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直系亲属间不宜输血,影视剧感人剧情有误导!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30 15:17:00   阅读量:0

  直系亲属间不宜输血,影视剧感人剧情有误导!

  流言: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父母和孩子为了挽救彼此的生命建议医生抽自己的血输给对方的情节,可这样感人的桥段最近被认为是错误的。有网友称:直系亲属间输血会引起输血并发症,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救。

  真相:直系亲属间血液传输确实会引发一种名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输血并发症,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是直系亲属间输血并非完全行不通,特别是采用成分输血的方式。

  一般来说,供血者体内的淋巴细胞会在受血者体内迁移,进而攻击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将这种淋巴细胞识别成“异体”加以排斥,但是直系亲属间有部分相似的遗传基因,所以在受血者免疫系统低下的情况下极难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便会导致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增殖。

  大家都已经清楚A、B、O等不同的血型,在输血中,血型是否符合仅仅是一个因素。输血过程,本质上来讲,是属于移植的一种,即将自体或异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到宿主体内发挥作用,所以输血也是最早采用的细胞移植。

  细胞移植会伴随着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主任医师汪德清说,不建议直系亲属之间血液传输,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可以产生一种叫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以下简称“TA-GVHD”),它是由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之一,同时也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它主要发生在输血后4-30天,通常发病率为1%,但在直系亲属间会提高到10-20倍,

  TA-GVHD是一种少见的输血并发症,它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直系亲属间白细胞抗原相似率比较高,被输血者机体防御系统不容易识别这一类外来的淋巴细胞,它们在被输血者体内迁移、增殖并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被输血者自身抗原体反应,对患者的肠胃、肝脏以及体内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TA-GVHD在国内外已有的报道中死亡率均在90%以上。而很多影视剧中亲人有难,就撸起袖子去献血的剧情是违反医学常识的。

  北京军区总医院输血科主任周俊介绍,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建议直系亲属之间进行输血,如果进行的话都会使用血液辐照仪,把血液中有活性的免疫细胞杀死、灭活。经过辐照的血液输到体内去以后,免疫细胞不再产生。

  直系亲属血液并不是首选,直系亲属血液相较于其他血液多一项致亡率很高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能不去选择直系亲属血液的情况下就不要选择直系亲属献血。如果只能输直系亲属的血液的话可以选择成分输血的方式,被输血者血小板低了输血小板,红细胞低了输红细胞,成分输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小副作用,一样能达到改善病人血样功能的目的。

  那输血的时候是不是越新鲜的血液就越好呢?周俊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吃东西还是越新鲜的越好,但输血则刚好相反。新鲜的血液没有经过处理的时候,可能会含有各种病菌、病毒等。

  在国内,血液一般都会在血库存放3天以上才会提供临床使用,在美国5天以内的血不会向临床提供。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要求血液制品必须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抗体等多项传染病血清学检测,但是梅毒类螺旋体尽管是经过化验,这一类病原体在3天内会释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会存在窗口期的漏检问题,如果存放多天的话就会更加安全。.
 

  儿童酱油并不适合儿童

  低盐、补充营养的“儿童酱油”其实是一种营销噱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指出,幼童需要严格限制钠摄入量,1岁以内根本不用加任何咸味调味品,包括酱油。从一些儿童酱油的标签上可以看到钠含量并不比一般酱油低,只是包装变小了而已。

  (文/新京报)
 

  带盖热饮有害健康  

  网传热饮杯盖会在高温的环境下释放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带有“6”号标志的热饮杯盖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引起了大众恐慌。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FIC)的阮光锋介绍,材质为聚苯乙烯的6号杯盖,受高温后会产生苯乙烯致癌论的结论尚未得到确认。看来热饮不带盖喝可谓无稽之谈。

  (文/中国经济报)


  清明甘蔗毒过蛇?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清明甘蔗毒过蛇”的说法迅速流传。其实这是误解,原因是在于清明前后,气温升高,一些甘蔗容易发生霉变,这样的甘蔗里会产生三-硝基丙酸这种化学物质。而这种毒素不到0.5克就可以使人发生中毒的迹象。清明节的甘蔗,只要是新鲜的、没有变质的都可以正常食用。

  (文/扬子晚报)
 

  近视眼不是因为用眼多

  英国《自然》杂志最近一篇关于近视的文章中提到,如今中国青少年近视比例高达90%。在韩国首尔,19岁男性的近视比例竟然高达96.5%。这不是东亚特有的现象,整个世界也都有一半年轻人受近视影响。

  课业太重、读书太多还是电脑玩得太疯,至少我们总会认为用眼过度肯定会造成近视。实际上,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

  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眼科专家报告说,跟踪调查了500名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在研究开始时都视力正常,5年之后,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患上了近视。但是分析显示,每周看几本书、每周看几小时书、用多少时间电脑,这些原本被认为会导致近视的因素统统没有影响,统计学分析显示与近视发病率唯一相关的环境因素是户外时间。

  一年之后,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对悉尼4000名孩子的跟踪调查显示,那些花在户外的时间越少的孩子,患上近视的几率更高。

  真的是这样吗?研究人员逐一分析了可能的影响因素,比如孩子到户外后可能活动更多,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可能减小了近视发病率,但分析显示,在室内的锻炼并不能起到防止近视的效果,说明关键不在锻炼,而在地方。分析还显示,孩子在户外干什么不重要,无论运动、野餐,或甚至是在海滩上看书,只要在户外的时间多,近视发病率就低。此外,花在户外时间多的孩子也并不一定看书就少,有的孩子看很多书,但也花大量时间在户外,结果并不近视。

  那从生理上该怎么解释?有研究认为,长期呆在室内会减少眼睛所接受的光照,本来光照会促使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在缺少光照的情况下也就缺少多巴胺,导致眼睛发生病变。这个理论得到了用鸡所做的动物实验的支持,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它还不是特别令人信服。

  尽管还有研究人员对户外时间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持保留态度,但相关应用已在一些地方显示出了效果。在广州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有6所学校的孩子从六七岁开始每天额外增加40分钟的户外课程,到他们九或十岁的时候,出现近视的比例为30%,而另外用作对照的6所学校的孩子出现近视的比例为40%。  

  显然,在有助解决近视问题之外,孩子到户外活动还有许多别的好处。在这个美丽的春天,你是不是想要带孩子出去逛逛了呢?■

  (文/新华国际 黄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