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倒数计时 导致交通事故增加(减少)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8-11 09:46:45
阅读量:0
红绿灯倒数计时 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减少)吗?
答:目前绿闪和绿灯倒计时的设定,其效果好与坏在学术和工程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的,列几个论文里的典型结论:
1.绿闪和倒计时会使得最后几秒到达的车辆在决策上的离散型加大,增加了灯末追尾冲突的风险。由于黄灯只有三秒,如果只有黄灯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驾驶员看到黄灯亮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停下来,说明大家决策比较统一;但是绿闪和倒计时增加了大家做决策和执行决策的时间,有人激进,有人保守,这就使得最后几秒的情况变得复杂。激进的会想踩油门冲过去,但是你前面一辆车突然决定停下来踩了刹车,这时候追尾的风险就出现了。
2.绿闪和倒计时降低了车辆急刹车和闯红灯的情况,降低了直角冲突的风险。由于给驾驶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他能预先判断,减少到交叉口直接看到黄灯而急刹车情况和闯红灯的情况。(这里涉及到“两难区”和“两可区”问题)闯红灯容易造成与其他方向车辆的冲突。
3.提升了绿灯末期和黄灯初期通过车辆的速度,提升了通行能力。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车辆决策的离散型加强,决定车道通行能力的是通过车辆中车速较低的,跟驰状态的车辆会受到低车速车辆影响。整体上来看,会降低通行能力。
个人观点,国内的信号控制确实有其特点:超长周期(甚至到300秒,国外很少超过120秒),错过一个绿灯意味着可能再等好几分钟,这无形地增加了驾驶员闯灯的比例。
忽视绿波,绿波交通是指驾驶员在某个路口绿灯的某个时间通过,则后面路口就会遇到尽可能多的绿灯。但是很多配时并不考虑这个,导致大家很多时候都是遇到的每个红灯都需要停下来。
■作者:朱圣发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与工程学院
为什么互联网如此发达,人们仍然感到孤独?
答:在网络社会中,分享和参与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不过短短十数年时间,人们几乎开始对分享和参与“成瘾”。人们愿意分享观念和知识,人们更愿意分享食物、宠物、旅行中的美景、刚刚的自拍,以及其他日常琐事,对某些人来说,不分享似乎会失去他人的关注,失去存在感。我们Po出的美食、自拍,潜意识里都期待他人的关注和回应,对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社交网络给人们的、理所当然的许诺,然而残酷的地方在于,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回应(尤其当他期待某个特定人的关注和回应时),这简直是对Po主赤裸裸的网络欺凌,Po主义无反顾地陷入足以吞噬自己的孤独感之中。对他们来说,其实是真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差,导致了互联网对他们造成了二次伤害:它明确地印证、宣示了个体孤独的真实和沉重。
人们还常常满怀激情地参与到网络事件中,争论、争吵甚至谩骂,然而问题在于,网络社会是意见领袖的领地,这里存在“沉默的螺旋”,大多数人的意见都消失在信息的洪流中。当你正襟危坐码了两千字,换来的可能只是“太长,不看”。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网络带来孤独,而是他孤独才对网络越加依赖。手机、互联网、社交媒体再发达也只是工具性的存在。每个个体孤独感的来源都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并没有什么方法能一劳永逸地将我们从孤独感中解救出来,我们更应该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主动从孤独感中走出来。。
■作者:任树正 社会学博士研究生
为什么相机的镜头是圆的,相片却是方的?
答:镜头由于较严格的光学成像的物理原理限制,很难被生产为圆形以外的形状。其他形状的透镜所成的像,边缘会有很大面积浪费掉。眼镜镜片被切割成各种形状,是因为对成像边缘的要求不高,或者说是出于审美目的浪费了大量的镜片面积。
底片形状基本是历史沿袭。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的底片都是 36x24 mm的。如果没有标准的尺寸,不同厂商生产的底片就无法通用。至于形状是长方形,则是因为底片都是很长的一个长条形状来存储和使用的,如果只使用上面的一个圆形区域来记录影像,大部分的面积就要浪费掉了。
数码感光出现后,具体的尺寸不再重要,但大部分专业相机,都保留了 3:2 的成像比例,其他如 4:3, 16:9 的比例的使用也在慢慢增加。如光场摄影、天文摄影、全景摄影等光学要求更高的基本不再受传感器形状制约。
■作者:黄涛 产品设计师
答:目前绿闪和绿灯倒计时的设定,其效果好与坏在学术和工程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的,列几个论文里的典型结论:
1.绿闪和倒计时会使得最后几秒到达的车辆在决策上的离散型加大,增加了灯末追尾冲突的风险。由于黄灯只有三秒,如果只有黄灯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驾驶员看到黄灯亮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停下来,说明大家决策比较统一;但是绿闪和倒计时增加了大家做决策和执行决策的时间,有人激进,有人保守,这就使得最后几秒的情况变得复杂。激进的会想踩油门冲过去,但是你前面一辆车突然决定停下来踩了刹车,这时候追尾的风险就出现了。
2.绿闪和倒计时降低了车辆急刹车和闯红灯的情况,降低了直角冲突的风险。由于给驾驶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他能预先判断,减少到交叉口直接看到黄灯而急刹车情况和闯红灯的情况。(这里涉及到“两难区”和“两可区”问题)闯红灯容易造成与其他方向车辆的冲突。
3.提升了绿灯末期和黄灯初期通过车辆的速度,提升了通行能力。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车辆决策的离散型加强,决定车道通行能力的是通过车辆中车速较低的,跟驰状态的车辆会受到低车速车辆影响。整体上来看,会降低通行能力。
个人观点,国内的信号控制确实有其特点:超长周期(甚至到300秒,国外很少超过120秒),错过一个绿灯意味着可能再等好几分钟,这无形地增加了驾驶员闯灯的比例。
忽视绿波,绿波交通是指驾驶员在某个路口绿灯的某个时间通过,则后面路口就会遇到尽可能多的绿灯。但是很多配时并不考虑这个,导致大家很多时候都是遇到的每个红灯都需要停下来。
■作者:朱圣发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与工程学院
为什么互联网如此发达,人们仍然感到孤独?
答:在网络社会中,分享和参与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不过短短十数年时间,人们几乎开始对分享和参与“成瘾”。人们愿意分享观念和知识,人们更愿意分享食物、宠物、旅行中的美景、刚刚的自拍,以及其他日常琐事,对某些人来说,不分享似乎会失去他人的关注,失去存在感。我们Po出的美食、自拍,潜意识里都期待他人的关注和回应,对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社交网络给人们的、理所当然的许诺,然而残酷的地方在于,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回应(尤其当他期待某个特定人的关注和回应时),这简直是对Po主赤裸裸的网络欺凌,Po主义无反顾地陷入足以吞噬自己的孤独感之中。对他们来说,其实是真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差,导致了互联网对他们造成了二次伤害:它明确地印证、宣示了个体孤独的真实和沉重。
人们还常常满怀激情地参与到网络事件中,争论、争吵甚至谩骂,然而问题在于,网络社会是意见领袖的领地,这里存在“沉默的螺旋”,大多数人的意见都消失在信息的洪流中。当你正襟危坐码了两千字,换来的可能只是“太长,不看”。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网络带来孤独,而是他孤独才对网络越加依赖。手机、互联网、社交媒体再发达也只是工具性的存在。每个个体孤独感的来源都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并没有什么方法能一劳永逸地将我们从孤独感中解救出来,我们更应该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主动从孤独感中走出来。。
■作者:任树正 社会学博士研究生
为什么相机的镜头是圆的,相片却是方的?
答:镜头由于较严格的光学成像的物理原理限制,很难被生产为圆形以外的形状。其他形状的透镜所成的像,边缘会有很大面积浪费掉。眼镜镜片被切割成各种形状,是因为对成像边缘的要求不高,或者说是出于审美目的浪费了大量的镜片面积。
底片形状基本是历史沿袭。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的底片都是 36x24 mm的。如果没有标准的尺寸,不同厂商生产的底片就无法通用。至于形状是长方形,则是因为底片都是很长的一个长条形状来存储和使用的,如果只使用上面的一个圆形区域来记录影像,大部分的面积就要浪费掉了。
数码感光出现后,具体的尺寸不再重要,但大部分专业相机,都保留了 3:2 的成像比例,其他如 4:3, 16:9 的比例的使用也在慢慢增加。如光场摄影、天文摄影、全景摄影等光学要求更高的基本不再受传感器形状制约。
■作者:黄涛 产品设计师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