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人像摄影构图的“秘籍”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15 17:00:03   阅读量:0

  当你拿起相机拍摄人像时,你遇到的第一问题就是如何安排人物在画幅中的位置,是把他放在画面正中间,还是放在角落?说得准确点,就是你怎样处理人与周围的景物、空间的关系,这实际上牵扯到摄影的构图问题。许多人会问,人像摄影构图到底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法则?
 


▲ 本图为gettyimages 图片社2006 年的年度图片之一,摄影师巧妙地利用了一束逆光和色彩完成了画面的构图,逆光和色彩把小女孩从人群中凸显了出来。

  规则并不能帮你拍出一张好照片

  长期以来,有人总结出了一些取得好的摄影构图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比如,利用主导线条,像“S”型构图,对角线构图,再比如,给画面搭个画框、虚化前景等等。许多摄影书能举出一大堆来,对于这些构图法则,摄影名家却经常告诫人们不要过分拘泥,它会束缚人们的创造性。因为摄影家们从不将图像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散落在地板上进行精确地分析。而且许多名作也并非都是采用这些法则来创作的。在摄影上,“所有的规则都是被用来打破的。”

▲ 本图为gettyimages 图片社2006 年的年度明星图片,摄影师采用了传统的半身人像构图。半身人像构图对人体腿部的切割是一个关键,既不能切在腰部,也不能切在膝盖上,只有这样(如图)才符合黄金分割的法则。

  虽然最佳构图原则总有其存在原因:它们通常是有效果的。但对没有经验的摄影师而言,这些原则有时反而增加了左脑的困扰,导致就如何构图想的过多,反而妨碍了构图过程中的观察与体验。这一启发想象的过程其神秘与魅力总是无法言传。有时一幅照片遵循了所有的规则和原则,反而极其乏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了解下面两个法则,因为在我们的拍摄中,你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到它们。

  黄金分割线与三分构图法

  在上期的《跟着大师学构图》一文中,我们提到了黄金分割线在摄影中的应用。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就在作品中大量应用1:1.618这个比例。在巴台农神庙、《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著名艺术作品中都能发现这一比例,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说黄金分割线,许多人可能还不是完全明白,但如果说三分法则就简单多了。其实,三分法构图是对黄金构图法的简略化使用,是一种近似黄金比例的构图方法。

▲ 方形的构图其实非常难,摄影师选择了人像的侧面,而人像的头部正好位于“井”字的一个交叉点上。

  三分法,有时也称作井字构图法,是一种在摄影、绘画、设计等艺术中经常使用的构图手段。在这种方法中,摄影师需要将场景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就如同是书写中文的“井”字。这样就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然后再将需要表现的重点放置在4个交叉点中的一个即可。其实,三分法使人满意的一个原因是它反映了人的面部结构——眼睛位于上面的三分之一,嘴巴位于下面的三分之一。

  所以,当你要拍摄头部肖像特写时,完全可以把人物眼睛放置在画幅上端分割线附近;拍摄半身像或全身像时,则可以把人物的位置安排在四条分割线交叉的任何一个点上,这样的安排与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相符。无论怎么看都比较舒服。

  画面均衡才是摄影师最该考虑的

  许多摄影家说,构图的核心概念是平衡。视觉的基本原理是眼睛总是会设法寻找某种张力的平衡力。平衡是和谐,是结果,是直观感觉到美学愉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可以来自照片里的任何图像元素。使用秤来类比,想象一张照片在中心点平衡了。比如在这张尼泊尔佛塔的眼睛的近摄照片(如图),简单布局是对称的,两边的力均匀平稳。照片给人以愉悦感。但是,如果移走一个元素,比如用数码技术处理掉一边,重力的视觉中心偏移到了另一边,平衡被打破了。这种构图下,画面给人感觉就非常怪异。

  美国摄影家维利·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是说,对主要被摄体的安排,不能使画面出现向分量大的一边倾倒。但平衡并不意味着将两个同样大小和同等形状的东西置于对称的位置。这里的关系,只要你看一下在玩跷跷板的孩子就知道了。跷跷板两边的孩子,小些的一个必定坐在离中央远些的地方,而大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