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双泉:追逐药物纯度飞跃的“寂静”导师
文/记者 李晶
从大学选择生物专业到如今,孔双泉依然抱着最初的理想——将应用理论转化为产品,服务更多的人,为此他在研发实验室里一干就是20年。“研发需要耐得住寂寞,我的性格更适合静一点的工作”,在记者面前,孔双泉淡然地说。
“耐得住寂寞”,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除了每天与瓶瓶罐罐为伍的“枯燥”,还要经受数年研发的产品在最后申报阶段,被客观原因“阻截”带来的失落。
30%的收获,100%的努力
“曲克芦丁脑蛋白”就是其中之一,可治疗大脑损伤。经过各环节的努力,研发过程中解决掉了很多难题。到了药品申报的阶段,却遭遇了国家政策方面的限制。
受到欧美医药观念中多成分药品应被淘汰的影响,中国在生物化学药品方面对多成分的药品采取了直接否决的方式。这款药品最终止步于审批阶段,没有上市。
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在他研发的几十个项目中,最终转化为产品的仅为三分之一。在药品研发和审批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最后导致药品研发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研发人员也在徘徊,有些人转到销售岗位,有些人选择离开,扎根研发的人越来越少。”孔双泉坦言,“难出成果让耐不住寂寞的人都走了。”
专注技术,最简单才最好
除了性格使然,兴趣也是孔双泉坚持扎根研发的主要动力。大学毕业后,他曾从事基因工程方面的制药工作。工作两年后,感到专业知识还有欠缺的他选择考研,专业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了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这里,由他主持和参与的发明专利达到13个,申报后已获得授权的8项。其中仅GM1注射液一项,在2014年就为公司带来上亿元的销售额。由他负责建设的研发团队,也纳入30余名硕士、博士生及博士后,研发中心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为北京市研究开发机构,研发中心还被经济技术开发认定为博士后工作站开发区分站。
谈及这些成果,他言语轻松带过,可一提到实验话匣子就打开了。药品研发,离不开工艺、分析和制剂三个药学组成部分,而后还要经过药理、毒理和临床才能进入申报审批阶段。审批成功后,药品才能上市。
GM1注射液的研发过程经历了长达8年的时间。这项药物需要从猪脑中提取原料,其含量仅为万分之几。生命物质中还有多种成分,像大脑中就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类等成分,在几十种成分中只取一种,其他全部去掉,这一过程本身的难度可想而知。孔双泉带领的团队加班加点、不断更新工艺、商讨解决方法,最终GM1注射液中这部分原料的提纯达到99%左右。质量方面,在同品类的产品中排在前列。
一款凝血酶类药品,国家药典规定比活仅为10单位/毫克。经检验,市场上的在售药品纯度均在10%-20%左右。孔双泉团队没有局限于文献和已报道过的制作方法,而是另辟蹊径,利用清和沉析及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把凝血酶纯度一下提高到了90%以上,比活提升到2000单位/毫克。纯度越高意味着杂质越少,可能引起的副反应也就越小。
“我们一直贯彻的就是最严的质量标准,最高的质量要求。”孔双泉说。
意外收获来源于技术敏感
质量把控更严格,成本控制怎么办?这就是工艺要解决的问题了。工艺简化成本就会降低,甚至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左右。
在研发一种用于止痛的蛇毒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时,孔双泉根据理论做了实验。通常,蛋白类提纯采用粗处理和几种沉析的方法相结合可达到目的。他利用硫酸沉淀的粗处理方法,希望把蛋白完全沉析下来,然后再做纯化。理论上,80%高浓度硫酸可基本沉淀大部分蛋白物质。
在检测沉淀物质时,他发现目的蛋白含量极低,与理论并不一致。通常情况下,这可能是活性损失导致的。但活性损失并不会导致目标物质消失。为了探究真正的原因,孔双泉更细致地检测了溶液的成分。
“很有意思,我发现目的蛋白就在溶液中,而且纯度已经非常高。可以说误打误撞地获得了一步纯化的工艺。”孔双泉爽朗地笑着说。这是个意外,但没有对技术的敏感,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收获。
“最简单的方法,得到最好的效果”,孔双泉说,“这件小事帮我总结了经验,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经过分析,考虑的多一些,问题解决得会更快”。
工作家庭 两手都要硬
这几年,孔双泉走上了领导岗位。搞技术出身的他,在管理上赋予团队更多的发挥空间。他将自己的管理方法总结为“放手去做,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来解决,出了问题我来担责”。
每一个新来的团队成员,都会经过手把手教的过程,当他们羽翼渐丰,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就需要放手,让他们有独立的空间去探索。成长中犯错是难免的,只要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会帮他们承担,因为在研发领域,错误也是一种积累,没有犯错就成长不起来。
身先士卒,无私奉献自己的经验,让团队成员对孔双泉充满信任,甚至有人租房、买房也要提前参考他的意见。“我更像是他们的大家长”孔双泉笑着说。
说到家庭,孔双泉语言中流露出丝丝温情。他说自己的家庭很普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更多的照顾;自己的女儿快四岁了,一早一晚也是他到幼儿园接送。妻子是大学同学,同在科研领域,而且工作单位离家很远。因此,家里的日常琐事也由他来一手承担。
“工作、家庭,两手都要硬”,他打趣地说着。在他看来,家庭和睦也需要一两个人的奉献,没有什么不能去做,而且是甘愿地去付出。
孔双泉简介
第二十二届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