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的真相
文/记者 刘汝佳 洪广玉 编辑 陈永杰
“听说82年的拉菲和72年的鸡爪更配哦”,随着“僵尸肉”这一名词的曝光,“70后”鸡爪、“80后”猪蹄成了很多人调侃的新话题。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新华网的一篇报道引爆了舆论,“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事实果真如此么?
“僵尸肉”一词是如何出现的
所谓“僵尸肉”的报道,源于新华网对海关总署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的报道,新华网(长沙)于6月2日报道了“长沙海关查获涉嫌走私冻牛肉20余吨 ”,6月3日总体上报道了全国各海关的“战果”,这些内容看起来只是海关总署每年的例行工作,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6月23日,新华网(长沙)发表了一篇标题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该报道算是对长沙海关破获的案件的深入报道,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文首次给“僵尸肉”命名,报道里写道:“记者了解到,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
“僵尸肉”的说法由此迅速传开,引来其它媒体的跟进报道,甚至各地食药监也开展起了所谓排查“僵尸肉”的行动,消费者则在调侃、恐慌、愤怒中迎来一拨网络狂欢。有媒体报道,某男子买鸡怀疑遇到“僵尸肉”,老板为证清白自己喝下鸡汤。
7月2日,新华网(南宁)发表了名为“揭开冻品走私利益链:竟有冻品封存于1967年”的报道,进一步坐实僵尸肉的年龄,称“南宁市警方在查获一批走私冻品时,发现其中一些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时间最长的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并暗示这些僵尸肉是越战时的储备肉。
“僵尸肉”的新闻一出来,网友 PS图片来调侃
长沙、南宁海关否认查获过“僵尸肉”
不过,封存三四十年的肉再拿出来卖,这样的事细想一下疑点太多。
记者拨通了报道中最早提到的长沙海关的电话,缉私局副局长杨波显然已经看了多遍相关报道,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我们并没有查到过僵尸肉,全国一起搞的行动,其它局有没有查到我不知道,反正我们没有,也从来没有对外发布过这样的消息。”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似乎是在“广西某口岸”查处的。记者又联系到了广西南宁海关宣传科的张科长,张科长表示,“最近太多这样的报道,我们已经专门核实过了,我们从来没提供过这样的消息,既没有说过僵尸肉的问题,也没有说过年份的问题,也没有在工作中查到过这种年份的肉。是谁发的稿子,你们就去问谁吧。”张科长同时提醒道,早在2013年,网上就有“南宁警方发现封存于1967年的肉”的报道。
记者又联系到了南宁市公安局宣传处,一位吕姓负责人回忆到,在2013年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部门组织了一个“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这个活动上有展示一些假货和不合格产品,只因为是在南宁市举办的,媒体就以为是南宁市公安局举办的。而相关报道是媒体在活动中自己挖出来的,南宁警方完全不知情。
“这个报道出来后,我们就查过,我们从来没有办过这样的案,也从来没对外发布过这类信息。真的是莫名其妙的事。”吕姓负责人表示。
记者搜索到,最早于2013年7月8日,网络上就出现了多篇“广西惊现43年前鸡爪”的报道,这些报道中均指南方警方发现了一个炮制凤爪的“窝点”,但文中也没有警方接受采访,更未提这些肉是战时储备肉。
由此可见,并没有任何官方发布过查获所谓“封存三四十年”的肉,事实上,长沙海关和南宁海关在和记者沟通中均表示,这些年查获的走私肉和过去的走私肉并没有什么不同。
2013年的那则没有新闻源的报道是如何出炉的已难以考证。记者又向广西食药监局求证该报道的可靠性,食药监局宣传科负责人表示他们从未发布过该信息。很明显,所谓“僵尸肉”的报道,就是这样一则“旧闻”不断演绎、嫁接、变形而来的:将一个“窝点”演绎成海关查获,将时间拉伸到今年,将凤爪外延到猪肉、牛肉等所有走私肉,再将数量臆想为“今年海关查获的42万吨当中的一部分”,同时再补充一个所谓“战时储备肉”的解释。但是,“包装日期为1967年”的凤爪绝对不可能是越战时的美国储备肉,因为吃凤爪是中国人的独有爱好,从上个世纪直到今天,美国人不吃,欧洲人也不吃。
4月15日,深圳查获走私冻肉6117吨,部分已过期2年
“古董肉”有,但只是奇闻异事
“僵尸肉”的报道是炮制出来的,但实际上,“古董肉”还真的有。2011年2月,80后古生物学者邢立达与其两个同伴通过微博直播了烹享4000年前的猛犸象肉,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猛犸象是死于突如其来的冰期,使得死亡后的尸体即遭冻结,因此没有来得及腐烂变质,很多猎奇人士都从黑市购买食用过。
而在大约十年前也有同样类似的奇闻异事的报道,1986年禁止商业捕鲸国际公约生效前夕,挪威捕捉了一条鲸鱼并送回港口切碎了放到某豪华酒店,那里有一组当时最先进的制冷库等着这些特殊的肉。此后这家酒店的餐厅一直都有供应鲸鱼肉,因为西餐一份菜量很小,所以一直到21世纪,这条鲸鱼还没有吃完。
很多人都会疑问,难道他们不怕吃到变质肉而食物中毒吗?
经常买肉类生鲜的消费者都应该比较清楚,一般超市中购买的冻肉保质期都是12个月,而且一定要在-18℃以下的条件下保存,这也是我国相关质检部门认可的冷冻肉类保质期限。
其实,理论上肉类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以至于数十年之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肉类冻几十年也不一定有毒。理论上讲冻藏温度越低,微生物数量增长越慢,但这要保障冷冻技术达到要求。
消费者也不必担心正规“冷冻肉”有毒害。在我们国家、地方的储备肉体系中就包括了冷冻肉。在平抑物价或者保证市场供应时,冷冻肉与储备鲜肉就会投放市场。这些冷冻肉的制作保存非常严格,宰杀后的畜禽肉,经预冷后,在-18℃以下的环境中迅速结冻,肉的深层温度必须恒定保持在-6℃以下,这个温度,腐败细菌基本不活动了,也不会繁衍。
因此,史前猛犸象在天然冷库里冷冻数千年也并未腐烂变质,恐怕与其极低温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这可能也是邢立达等人可以顺利享用超高龄猛犸象的肉而并未出现健康问题的一个原因。
但对于消费者自制冷冻肉的想法最好还是放弃吧,家用冰箱远远达不到储备冷冻肉的环境,自制的冷冻肉保存时间过长就容易变质,吃了可能会有害健康。
而除了贮藏温度以及工艺必须到位,包装对延长冻肉的冷藏安全期和保护其品质新鲜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18℃冷藏中采用真空包装则能增加肉质感官的稳定性。
渠道比肉龄更值得关注
范志红表示,即便是一直处在温度稳定的冷冻状态,细菌可能完全不超标,但是香味鲜味都很差了。范志红介绍,目前有相关组织试验过拥有2年肉龄的冻肉,检测结果显示该冻肉维生素严重损失、脂肪氧化、食用品质下降。因此可以推测冷冻时间越长的肉类,其营养价值越差,就完全失去了品食肉类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风味变差、食用品质下降,很多商家会用大量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去增加高龄肉类的食用味道,最终消费者吃到的是什么,恐怕要纯靠商家尤其是小作坊的“良心”了。
虽然封存几十年的肉的说法太夸张,但“走私肉”确是一直存在的。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每年光是走私到中国境内的牛肉就超过200万吨。走私肉的风险在于,它们在入境时,没有接受正规的国家疫检部门的专业排查,也许它们没有问题,也许问题很大,谁也说不准。
范志红告诉记者,本来冷冻肉是可以通过专业的质检检测它们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如果连这一层检疫都逃过了,谁来保障这批肉的安全呢?而一旦出现差错,这就不仅仅是营养是否流失、口感是否到位的问题了,这一下子就会上升为安全级别的问题。
而假设这批肉类采用最顶级贮藏设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肉龄带来的风险,正规厂家也基本不会购进这批走私肉,而走私肉真正通往的渠道为小作坊、路边摊等。由于这类单位缺乏食品贮藏意识,如果解冻后再冷冻,不仅会影响肉的口感,导致营养流失,而且会造成细菌疯狂生长,食品变质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因此,消费者如果真的很关心肉类的食品安全,应该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产品,最好不要食用风味过重的加工产品,例如泡椒凤爪等,“味道清淡的食品必然采用的是最新鲜的肉才能保证其口感,这种制品吃着更放心。”范志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