否含有这些成分显然是不够的。在正常的保存环境下,微生物会将肉类分解,把氨基酸和脂类释放到水中。往水里打入气体之后,这些小分子就会聚集在泡沫的表面。而无论是氨基酸还是脂类,都含有碳原子,碳原子不完全燃烧后会留下黑色的残余。事实上,用空气通入水中或者用自家养殖的禽畜肉,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激素根据其溶解性可以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的激素经过水的浸泡就会逐渐流失,有没有臭氧都没区别;而脂溶性的激素则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臭氧能够在细胞表面打上一个小洞,让细胞破裂,但它只能破坏肉类表面的几层细胞,想通过注臭氧减少脂溶性激素恐怕只是九牛一毛。
不仅如此,臭氧在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也会有影响,另外,在杀菌的同时,臭氧会让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在美国等国家,家用臭氧机的最大应用并不在蔬菜水果或者肉类上,而是用于水族箱的清洁。
2.节电器
圈中传言:网上有种热销的节电器,商家宣称,这种产品即插即用,操作非常方便,可以让家里省电20%以上。
科学解读:如果家里老人看到这则消息后,一定会冲出去抢购。然而,测试结果显示,节电器根本影响不到电器的正常耗电,在拔掉节电器后,电器所消耗的即时功率还会变小,就是说在使用这种所谓节电器的时候,家里的能耗反而增加了。因为在串联回路中的“节电器”其实没什么作用,只能跟其他电器一起耗电。
目前节电器在民用电器中的应用还是空白,应用较多的工业领域,利用的是电磁转换和补偿等原理,其效果也没有达到这些几十元节电器所号称的20%。
3.LED美容仪
圈中传言:女性都禁不住美容产品的诱惑,近几年,很多爱美女性在追捧LED美容仪。商家宣称LED美容仪能够帮助改善皮肤,使用蓝光照射脸部皮肤可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红光则可用于胶原蛋白的增生,改善小纹路、毛孔、手术后肿胀。
科学解读:医学上多用400多纳米到600多纳米的光,400多纳米的蓝光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因为皮肤上的菌会吸收此波长的光,光可以分解杀死菌类,并使皮脂分泌正常化。而600多纳米的红光能加速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代谢加快,修复被破坏的毛细血管。这些是LED在医用领域的作用,但有些生产美容仪器的商家宣传的蓝光可安定情绪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研究显示,受试者的皮肤在不同的光的照射下,出现含水量升高、皮肤纹理变浅、色素沉着减少等不同现象。治疗时,要选择合适波长的LED光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至于网购的红蓝光照仪器的光照波长,未必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建议想改善皮肤状况的人,还是需要去医院做正规的检查,才能对症下药。
4.胶原蛋白产品
圈中传言:近几年胶原蛋白产品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女性用来保养的热门产品。商家称胶原蛋白产品能够改善皮肤、强壮骨骼,对爱美女性、孕妇、宝宝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科学解读:胶原蛋白广泛分布在人的皮肤、骨骼等器官和组织里,占到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胶原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不同在于,其中亲水氨基酸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有两种带羟基的氨基酸,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在别的蛋白质里面很难见到。不过,这两种特色氨基酸人体都能自己合成,只要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够用,血液循环良好,在维生素C的“帮忙”下,人体可以自己造“胶原蛋白”,并不一定要专门补充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的氨基酸从其他优质蛋白质中一样可以获取,没有研究证实各种原料的胶原蛋白作为食物具有其他蛋白所不具备的功效。有的实验发现,胶原水解物能够改善运动相关的关节症状、在动物实验中改善骨基质,但目前还无定论。
在实际口服某种胶原蛋白产品的时候,其可能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同时添加了维生素或钙,从而达到了美容、壮骨等效果,这时候胶原蛋白只是一个幌子。吃胶原蛋白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但对于美容护肤、骨骼生长来说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必过于迷信胶原产品,目前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名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如果一定要购买也要注意选择质量有保障的。
5.玫瑰盐
圈中传言:玫瑰盐被商家炒得很热,这种来自喜马拉雅地区的玫瑰盐号称含有84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高铁、高钙、低钠,纯天然无污染,不添加抗结剂,相比我们平常吃的盐更健康。
科学解读:目前商家宣传玫瑰盐的保健功效源自于一份玫瑰盐元素含量的详细报告,称玫瑰盐含有84种元素。但是其中的氢、氧、碳、氮、惰性气体(6种)等从来不被当作“矿物元素”,还有砷、铅、铝、镉、汞、稀土(17种)等已被证实人体不需要、甚至对人体有害,其他元素也有一部分在人体中从未被发现,另外钠、磷元素,人体不仅不缺乏,如果在体内积蓄过多反而会造成伤害。
拿玫瑰盐之类的天然粗盐“不添加抗结剂”为由使大众认为,精制食盐中的抗结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纯属忽悠。人体所需的铁、钙等矿物质完全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得,靠吃玫瑰盐等粗盐来补充,既无必要也没有多少效果。而且,玫瑰盐没有经过碘强化,用它替代精盐也有碘缺乏的风险。
6.抗菌口罩
圈中传言:很多人出门时会戴上口罩,小小的口罩却被商家赋予了不少宣传噱头。例如,很多厂家宣传口罩的抗菌功能,不少消费者也愿意选择这类听上去更健康的口罩。
科学解读:经过细菌培养实验,号称抗菌效果好的口罩内侧细菌比外侧多十几倍。人体本身就携带各种细菌,在呼吸之间细菌就会与外界进行交换。相比口罩外侧,口罩的内侧环境相对封闭,更容易产生细菌,抗菌口罩并没有起到作用。口罩的作用主要还是对尘埃进行过滤,而非其宣传的抗菌功效。
7.富氧水
圈中传言:富氧水是市场上近两年新出现的一种水饮料,氧含量是普通水的5-10倍。喝口水就能给身体补氧?
科学解读:人体所需的氧是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获得的,进而与血红蛋白结合供应全身的组织器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0%,对普通人来说,一般也不会面临缺氧的问题或风险,也就没有通过口服富氧水补氧的必要,市场推广中的宣传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正常人通过喝500ml水补充的氧不如呼吸一次的氧流量多,富氧水没有明确的生物意义,宣传的抗疲劳、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缺乏证据。
不过在医疗领域有为各种特殊的缺氧人群进行静脉供氧和消化道供氧的研究。动物实验证实胃肠道途径补氧可以提高血液氧饱和度。部分人群实验结果支持富氧水可部分代替肺的功能,向组织供氧,提高血氧含量,对急慢性缺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成为人体“第二供氧通道”。不过从实验研究到临床应用、大众推广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没有取得足够的证据和共识。
8.葡萄籽精华
圈中传言:近些年各种葡萄籽产品很多,能抗癌、抗衰老、抗过敏、抗辐射等神奇功效,引起一众人追捧。
科学解读:在一些体外细胞实验中,葡萄籽提取物或者其中的低聚原花青素复合物对某些种类的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商家们拿这些实验结果来作为葡萄籽产品抗癌的依据有些夸大宣传。事实是,“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跟“吃了能抗癌”之间,还有着遥远的距离:一方面,它只是对某些特定的癌细胞有效;另一方面,体外细胞实验跟体内的情况完全不同,体外细胞实验只能作为一种筛选工具,“有效”只是说明它没有被淘汰,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各个制药公司和癌症研究机构,每年都会发现大量“体外细胞实验有效”的物质,越往后研究,被淘汰出局的就越多,最后能够通过临床实验证明“确实有效”的实际上凤毛麟角。
葡萄籽含有一定的多酚物质,在体外的实验中发现其确实有抗氧化活性,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但是对人体的效果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科学数据。另外专家提醒,葡萄籽类产品应该属于保健食品,按照广告法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称与疾病治疗相关的功能。有的商家可能存在违法宣传、夸大保健效果的行为,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听信。
9.南非吸脂蚊子
圈中传言:为了满足减肥的需求,买只蚊子帮忙吸脂肪?武侠小说里用毒虫什么的疗伤的画面感好强。听着很奇幻,网上却真的有商家在卖!每只标价由15元至80元不等。蚊子吸脂减肥的依据主要是曾经有过南非发现了能吸走动物脂肪的蚊子的新闻报道。
科学解读:事实上,蚊子是吸不到皮下脂肪的,皮肤表皮的厚度平均为0.2mm,真皮层的厚度为表皮的10倍左右,再往下才是脂肪。吸人血的蚊子只能刺穿毛细血管,是够不着皮下脂肪的。另外,蚊子吸血是为了取得制造卵子所需的蛋白质,并不需要吸食脂肪。至于网上叫卖的金腹巨蚊,成年后吃素,并不会叮人,而且在幼虫阶段会捕食其他蚊的孑孓,有助减低其他蚊子引发的疾病。最后,即便南非蚊子想来中国,如果没经过检验检疫,属于非法行为,一般情况是带不进来的。想靠蚊子吸脂减肥的朋友们不要抱希望了,还是制定更科学的减肥方案吧。
10.万能梅子
圈中传言:最近朋友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梅子,号称能够排毒养颜、清宿便、瘦身……有的女性朋友试过后表示排便多了、体重真的变化,难道广大女同胞真的找到了灵丹妙药?
科学解读:这些商家一般都说自己的梅子是食品,但是法律规定普通食品是不能宣传保健功效的,除非根据规定进行功效试验后证明确实有效,并且申请了保健食品的批号,才能号称是有某种功效的保健食品。另外,如果申请的是免疫调节、血脂调节等批号,却宣传是“减肥”产品,也是违法的。
一些产品之所以能够起到减肥作用,往往是依靠所添加的药物,是药就不能随便吃。其中的药物往往是促进大肠运动的,容易让人拉肚子。很多人以为拉肚子就是在排毒,可以让人皮肤变好。如果长期用泻药使肠道过度运动,会严重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肠道会失去自主运动的力量,引发便秘。消化吸收差了还会发生营养不良,引起脸色蜡黄、皮肤枯干、头发脱落、骨质疏松、月经不调、记忆减退等各种问题。
有的人毅力很强坚持得够久,一段时间后身体会变瘦,但是这个过程里身体的肌肉却在悄悄流失、内脏功能下降、身体的基础代谢减少,之后会导致吃同样多的东西更容易胖,培养出“易胖难瘦”的体质,有些人甚至饿着不吃饭也不会瘦了。这时候要想把身体调整好,没有一年半载都不太可能了。
所以,不要把这些东西当成灵丹妙药,要想身体变好人更美,没有捷径可走。正确的做法是均衡饮食、注意休息、适度运动、保持好心情,多多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
记者手记
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产品主要针对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三类,它们的宣传语中往往带有“致癌”“有毒”“身亡”等词汇,喜欢用“100%”“第一”等夸大性词语。而这背后则是有商业利益,不少公众号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出售广告,甚至直接推销产品。
因为有了健康意识,公众才会主动去获取这些信息,这些产品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现在公众虽然关注健康,但是健康知识还比较有限,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信息的判断,这就对公众阻断错误概念的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有涉及人身伤害或者影响健康的问题,人总是倾向于先信其有,而不信其无,公众对食品安全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就会给“伪科学”以可乘之机。
作为普通人,我们在遇到这些产品和信息在转发之前多想想、多查查,看看信息来源于哪里,证据链条是否充分,往往就能斩断谣言的传播链条。
政府在对微信的监管方面,应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备案,对微信自媒体的言论以及传播内容进行监督,在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及时处理,从而推动自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伪科学产品和信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