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 降雪不多咋办冬奥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8-11 14:53:22
阅读量:0
其实现在世界上大部分雪场都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处境,天然雪只是锦上添花,让周围环境更漂亮一些。
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市西北部的延庆县将用作雪车、雪橇大项和滑雪大项中的高山滑雪比赛场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将承办除雪车、雪橇大项和高山滑雪以外的所有雪上比赛。为什么张家口、延庆能被奥委会相中?
冬奥会为何三地办赛事?
“举办冬奥会有降雪、温度、风等方面的要求。延庆海坨山和张家口崇礼地区具有温带半湿润的气候特点,降水量比较丰富,结冰时间长,整个赛事期间风较少,可以保证赛事正常进行。”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冀介绍说。
即将承办大部分雪上赛事的张家口市崇礼县,则从降水量、风力、地形等方面都适宜雪上项目的开展。
首先,降雪天气多。崇礼县是张家口全市的降水高值中心,积雪持续时间长达155天,平均积雪深度21厘米,符合降雪期在4个月以上为优秀的冬奥会评估标准,当地从前一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底都属于结冰期,长达165天,有足够的时间保障雪上项目需求。
其次,雪质雪量有保障。崇礼雪季降水量较均匀,近10年雪季累计降水量达到514毫米,年均降雪厚度达1米以上,干雪期占整个降雪期的比重达三分之二以上。
第三,赛区温度风速适宜,冬季平均气温为-12℃,符合冬奥会雪季4个月不低于-18℃的评估要求;平均风速仅为二级,可满足赛事要求。
最后,山地条件优越。崇礼境内多为中低山脉,海拔为814米至2174米;山地坡度也比较适中,多在5度至35度之间,对开展雪上运动非常有利。
早在2010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就联合北京林业大学承担了制定《张家口市崇礼赤城滑雪区域规划》,以国际著名滑雪场建设和举办冬季奥运会赛事为标准,通过与国际著名滑雪场海拔、落差、降雪量、气温等多项指标比较分析,客观评估了崇礼滑雪大区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潜力,判断该地具有良好的举办冬季奥运会的滑雪场条件。
既然是冰雪运动的赛事,为何不在冰城哈尔滨或东北地区办冬奥会呢?王冀表示,冬奥会举办地的温度不是越低越好,-17℃、-18℃到-4℃、-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哈尔滨这样的城市气温低,冬季漫长而寒冷,一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在-24℃左右,曾出现过-38℃的极端最低气温,动辄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很容易将运动员冻伤,过低的气温反而成了申办冬奥会的不利因素。
举办地温度越来越高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举办时,当地温度一度超过15℃,比以往举行过冬奥会的其他10座城市温度都高,这使它获得了“亚热带奥运会”的绰号。当时积雪融化导致许多地方露出成片青草,增加了比赛时的危险。北京2000至2012年间二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5℃,许多人担心会不会太暖和?
王冀介绍,虽然俄罗斯很冷,但索契是海洋性气候,空气比较湿、温暖。一到冬季,高加索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黑海不断带来暖湿空气,这使索契成为全俄罗斯最温暖的城市,2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
崇礼赛区和海坨山赛区温度很低,比北京市里气温低很多。以海坨山赛区为例,延庆县城海拔在400米以上,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会下降0.5到0.6℃,山上气温甚至比延庆县城还要低5℃左右,主峰小海坨海拔2198米,为北京市第二高峰,在2000多米的山上温度会比山下低很多,今年5月海坨山上还有积雪,不会像索契那样热。
比赛的起点往往是设在海拔2000多米的位置上,终点在海拔1000米左右,在这样的高度上气温不会太高,比赛场地最低处(海拔300米)的结冰期也达到140天。
其实不仅是索契,很多举办地都算不上天寒地冻。比如,温哥华是加拿大冬季比较温暖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温润而舒适。盐湖城年平均温度为11℃,降雪量大,降雪期从11月到4月,但是冬天不是很冷,平均气温在-4℃到5℃之间。
有的城市平时气候比较稳定,但到冬奥会时却“性情大变”。比如1928年的圣莫里茨冬奥会上,罕见的高温突如其来,融化了冰雪,迫使部分花样滑冰赛事转移到室内冰场进行,速度滑冰的10000米决赛则干脆被中断,直至取消。
冬奥会的雪从哪里来?
除了高温以外,缺雪问题也是冬奥会面临的严重威胁,冬奥史上出现过3次缺雪较为严重的情况。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由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赛普利斯山缺雪情况比较严重,幸好组委会事先在250公里外的曼宁公园储备了大量积雪,缺雪问题才没有影响到比赛。
“相比雪量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北京和张家口地区的降雪量也许无法达到几米深,但保障冬奥会赛事没问题。”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延庆、张家口两个赛事举办地天然降水比较丰富,自然积雪时间长,能够形成赛事需要的基础雪量,届时却不会仅仅依赖自然雪花,将使用一部分人工雪花。自然雪花密度约为328公斤/立方,比较黏稠、湿度大,不利于比赛进行,人工雪花密度约为856公斤/立方,耐滑耐化,雪质硬,有赛道必须具备的特点。
由于专业比赛对雪场有较特殊的要求,目前所有国际雪上赛事均需要人工造雪。此外,特殊年份北京会遇到缺雪的情况,也要人工造雪进行补充。“其实现在世界上大部分雪场都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处境,天然雪只是锦上添花,让周围环境更漂亮一些。”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滑雪二部部长高学东曾向媒体介绍,2018平昌冬奥会所在的江原道地区年降雪量达到250毫米,雪量充沛,但平昌冬奥组委在规划中仍然选择了大量的人工降雪。据介绍,人工造雪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一台机器1小时可以造20吨雪,在张家口进行人工造雪,仅需使用当地现存水量的0.3%。”■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