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人体存在抗成瘾的机制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25 10:43:58   阅读量:0

人体存在抗成瘾的机制吗?

人体成瘾/抵抗成瘾的机制是确实存在的,而且非常复杂。准确地说,因为不同人的成瘾倾向天生不同,所以可以考虑不易成瘾者有哪些抗成瘾机制。

例如,ADH1B 和 ALDH2 基因就分别有酒精易成瘾和不易成瘾的亚型。不易成瘾亚型很有名,是许多亚洲人喝酒脸红的原因——因为代谢速率的问题,一喝酒就会产生大量有毒的乙醛。很明显,“喝酒会产生大量乙醛因而不容易对酒精成瘾” 这一“抗酒精成瘾”机制和意志力没什么关系。这说明抗成瘾和意志力不必要相关。

下面我们来看意志力是否至少和部分抗成瘾相关。首先看一个理论:意志力是每个人都有,但程度不同,每个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有一个稳定的意志力值。遇到毒品相同程度的诱惑时,意志力高的人不会成瘾。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似乎也符合直觉。但是问题在哪里呢?这种定义将人和人的大脑作二元区分,仿佛意志力作为一种心灵现象独立于神经基础而存在。

事实上,易成瘾药物(尼古丁、海洛因等)作用于每个人脑中都有的多巴胺奖励回路,而不同人群的这一回路对药物的反应不同,这可能解释大部分(尽管不是全部)的人与人之间对毒品不同反应的区别。

那这种对药物不同的反应不就是意志力吗?恭喜你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毒品的反应不同意味着看到/想到毒品时的吸引力、使用毒品时带来的快感、为毒品所愿意付出的努力、乃至毒品对大脑决策能力的影响等等,全都不一样。这时谈论“不同的意志力对相同诱惑的抵抗”毫无意义。

■知乎ID:Mon1st,神经生物与行为学在读博士

如何闹中取静?

一般闹中取静的方法是去掉或降低声音。其实这在学术上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当我们年老之后,听觉衰退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我们在吵闹的环境中时,无法听清楚别人的声音。这个问题在学术上叫鸡尾酒效应。而更现实的问题是,使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人,相比于正常听觉的人,也很难在嘈杂环境中听清楚。面对这些问题,解决方案似乎非常明确——去除或降低噪音,这也确实是我们长久以来的研究方向。但其实,噪音对于听觉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它其中蕴含了很多关于我们身处的环境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我们手上的工作,想听清楚的对话,并不相关,但对于生存(快速注意到危险)异常重要。如果你仔细观察,你最佳工作的环境,并不是完全安静、完全没有声音的。最佳的声音环境,是稍微有些有规律的声音。譬如说雨声、风声、森林中的鸟叫声,或是风扇旋转的声音,偶尔有人在旁边走动,或是翻书的声音。

所以在闹中取静,并非简单地将声音隔绝,因为当你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声音的区域时,可能会感到不安。

这里要提到一个常被问到的问题,工作时听音乐到底好不好?我和导师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结合我们所知道的研究来看,虽然我们都有经验感觉听音乐对集中注意力有用,但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主观感知,而非真实情况。音乐是很复杂的一个听觉信号,它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内容复杂、会引起情绪反应,因为这些性质,音乐非常容易吸引注意力,它可能让你忽视了噪音,但也有可能把你应该放在工作上的注意力浪费了。

■知乎ID:赵思家,神经科学本科、在读博士

人的大脑如何调动肌肉和骨骼运动?

神经系统在控制骨骼肌运动的时候,并不需要对人体所有的微小结构进行事无巨细的操纵。它的主要方式是驱动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脉冲,然后这些脉冲会驱动骨骼肌收缩,进而产生运动所需要的力。这个控制的通路并不复杂,但决定其控制算法的大脑工作原理却尚待研究。

另外,骨骼肌的运动控制是一项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的任务,如果肢体中产生的感知信号必须传回大脑、经过处理、再转化成神经脉冲传回肌肉,往往已经超时了。所以如果深入研究的话,会发现很多运动控制的功能是在小脑和脊髓中完成的,这些子系统虽然不如大脑的复杂程度高,但信号延时和处理速度却远远强于大脑。有点类似于 GPU 和 CPU的关系。

■知乎ID:牛传欣,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