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纹、唾液、血液测天赋现代“算命”不能信
与其利用所谓的皮纹检测等来预测孩子的未来,不如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更靠谱。
记者/何从 编辑/陈永杰 供图/视觉中国
采访专家:
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曹晓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学组研究员)
刘 磊(天津科技大学遗传学硕士)
核心内容:
1.皮纹形成受遗传基因控制,但控制皮纹和智力基因片段有无因果联系,目前医学界未确切证实;
2.某些皮纹的改变可能与染色体疾病有关,因此可以用皮纹特征对这些疾病进行初步筛选;
3.基因可从身体任何细胞(除成熟红细胞)中提取,业界检测基因大部分使用唾液和血液进行;
4.基因和天赋、智力、特长的关系,目前科学上没有任何定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论证;
5.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过早给孩子定性,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产生误导。
“看手相算命”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经久不衰的传统产业,科技进步在改变人们生活,发展到今天“看手相”也日新月异。之前,媒体报道也有用口水、血液等现代方式检测孩子的天赋,有的机构甚至宣称取个指纹,就能确定孩子是否有某方面的天赋等等。
根据南方都市报做过的一篇调查报道介绍,有家长花380块钱获得一份孩子的皮纹检测报告,孩子的职业选项从政治家到调音师,从心理医生到动物学家,均为适合。家长气愤地表示:“这个测试有点玄,像算命似的。报告太泛了,而且所有内容在我几年前看育婴杂志时就已经知道了。”也有测试过的家长表示,测试结果的确与孩子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天赋比较符合。
皮纹测试测得准孩子一生?能预见一个孩子的潜能、职业发展方向?从科学的角度看,靠皮纹检测的“现代”算命是否靠谱?检测机构的原理依据站得住脚吗?
皮纹中无法提取DNA
从遗传学上看,我们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密不可分,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段,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它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基因能决定我们的“天赋”吗?
国内某基因研究检测机构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遗传学硕士刘磊介绍:“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除成熟红细胞)都包含整套的基因组信息,通过对大量个体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能够找到某些基因变异与个体某些功能变化相关。那些与基因变异相关功能的增益表现,可能会决定个体更加善于做哪方面的工作,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赋。”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人的“天赋”和人的记忆力也相关联。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学组研究员曹晓华发现,和人类记忆相关的基因(如NR2B)可影响记忆力,其机制是通过指导合成蛋白质,作用于记忆神经元的突触(神经元间接触部位),来影响人类的记忆能力。“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释放,编码信息电信号便能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但神经元活动有一定后作用,电信号对神经元刺激停止后,神经元活动仍能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记忆的最简单形式。”
基因可从身体里除成熟红细胞(人的基因组位于细胞核内,成熟红细胞没细胞核)以外的细胞中提取,业界检测大部分使用唾液和血液进行。以口腔唾液为例,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具有代谢旺、更新快、易脱落的特点,可自然脱落到唾液中。但人类的皮纹是指生于手指、手掌以及脚趾、脚掌上凸起的纹路,是不可能提取出DNA的,即使脱落一点皮肤碎屑也来源于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角质细胞大多已经死亡,既无细胞核,也没有DNA。
▲基因测试儿童天赋已经成为国内一些公司的营销点
皮纹检测可辅助诊断某些疾病
据遗传学家对皮纹遗传的研究证明,皮纹是在胚胎期就发育形成的,型态受人体染色体基因调控。而“皮纹测天赋”机构所采取的原理依据就是:“基因和皮纹有关”及“基因和智力记忆力有关”,所以就推导出“皮纹可以测试天赋(智力)”。
但相关专家表示,人不同的基因段分别处理不同的对象,目前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直接清晰地表明或找到与皮纹或智力相对应的基因段。
曹晓华补充解释道:“皮肤纹理和大脑的形成都受到遗传基因控制,但控制指纹和智力、记忆力、大脑容量基因片段如何相关、有无因果联系,我周围没有相关学术研究的案例,也没有看到权威论文讯息,目前国际与国内的医学、生物界都未确切证实。但是我也不能否认没有这种可能,毕竟科学水平在进步,说不准有一天按个手印也能测基因了。”
由于皮纹是在人类胚胎早期就已形成并保持不变,因此皮纹学最直接的用途就是用于人类身份的鉴定研究。同时由于皮纹图案与机体的遗传背景、早期胚胎发育环境密切相关,而人类的某些疾病也受遗传因素和早期胚胎发育影响,因此科学家一直都在试图寻找皮纹的人种群体特征规律,以及与特定疾病之间的相关联系。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某些皮纹的改变可能与染色体疾病有关。人体皮纹发育的胚胎早期可能发生的一些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以通过皮纹的观察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诊断。此外皮纹属于多基因遗传控制,其中一些基因可能也会与一些疾病的敏感基因相关联,因此也可以用于这些疾病的初步筛选。
“目前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方向也是侧重于疾病的早期筛查、疾病诊断以及用药指导。比如孕前,产前以及新生儿疾病预测和筛查。可降低严重病残患儿的出生率,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肿瘤的精准医疗,靶向用药,达到提高某些癌种早期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晚期病人生存期的目的等等。” 刘磊说。
▲皮纹形成受遗传基因控制,但控制皮纹和智力基因片 段有无因果联系,目前医学界未确切证实
基因测“天赋”利用统计学数据匹配
对于预测孩子天赋,在中国的传统民俗中有个“抓周”的小游戏。如果家有孩子满周岁,就准备一个盘子或者桌子,在上面摆出书、笔、算盘等三五样物件,让周岁宝宝自己随手去抓。孩子抓中的东西是什么,大人就说其长大后适合从事什么行业。
当然,这只代表着祖辈、父母、亲人对孩子此后成长的一种美好祝愿,当不得真。道理很简单,让周岁宝宝去抓的东西,都是大人们事先准备好摆在那儿的。到了现在,测天赋的“科学抓周”出现,测身体、测情商、测天赋的宣传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在智力上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施建农是中国知名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专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智力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差异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施建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找到一些本质的、跟生物基础有关的因素,能够客观地检测人智力的方法,其中包括了基因、脑电波的方法,还有进行关于激素水平、行为遗传的研究,希望在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上找与智力相关的生物基础因素。施建农介绍:“目前,能明确的是两个极端的情况更多地受先天基因影响,即极端智力超常和极端智力落后。以极端智力落后的先天愚为例,“这类孩子的染色体存在异常,这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不是教育能改变的。但目前,许多评价体系仍然处于试验和探索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实际使用的阶段。”
所谓测天赋,施建农推测,可能主要依靠消费者(个体)提供的基因样本,与机构自身样本数据库进行比对。如果孩子某个基因表现优良的话,就认定其在一些方面有特长、有天赋。“以当前技术来讲,具体哪些基因带来哪些天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明确,更不足以作为依据预测一个孩子的命运。而且部分孩子的非凡表现既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与后天教育及成长环境分不开。”
基因之复杂让科学家难以对这个重要人体信息完全编码。刘磊强调:“现在基因检测是在海量的、表型已知的患者的基因数据分析结果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基因型分析,进而给出疾病分型并进行用药指导。或者在大量基因功能研究和临床病例分析结论基础上,对还没有发生的表型进行风险预测。这些工作都得建立在前期大量基因数据积累的前提下。”
培养“天赋”创造良好环境更重要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一些智商测试量表、测试题来衡量智力水平。但是作为测量工具,能否完全体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施建农表示,对于中国的一些孩子,平时就训练了应考意识,更加擅长做题,有时在考试中成绩很好,却不能代表真正智力水平。而且每种量表的标准也不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量表的参照系和相对值也是在改变的。“家长们要有一个清醒认识,用平常心看待孩子,不要有过高期望。曾经是神童,长大不一定能成才。不是神童,长大了也能成为伟人。”
其实,有关专家和媒体早就对此类皮纹测试“天赋”进行过质疑。除了无法证实指纹和智力的内在联系,这类测试孩子天赋的做法还存在违法问题。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所以这类测试孩子“天赋”的做法与法律的精神背道而驰。
施建农表示,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算基因能检测出孩子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具有天赋,也需要刻苦练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而且有时候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同时还要顾及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只通过简单的所谓按个手印检测,就断定孩子是否有天赋,从科学上虽然不能完全推翻这种说法,但是也希望家长别太当真,不妨将其当成一个有趣的游戏。”
“与其利用所谓的皮纹检测等来预测孩子未来,不如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更靠谱。只有全面发展才有利于孩子将来在社会立足。而过早给孩子定性,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误导,错过尝试多种新鲜事物的机会,强迫孩子培养与其意愿不符的特长,可能耽误孩子前程,得不偿失。” 施建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