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病毒埃博拉来袭
仅仅用一次患普通流感的时间,这种病毒就能完成从发病到致人死亡的全部过程,而且致死率最高可达90%。在一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里,它被列为世界十大恐怖病毒的首位,远超令人生畏的艾滋病毒。
这种病毒叫做埃博拉。目前横扫西非四国,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埃博拉病毒几近失控。截止到8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透露,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已经达到1711例,死亡人数932人。
起底“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本是一条美丽的河流的名字。这条河流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北部。1976 年,埃博拉河沿岸突然爆发了一种传染力极强的怪病。所有医生都见所未见。在接连的感染过后,埃博拉河沿岸的55个村庄几乎被灭绝。
从此,这个首次在埃博拉河流域发现的新型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此后,这个可怕的“杀手”就驻留在人间。从 1976 年至 2012 年,它在非洲一共爆发了 23 次。
2014年,埃博拉再次大规模爆发,截止当前其感染和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并且还在继续蔓延,并无被控制的迹象。
中国卫计委公布的资料显示,埃博拉全称为埃博拉出血热,它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它的传染方式为接触式传播。也就是说,一旦有人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发生接触,就可能在社区造成人际传播。当人们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其它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直接接触时就可导致感染。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埃博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
埃博拉的病死率可达50%-90%。它通过细胞内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细胞内部,进而造成脏器坏死和组织糜烂出血。发病时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病毒潜伏期为2天至21天。患者一旦开始出现症状,才具有传染性。在潜伏期内是没有传染性的。
和很多病毒呈圆形或者椭圆形不同。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在显微镜下,它就像一根长长的毛线,呈长丝状、杆状、“L”形等。
在热带雨林中,埃博拉病毒还会感染多种其他物种。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感染源可追溯到人类接触“被感染的黑猩猩、大猩猩、水果蝙蝠、猴子、森林羚羊以及热带雨林中患病或死亡的豪猪”。
从1976年爆发至今,埃博拉病毒也出现了分化,目前这类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埃博拉病毒被生物界评定为生物安全等级4。想当年,非典也只被评定为3级。
至今,埃博拉没有明确的中间宿主。尽管有分子和血清流行病学证据,但蝙蝠中仍未分离到埃博拉病毒。病毒传播给人类最有可能是通过接触蝙蝠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或接触其他终端宿主,如巨猿。
除此之外,人们似乎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虽然埃博拉疫苗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也就是说,人们至今没有特效药,没有防治疫苗。所有的治疗手段,只是补液等支持性质的医疗手段。
感染埃博拉不会使人“融化”
有些传闻中,说埃博拉病毒是能“融化活人的僵尸病毒”,在致人死亡前1天,人体胶原开始溶解,皮下组织融化,全身脏器出血,患者极具攻击性,最后病人死在血泊之中。
这段极其恐怖的描述,更增添了埃博拉病毒的恐惧。感染埃博拉的病程后期,确实可能会有出血的现象,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恐怖。
新浪微博名为“救命鼠cg”的援非医生通过微博,发布了他在非洲的所见所谓。他所在的几内亚吉贝医院,正是此次埃博拉爆发的前线。他亲眼目睹了非洲同事惨死在埃博拉魔爪下经过。
他在微博中写到,“今天看网友评论说埃博拉患者晚期会象活死人,确实听起来很恐怖。不过我经历的那个病人,临终前虽然出现了躁动,但仅仅是脑出血的表现,没有什么攻击性。我的搭档在临终前也有类似的躁动,但均没有主动袭击人的情况出现。希望大家对此不要过于恐慌。但躁动中很可能会意外碰伤他人,这倒是需要格外小心。”
埃博拉的低生还率足以使人沮丧。而即便是侥幸生还的患者,也可能难逃其阴影。据卫计委公布的资料显示,即便是成功康复的男性患者,他仍然可能在长达7周的时间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伴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61天,在其精液中发现了少许病毒。该事件并没有被记录在案,但理论上说明了一个人在表面上康复后,仍然可能通过性传播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同时,一些幸存者还会遗留慢性炎症,影响关节和眼睛并伴其一生。
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传染病和免疫学副教授阿马尔萨夫达尔博士说,埃博拉幸存者可能受到关节痛困扰,关节和骨头的疼痛感与关节炎类似。同时,疫区还经常出现埃博拉幸存者眼部和视力并发症的报告,葡萄膜炎会引发流泪过多,眼部敏感,眼发炎甚至失明。
为何肆虐近40年
人类早在1976年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过去了,科学家为何仍未研发出针对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难在哪里?
从埃博拉病毒来看。这种病毒很难对付,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相关实验必须在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中才能进行,而具备这样条件的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有限。
此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坦言,国内目前的实验室水平还未达到开展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的要求。
另外,对抗埃博拉病毒,目前还是一场理论与利益的战争。飞利浦医疗分子影像科学家胡凌志认为,埃博拉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与推广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政治问题,更是撼动各大医药公司的利益问题。大的医药对出血热类疾病研究热情不高,而小型的医药公司也仅仅在政府的全力经济支持下,才相应地投入药物研发。大的医药公司对出血热类疾病研究热情不高,其根本在于市场不稳定导致的经济利益不确定性。出血热等疾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极低。
有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埃博拉病毒感染总数不超过每年100例。面对一位位感染致命病毒却无力负担西方先进医疗服务的的非洲患者,大公司们集体噤声,并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比较有经济回报的心脏病与癌症上。
世卫组织发言人哈特尔也说,目前阶段,世卫暂无计划要推动在西非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看来埃博拉疫苗和药物面市还遥遥无期。
“三道防线”阻断传入中国
埃博拉从发病到致人死亡,时间非常短,这虽然是不幸的消息,但是却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埃博拉更大规模传播的可能。
“没有人敢确认埃博拉病毒不会传入我国,但是埃博拉疫情不太可能在我国传播。”国家疾控中心应急中心新发传染病防控办公室主任向妮娟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我国与这三个国家距离远,没有直飞航班,属于风险低的国家。目前国际上都加强了警戒措施,我国也采取了严控措施,即使有病毒传入,也不太可能在大范围传播。”
根据中国卫计委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相关部门采取了三道防线“严防死守”的措施,埃博拉病毒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很小。即使传入我国,我国的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能力也能够应对,不会出现十年前“非典”时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