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猪的智商不亚于狗和黑猩猩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23 10:27:40   阅读量:0

  猪的智商不亚于狗和黑猩猩


  通常人们会认为猪是一种低级动物,只适合于饲养供应人类食用,但是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显示,猪的智商并不低,像狗一样聪明,甚至能像黑猩猩一样解决复杂问题。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结果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猪的地位,不要仅认为它们是一种食物。美国艾莫利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罗莉·马里诺(Lori Marino)说:“我们发现猪像狗、黑猩猩、大象、海豚、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目前有科学证据表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种动物。”

  研究人员通过10多项研究工作获得此项结论,他们将猪与其它动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猪具有不错的长期记忆,擅长迷宫游戏,以及能完成定位寻找物体的任务。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也认为猪喜欢玩耍,会像狗一样,彼此间互相嘲弄打架。它们具有复杂的群体生活关系,会互相学习和共同协作。此外,今年初荷兰一项研究显示,猪也具有情感特征,研究人员将一群猪分为16个组,每组4只猪,每组挑选两只进行训练,在训练中通过播放音乐、奖励巧克力葡萄干,受过训练的猪情感更丰富,会表达超出预期的快乐或者悲伤情感。□编译/悠悠
 

  吸烟导致近半癌症死亡病例


  6月16日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2011年某些类型癌症的死亡病例,近半数和吸烟有直接关联。

  研究报告称,34.6万人死于12种和吸烟有关的癌症,其中约48.5%患者有吸烟的习惯。其中,肺癌、支气管癌与气管癌死亡病例,约80%是吸烟所致;吸烟影响则占喉癌死亡病例的77%左右。

  研究人员表示,美国国内吸烟率从2000年的23.2%,在2012年降到18.1%。研究结论说,要在降低癌症与其他严重疾病死亡率上持续取得进展,就必须有更全面的烟草制品管制措施,包括支持戒烟计划。□文/参考消息
 

  神秘食人族基因突变对致命疾病免疫

  巴布亚新几内亚食人部落传播着一种叫做“库鲁病”的致命大脑疾病,对该部落构成致命打击。但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曾吃过人脑”的食人部落居民会导致基因突变,并对库鲁病形成抗体作用。

  近期,研究人员发现部落一些幸存者携带着V127突变基因,然而库鲁病患者并没有这种基因变异,从而使科学家猜测V127突变基因对库鲁病具有免疫能力。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老鼠体内注入V127突变基因,之后让它们感染朊病毒,结果表明具有一个V127突变基因的老鼠对库鲁病免疫,并对另外一种类似疾病“传统克雅二氏症”具有抗性,具有两个V127突变基因的老鼠不仅对以上两种疾病免疫,还对“变异克雅二氏症”免疫。研究报告负责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变性教授约翰·科林奇博士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达尔文人类进化实例,朊病毒传染病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基因变异,从而提供完整的防护,使人们对该疾病产生抗体。”  □编译/悠悠
 

  恐龙生长速度接近哺乳动物


  恐龙曾被认为是中生代冷血动物,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恐龙的生长速度像哺乳动物一样快,暗示着它们可能是热血动物。这两种不同观点产生了很大分歧,一些古生物学家猜测,恐龙细胞介于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之间,它们可能是恒温动物。

  恐龙被认为是爬行动物,因此科学家认为恐龙像爬行动物一样应该是冷血动物,意味着它们通过所在环境能够调控自己的体温,冷血恐龙缓慢的新陈代谢迫使它缓慢行走。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热血恐龙能够控制自己的体温,并具备一种较快的新陈代谢机制。

  为了揭晓这一谜底,研究人员研究了恐龙骨骼化石,这些骨骼具有生长环,像树木年轮一样,骨骼生长环被认为能够指示这种动物生长速度的快慢。研究人员将恐龙生长速度与其它灭绝和现存动物进行对比,发现恐龙的生长速度正好位于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之间。该研究报告作者、美国石溪大学医学院解剖科学研究讲师迈克尔·德埃米克使用不同技术分析数据时,吃惊地发现恐龙并非介于热血和冷血动物之间,它们的新陈代谢和生长速度与哺乳动物相近,最终结论是恐龙生长速度很大程度上接近热血哺乳动物。□编译/悠悠
 

  进化是不可预知和不可逆转的

  史蒂芬·杰·古尔德是一位著名进化理论学家,他指出人类和其它有意识状态生命的进化是历史上的偶然事件,如果人类进化历史倒退数百万年,人类的进化将是一个不同的轨迹。目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提出研究证据证实古尔德的结论是正确的。

  他们通过模拟蛋白质进化,显示被进化接受的基因突变通常取决于此前的突变,同时被接受的基因突变随着时间越来越难以逆转。科学家指出,这项实验与之前科学家提出的进化理论非常相近,结果显示后期突变取决于较早的突变,证实了偶然性特征。也就是说,被进化接受的突变是偶然发生在之前进化基础之上,并减缓这一效应。

  之后研究人员提出一个独特的逆向问题:是否能够逆转之前的突变,并且仍能保持蛋白质的稳定性?他们发现这是不可能的,突变是“根深蒂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以复原。  □编译/悠悠
 

  科学家首次成功移植生物钟

  美国哈佛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帕梅拉·西尔弗博士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利用在蓝细菌中发现的昼夜节律机制,将昼夜节律线路移植到天生不具备昼夜节律的一种普通细菌中。西尔弗说:“通过将大自然中的系统视作组件,我们遵循工程师般的思路,以可预测、可编程的方式操纵和利用生物回路。”

  西尔弗的团队利用这套方法成功地将昼夜节律移植入大肠杆菌,由于人们对大肠杆菌有深入了解,且修改其基因的难度不高,它成了被生物学家广泛使用的“老黄牛”。西尔弗设计的基因工程昼夜节律大肠杆菌总有一天会被用在益生菌药片中,用于监控消化道微生物群。消化道微生物群是活跃在人体胃肠道中,会对诸多不同健康因素产生影响的一组细菌。

  研究今后更进一步的话,连被称作“时差反应”——高速空中飞行扰乱人体生物钟所导致的症状都有可能用昼夜节律大肠杆菌来治疗,可以用昼夜节律大肠杆菌来重新编程和调整人体的昼夜节律,以便与旅行目的地的昼夜循环相吻合。  □文/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