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生物机器人的“一小步”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3-23 14:53:50   阅读量:0

  生物机器人的“一小步”

  科学家成功利用光刺激让一个简单的生物机器人迈出了一小步。这种微小的生物机器人由3D打印“骨骼”和光遗传改造的环状小鼠肌细胞构成。3D打印技术能为这类机器人提供适应任何环境的形态,而响应特定波长光刺激的生物机器人显然比电控机器人更加安全,应用于手术时对患者体内环境的干扰更小。研究者打算在该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更复杂的生物机器系统。 —美国《探索频道》

  新技术实现纳米材料量产

  在一项最近发表于《科学》的文章中,研究者有史以来第一次展示了量子计算机利用 Shor 算法(目前为止已知的最复杂的量子算法),以一种可扩展的方式完成对数字 15 的质因数分解(15是能有意义地展示该算法的最小数字)。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的加密都由 RSA 算法完成。过去我们认为 RSA 不可破解,但当这些量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使用阶段时,我们或将能够破解所有过去使用该方法加密的文件。—美国《信息世界》

  透明度可调的新型玻璃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公布了一种新的可调玻璃,其透明度能在一秒之内切换至介于透明与模糊之间的任意水平。玻璃外侧是一层喷上纳米银线的透明柔软弹性体。在施加电压时,纳米银线将相互聚拢并挤压弹性体,形成改变玻璃透光度的“磨砂表面”。与此前依赖复杂电化学反应的产品相比,新款玻璃借助简单的物理反应来调节光线,因此降低了成本、未来量产潜力较大。—美国Phys.org网

  果蝇虽小,争分夺秒

  我们已经在动植物、真菌甚至细菌界发现了日夜节律和生物钟蛋白。但为什么每天只有一次生物钟蛋白涨落的生物却能经历多次活跃周期?研究者通过全新的显微扫描技术跟踪监测了活体黑腹果蝇大脑“节律细胞”在一天之中的活跃程度(通过钙离子水平反应)的变化。他们发现即便在同一个生物钟周期内也有不同步的两组节律细胞,分别在果蝇早晚最活跃的时段兴奋。—美国《生物科技》网

  温室气体的账到底怎么算?

  卡耐基学院的科学家最近惊讶地发现:人类活动将引发陆地生态环境释放更多甲烷与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增加量甚至显著超过了同一片地貌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也就是说,全球的陆地环境都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研究者认为,亚洲南部大量的水稻种植、氮肥使用和牲畜养殖造成了这一地带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相对全球其他地域要高出许多。—美国《科学日报》

  尼安德特人先祖“现身”

  科学家在西班牙北部“骨坑”遗址发现了距今40万年的人族骸骨,并检测到与亚洲丹尼索瓦人相似的线粒体DNA——这让他们有点意外,因为头骨的特征与尼安德特人更接近。科学家在进一步检测了骸骨中残存的细胞核DNA后最终宣布这些“骨坑人”正是早期的尼安德特人。他们因此推测,晚更新世的尼安德特人可能与从非洲迁徙来的人种混居,最终获得了新的线粒体DNA。—美国《科学新闻网

  250万

  哈佛科学家最近发现,人类祖先早在300~200万年前就减少了咀嚼所用的时间和力量,这很可能与他们利用石器简单加工食品、开始尝试肉类的行为有联系。据研究者估计,这样的饮食习惯变化为古人类省去每年250万次咀嚼的辛劳,也为其他高等身体结构与行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美国《华盛顿邮报》

  6.3纳米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宣布研制出了世界上最薄的透镜。它不仅只有6.3纳米厚(9层原子),还具备耐高温、表面平滑等优点。研究者先用胶带从二硫化钼晶体(广泛应用于高科技电子元件的材料)上“粘下”薄层,再用离子束打磨出透镜的弧度。该技术的问世将为曲面屏显及光学设备微型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英国《每日邮报》

  50亿年

  欧洲航天局在距地球4600光年处发现了一颗质量接近太阳的垂死恒星Kohoutek 4-55。50亿年之后,太阳也将进入类似阶段。专家指出,垂死恒星复杂的气体涡流将帮助我们洞悉太阳在遥远未来发生的变化,因为它很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衰亡。这些垂死恒星释放的大量紫外线将激发恒星的气体层,形成绚丽的星云。—美国《太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