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吴晨:探寻食管癌的80后“青年女科学家”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1-01 10:53:56   阅读量:0

  文/刘汝佳

  吴晨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未雨绸缪,潜心探究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奥秘。通过绘制基因组图谱,发现肿瘤易感基因,为中国肿瘤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生命怀有敬畏心和责任感,勇敢拥抱梦想、投身并享受科学!”

  “端庄靓丽”是很多人看到吴晨后的第一感觉,“精明强干”是身边人对她的评价,而“内外兼修”才是她的制胜法宝。


 

  吴晨是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同样,她也是此奖项开设十余年来最年轻的一位获奖者。

  “80后”新锐寻找中国人的食管癌基因

  在我国太行山区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十个癌九个埋,紧噎慢噎,三个半月。”据村民李石头(化名)回忆他的父亲:“到了晚期,每天只能勉强喝点蜂蜜水,到最后食道都被堵满了,就连咽下一口唾液都成了奢望,靠输液维持,1.7米的人走的时候只剩60多斤。” 村民口中提及的且在当地高发的这种“癌”,便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我国恶性肿瘤前四位的食道癌,这种鳞状细胞癌不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还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针对食管癌发病原因和遗传机理的研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展开,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20%,数百万人因此受益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接力”研究:最早一批研究者发现了太行山区是中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域,并尝试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嗜好烫嘴的食物、吸烟、饮酒和大量食用腌菜中,寻找癌症高发的原因;80年代,中美两国联合就这一课题进行攻关,从癌症患者的家族聚集性出发,推测这些患者可能有容易导致癌变的基因缺陷。作为一名“80后”新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吴晨是我国在食管癌科研领域新一代研究者的代表。

  为什么要自主研究食管癌?只有中国人去做才有意义,因为欧美人的基因与中国人有很大差别,他们并不像中国人一样容易罹患食管癌,即使是一些欧洲地区的生活习惯与中国人相似,他们罹患头颈癌的概率也要比食管癌高得多,这就需要探寻中国人的基因去了解食管癌。

  “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中国,欧美人发病率则极低。如果中国科学家不做,那谁来做?预防和治疗食管癌不仅是医学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我们中国科研人员需要担负起的历史责任。”2013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回国的吴晨,可选择的科研方向有很多,但她最终选择沿承整个医院的历史做食管癌研究,吴晨说,“肿瘤医院对食管癌的研究长达50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仅不能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断掉,而且还要做得更好。我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

  基因“地图”是对疾病未雨绸缪的标识

  “食管癌患者到晚期已经没有手术的指征了,化疗、放疗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的研究角度是从基因组学入手,定义和筛查高危人群,通过早期介入、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肿瘤发病率。”吴晨解释说。得益于前辈的研究成果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吴晨和她的团队发现了14个存在于中国人体内的食管癌“易感基因区段”。

  “以如今的基因组学技术对人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这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告别了盲人摸象的时代,不再只是根据基因片段做出判断,而是站在全基因组的角度进行分析。”吴晨说。虽然这是一部由巨量的碱基对组成的庞大天书,但在吴晨看来,这更像一张宝贵的、可供查询和标记信息的地图。“正如人们必须先有电子地图数据,然后才可以搜索指定地点、规划和标记出行路线一样。”她补充道。

  在这张关于人体“底层结构”的空前复杂的“地图”上,吴晨发现了部分决定一个人是否更可能患上食管癌的遗传因子。这让医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通过一个人的籍贯、不良嗜好等信息进行患癌风险的模糊判断,而是有可能通过低成本的普查,筛选出那些在基因层面上更易患食管癌的人群。

  对于那些携带易感基因的人群,这项研究也提供了“未雨绸缪”的可能,通过早介入、定期检查、改善生活方式等,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吴晨进一步解释道:“在目前发现的易感基因区段中,有两个与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有关,如果一个人的这两个基因存在缺陷,那么当他有饮酒习惯时,发生食管癌的风险会比不携带风险基因且不饮酒的人高出4倍。”尽管目前成果显著,但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止。下一步,吴晨打算继续攻关,将数据的误差影响降到最低,以期对食管癌的遗传因素能有更为精确的把握。

  要戎装也要靓装

  穿起一身戎装,就要坚持最严谨的科学态度。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但更令人敬畏的是这背后的科研态度。“当你看到院士们和年轻人一起专注于工作;当你看到比你牛的人还在刻苦钻研时,你就知道自己必须努力。”她说,当他们看到仍奋斗在临床和科研一线的院士们,这种触动是难以言表的。

  谈及为何会走上科研的道路,吴晨表示还是兴趣使然,拥有梦想、享受科学是人生一大乐事。我还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当人们身处在浩瀚的科学世界,才能真正体味其中的乐趣所在。

  想要完全绘制出中国人食管癌的遗传学图谱,这条路可能还很长。但吴晨坚信,只要花时间、静心做,就能稳步提高食管癌预测的成功率。这也是中国第五代食管癌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当然,吴晨在生活中是一个相当精致的女子,精致的妆容、讲究的穿着,有时候令人怀疑她居然会是一个科学家,颠覆了众人对一个科学家白大褂与酒瓶子眼镜的形象设想。吴晨说,女科学家首先是个女人,她把生活形容成一场“修炼”,不因为工作而耽误美好的生活,也不因为享受生活而耽误工作,既赢了事业又赢了生活。大概,“内外兼修”才是她的制胜法宝。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雅-联合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每年评选10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于1名)来自西部地区,并向每人颁发奖金10万元人民币。12年来,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5位女性获得此项殊荣,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该奖项在中国科学界的权威地位也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