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院士被调查
导读:近日,有香港媒体报道,曾是全国最年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疑因涉及科研经费相关案件被带走协助调查。《科技生活》周刊记者此前曾采访过李宁,此次拨打李宁手机已关机,固话无人接听,发邮件也未回复。本刊从接近消息人士处获悉,“李宁在一个月前被带走。算是逮捕了吧。”
目前,网络上关于李宁的消息并不多,小编整理了多方资料,并结合记者曾经的采访,让你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位“最年轻的院士”。
李宁被调查折射学术腐败现象
现年52岁的李宁,是我国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的专家,在动物品种改良、动物克隆、生物反应器研制、动物功能基因组、克隆分子机理等研究领域取得过突出成就。曾主持过3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在学术上曾获得多项荣誉。2007年,李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此外,李宁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得奖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专案首席科学家和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他还是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克隆(复制)技术的领军人物。
事实上,对于李宁可能被查,行内早有“传闻”。2012年6月28日,在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被刑事之时,某大学论坛上即有讨论,称“根据重大专项审计的结果,涉案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有9人,除中农一院士因高层过问被免予隔离(仍然被调查)外,其他8人均被隔离调查交待问题”,该中农一院士即被认为是李宁。
而在另外一个论坛上,记者检索到一个帖子,标题即为“学术腐败-看李宁院士如何操纵国家科技项目评审”,该文由某课题申报单位发出,指在农业部科教司2008年5月25日组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畜禽新品种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的课题专家评审中,出现了没有执行回避制度、“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体”等严重的违规问题,导致评审结果出现了严重的不公正性”,指李宁作为课题申报人同时又作为了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了本课题的评审。
从去年开始,李宁接受调查的消息进一步流传出来,据称其原因是向自家公司转移科研经费,数额巨大。他因此一度在农大生物学院”失势”,而被迫从生院大楼搬到神内。但后来风波平息,被“压”了下来,原因是李宁有院士头衔。但从进入今年七月开始,”李宁被抓”的消息逐渐在农大师生圈中传播开来。据了解,李宁的学生已经全部转了导师,吉林省检察院正在侦办此案,后果比较严重,有判刑的可能。
▲ 实验室中的李宁
李宁被调查,进一步凸显了当今学术腐败问题严重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学术已经沦为部分教授导师致富的私器。中国科研院校有着比世界同行更先进的设备设施,花掉更多的科研经费,却做不出被认可科研成果,这与学术腐败有很大关系。很多教授忙于拉关系、申课题。最终这些科研经费没有转化成科研成果,很多都装进了教授的私人腰包。李宁案很可能只是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
▲ 由李宁任董事长的无锡科捷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网站首页赫然显示着李宁的照片。网站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2012年5月增资至注册资本2.75亿元。
(上文由北科传媒综合整理)
小编的话:本刊记者曾经对李宁进行过采访,当得知李宁“被抓”的消息后,他通过文字回顾了接受采访时的李宁。
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现场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的科普讲座,是在2013年7月27日,“201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农业大学分营第四天的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分营的活动设置就围绕着现代农业的主题展开,让青少年营员们了解科技为农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改变。
这天清晨8点30分,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公主楼”的学生活动大厅,李宁担任第一次讲座的主讲人。作为中国首例克隆牛的培育者,李宁在这场面向中学生的讲座中,却没有讲自己克隆奶牛和展示给朱镕基总理的这一段荣耀历史,而是选择了一个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为关心的话题:食材的“返璞归真”是否意味着更健康。
▲ 2013年7月,李宁在高校科学营活动现场和同学们交流
那一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举办的时候,国内正处于反转基因食品运动的一个高潮期。在反转过程中,一部分人萌生了一种更为极端的观点:“我们不仅要拒绝基于转基因技术的食品,还要摒弃现代的育种技术‘强加’在动植物身上的性状改变,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餐桌更为健康。”而李宁的讲座,也就是从批驳这一观点开始破题。
在讲述了农业技术史的基础性内容之后,比较专业的转基因和克隆技术等内容,则讲得相对粗略。从幻灯片中满是英文而且颇为专业的图表来看,这个幻灯片的“本体”,很可能是教学课件或者学术报告所用的幻灯片;而讲座重点的变化,显然是李宁针对听众群体现场进行的调整。用通俗的语言详尽介绍和分析这些内容之后,他给出了自己对“返璞归真”观点的结论:“片面地追求‘返璞归真’,不仅会造成食物供给和生活质量的恶化,也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当天另一场讲座,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关于食品安全、工业化烹饪和食品超高压灭菌保鲜技术的科普报告。相比于讲解具体技术和众多案例,而且包含麦当劳快餐、“辽宁”号航母等热点话题的第二场报告,李宁的演讲内容和风格稍显沉闷。但他相对显得年轻的外貌(虽然他只比胡小松小1岁)、灵活的肢体语言和开场时贴近听众的破题,仍然让这场讲座收获了较好的效果。讲解结束后,现场的青少年学生踊跃提问,甚至在讲座结束后还走到讲台边与李宁互动,探讨中国在克隆牲畜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当天中午,在听过这两场报告之后,我当即和报社编辑沟通,将它们报为选题,并形成了3篇介绍中国农业技术和食品科学进展的稿件。在将稿件发给李宁审阅的时候,他还对稿件给出了相当中肯和柔和的修改意见:“文章我拜读了,很好,辛苦了。只是,希望你能加一段,关于野生并不营养方面的。原因:(1)野生酸苦涩是不健康的特征,人类进化出味觉、嗅觉来区分这些,使我们拒绝进食,就是他们通常都是有害的;驯化的一个重要进展,不仅增加了产量,还提高了质量和营养,不健康的成份淘汰了;(2)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人试图品尝野生的动植物而生病、死亡,如采集野蘑菇之类的。我们的先辈神农已经尝过百草,付出过代价,现在没有必要,也不科学。是否可以食用,应该让科学家来鉴定。”这封一年前的电子邮件,我至今仍然保留着。
如今,听闻李宁因涉嫌科研贪腐而被调查,叹惜之余,认为他在克隆牲畜研究之余热心科普,并积极将学术报告“科普化”以方便听众理解的义举,仍然可以给如今的科技工作者以启迪。
李宁犯案,对于中国在牲畜克隆这一研究领域的影响难以估计,同时,这也是中国在农业科普领域的损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