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更大或更小的细菌?
为什么没有更大或更小的细菌?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计算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计算机模型来预测微生物的代谢和细胞组成在细胞大小改变的时候如何变化。细菌不能收缩得更小,因为它们必须给DNA和必需的蛋白留出空间。它们不能更大则是因为更大的物种需要的多余能量与它们周长的增加成正比(因此它们需要更多核糖体)。最大和最小的细菌是由物理空间要求所限制的。—美国Phys.org网
科学家发现与唇腭裂相关的基因异常
每年世界上约有25万新生儿被发现带有唇部或上腭裂口症状。唇腭裂虽不致命,但有可能导致病儿牙齿发育异常、发音不清,耳部感染和失聪。英国与德国的研究者结合了遗传与临床数据,发现了一种15号染色体上GREM1基因的异常(水平过高)会显著提高唇腭裂发生的风险。这一发现加深了人们对“兔唇”的理解,为未来相关药物或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线索。—美国《科学日报》
为什么生病后情绪易低落?
虽然“病态”行为会让人处于很不开心的状态中,但是若是因为病毒、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病态却是有利的,因为它能够让身体转移足够的能量来抵抗病原体入侵。研究者将老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发现遭受病毒刺激、抑郁的老鼠倾向于放弃求生而选择漂浮于水中。这些老鼠体内正在产生一种细胞因子——β-干扰素,它会刺激大脑屏障表面以及组成血管上的细胞受体。 —美国ZME科学频道
有一种癌现在不叫“癌”了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85%~90%,分为滤泡型和经典型。滤泡型进一步分为包膜型和非包膜型。包膜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这种非侵袭性、复发风险较低的甲状腺癌亚型,不再被定义为癌了。这是近年来首次废除一种癌的命名。这种命名上的更改不容小觑,新命名中去掉“癌”这一字眼,将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诊断癌带来的不良影响。—美国《纽约时报》
科学家揭示入眠与苏醒的关键机制
许多人在夜间很难入睡,在白天很难保持清醒。最近,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在视交叉上核(SCN)中特定的离子通道“BK钾离子通道”。这些通道在小鼠醒来时是活跃的,而在它们休息时是不活跃的(抑制清醒)。这个通路似乎对于调节睡眠和觉醒之间的“开关”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对于其中机制的新理解,可能被用来开发靶定昼夜节律的药物。—英国《今日医学新闻》
核糖可能在整个宇宙中大量存在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核糖(RNA中的“R”)可能存在于在太阳系中穿梭的彗星和小行星上,而且可能在整个宇宙中大量存在。研究者利用水、甲醇和氨为材料,并模拟了太阳系形成之初时原行星盘的状态。他们最终用一种名为“多维气相色谱”的新技术检测到了核糖的存在。如果生命所需的分子在太空中到处存在,那么在地球外发现生命的情况将会变得更好。—美国《科学新闻》
280万人
中国的癌症人数及癌症相关死亡人数每年都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有280多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7500人。癌症成为了中国的最主要死因之一,如果大众更好地对癌症进行预防和筛查,这些癌症中大多数本都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卫生组织
155国
我们即将见证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全世界155个国家与地区将在5月1日前逐渐停用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tOPV),改用全新的二价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这项改变将进一步提高疫苗的安全性,使一些抗感染能力较弱的儿童也能安全接种。—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40%
邻苯二甲酸盐可损害人类生殖系统,并可能导致不育。它一般来源于食品用的塑料包装材料中、乳制品包装以及其他用于食品包装或加工的原料端。据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报告显示,经常食用快餐的人,比非快餐消费者尿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浓度要高出20%-40%。—美国《科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