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是否存在一些伪科技功能?
汽车上是否存在一些伪科技功能?
首先要说的是,鸡肋的科技并不是伪科技。有人觉得自动泊车功能很鸡肋,但要实现这个功能,需要4个摄像头和一个控制器,也就是全景影像系统,软件上用图像处理技术来识别车位和停车形式,并同eps交互来控制方向盘转角,还得输出到中控大屏上完成显示,并提示司机换挡挂挡。这个功能,它能是伪科技吗?
但现阶段,它的确有些鸡肋。很多老司机相当不屑这套自动泊车系统。泊车时间长,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并不好。说是自动泊车,但其实泊车过程中,司机除了不用管方向盘,其它的换挡、刹车等操作还需要司机盯着中控屏上的提示完成操作。这是因为现阶段的汽车上,自动挡只是针对前进挡,R挡或者N挡仍需要司机切换。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无法控制挡位切换到R&N挡。毕竟,车并不知道你要倒车还是开车。这套APA系统自然无法通过TCU替司机来换挡,刹车同理。即使APA系统足够高效准确,这些操作仍然离不开司机,除非将来TCU可以软件控制切倒挡,APA系统通过esp来刹车。不过,实现这些并不是很难,就是涉及到多系统的相互配合交互等问题。不久后,一定会有更加高阶的全自动泊车出现。
我们可以说这个很鸡肋,那个不好用,但不要用伪科技来否定背后的科技含量。汽车都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都是一代又一代汽车人在百年汽车发展上用血与汗浇注的真科技,其功能也会不断进化不断升级。
■知乎ID:李反文,驾驶辅助工程师
火箭初期加速耗能高还是后期高?
火箭初期加速主要用于突破大气层最稠密的底部区域(50千米),而中后期主要是推出大气层送入轨道了。而耗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燃料的消耗,我们可以借助土星五号火箭的数据进行分析。
它的起飞总重量约为3000吨,是曾经用于阿波罗登月和天空实验室的火箭。其包括如下几级:第一级总重约2290吨,其中壳体和发动机质量仅为130吨,2160吨都为燃料,为液氧煤油,发动机工作时间标准流程为165秒,发动机总推力达到了惊人的3510吨!第二级总重约496吨,其中壳体和发动机质量仅为40吨,456吨都为燃料,为液氧液氢,发动机工作时间标准流程为360秒,发动机总推力为514吨;第三级总重约123吨,其中壳体和发动机质量仅为13吨,110吨都为燃料,为液氧液氢,发动机工作时间标准流程为两次共计500秒,发动机总推力为100吨。所带的有效载荷各个阿波罗飞船平均下来大约45吨。
从官方公布的执行阿波罗11号任务时的发射数据记录来看,对于第一级,在165秒内,2160吨液氧煤油全部消耗掉,平均每一秒燃烧了13.1吨。形象点来说,汽油和煤油能量和热值比较接近,土星五号第一级消耗的燃料够一辆百千米油耗为10升的小汽车绕赤道行驶740圈。
对于第二级,这个数据是(液氧液氢是液氧煤油的1.6倍左右)绕地球赤道250圈的;第三级的数据是60圈。
所以结论是,火箭的初期能耗大大高于后期,原因是“有效载荷”太大,要把整个后面几级和最终航天器一并推起来,太累,用完后会被扔掉,使得后面轻装上阵; 穿越低空大气,面对强大的空气阻力,被迫消耗掉了很多能量,而另外两级不会有; 在大气中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本身又低于真空环境,其他上面级会有进一步优势。
■知乎ID:太空精酿,航天学在读博士
关灯后,房间里的灯光到哪里去了?
每一种物质(空气,墙壁,眼睛)都有原子和电子。在光经过时,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电子吸收能量会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这种行为叫做电子的跃迁。
获得足够的能量,电子就会进入更外圈运动,携带更多能量。越外圈会越不稳定,回到内圈,放出能量。
除了真空外,没有任何物质是对光完全透明的。每一种物质都会有两种能量的吸收方式: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一般吸收是指对很大范围的波段都有吸收,但是吸收量很少;选择吸收会对特定的波段吸收强烈。可见光范围内,前者通常不会改变颜色,后者会改变颜色。
灯的作用,实际是提供了产生光子的源头。我们看见光源,是由于气体分子的散射,墙体分子的散射。由于光子不断地被电灯产生,所以这个过程不断发生。当灯关闭后,由于阻尼的存在,能量被耗散掉。 回到这个问题上,就在于无论怎么选择材料,只要有边界,就肯定有损失,最终光会被吸收殆尽。
■知乎ID:Fan,显示技术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