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非正规问诊误差率达六成如何避免“乱问医”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27 10:29:54   阅读量:0

震惊全国的魏则西事件让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莆田系以及背后的种种商业利益上。但也许很少有人想到,过于相信网络医疗信息是魏则西迈向死亡的第一步,其背后,是非正式咨询惹的祸。在魏则西患病期间,他正是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病症信息,并听信网络咨询人员的推荐而选择就诊医院和诊疗方法的。

“非正式咨询”,这个词听起来比较陌生,但它恰恰是很多医生天天都在做的事儿!作为医生,在任何场合都可能有突如其来的问题,身边的朋友习惯把自己当做医学百科全书,“痣该不该点、该怎么吃更营养、感冒应不应该吃抗生素”等等。再加上时下网络问诊的兴起,这种在非医疗机构进行的咨询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

非正式咨询,英语叫Curbside Consult,直译成中文就是路边咨询或者路边会诊。从宏观意义上说,非正式咨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医生的朋友直接向其进行的咨询,一般通过电话、微信,或者直接见面,这也是医生最常经历的非正式咨询。第二类是通过专门的医疗咨询网站或APP对医生进行咨询,但病人和医生并不是朋友关系,多数情况下不收费或者收取极少的费用。通常经过这种方式问诊的病人病情都不太严重,都是一些容易描述,比较基础的病症,而医生给出的答复也不会是确诊的答案,而是几种可能的病症分析,病人可以通过医生的回复知道自己的病应该去哪里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第三类,也是最不靠谱的一类,就是通过网络检索进行搜索,这时常会出现大量的广告推荐和相关信息,十分难以辨别真伪,魏则西案件就是这一类非正式咨询受害者的典型案件。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做的人并不在少数。往往自己感觉不适,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对比病症越想越像,有些人会因此对自己的疾病作出判断,甚至自行服药。

美国医院医学杂志(JHosp Med)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比了住院病人非正式咨询和正规会诊的区别。比较了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47个病人的处理意见。一个内科医生请求了非正式,同一天中,另一个内科医生请求正规会诊。与正规会诊相比,非正式咨询的信息误差率达到51%,两种会诊的治疗建议不一致率达到60%。结论是,非正式咨询所表述的信息经常是不完整的,最终导致不正确的治疗建议。

在中国这“熟人圈子”的社会环境中,非正式咨询这种情况看起来十分正常。不过,这种非正式的医疗咨询背后却显示出了各种各样的医疗问题。针对这个话题,我们特意找来了几位医界明星,相比别的医生,想必他们面对这种非正式咨询的情况比别人更多,那么他们对此怎么看?

吴海云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我平均每天有1/5的时间在做非正式咨询”

我是认同 “非正式咨询”的。 这主要是基于2点:其一是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欠理想,是一种几乎没有监管的市场化医疗;其二是我们没有一个家庭医生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见面听听医生朋友的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我平均每天有1/5的时间在做非正式咨询。特别是在面临重大的医疗决策,如大手术,需要昂贵或副作用很大的治疗和诊断时,只听某个就诊医生的话,有时不一定可靠。

但是作为医生,在提供“非正式咨询”时必须慎重,在没有比较充足的临床资料和信息的情况下,我不会轻易给出具体的诊断或治疗建议。所以,大部分的朋友会拿着检查报告来找我,我通常会提供两种建议,一个是建议可以进行哪种治疗,另一个就是推荐更适合的医院或者医生。

举个例子,前不久一个已经退休的老朋友体检发现了胆囊结石,但是没有症状表现,他的孩子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进行咨询,我告诉他,一般来说,没有症状的结石是不需要处理的,何况病人是个70多岁的老年人。一家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建议他做腹腔镜的手术。老人家把这个情况告诉我之后,我把教科书拿出来以说明这种无症状的结石是不需要手术的,是没有手术适应症的,我把老人和他的家里人叫到一起给他们讲手术的必要性和利弊、风险,结论是对于这个老爷子来说,手术的风险远大于获益,不应该做手术。

最后,这一家人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全家向我致谢。所以,医院当时的建议不一定完全适合病人。

也有很多朋友的朋友托人来咨询,我尽可能提一些可行的建议,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我或者会让对方把所有的检查资料带来面见病患分析,或者给他推荐治疗的医院和大夫。很多时候,我帮病人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也有很多时候,是病人该做手术没有做,该用的药没有用,在我的建议下他去做了手术,或服用了药物。

由于医疗市场的监管欠缺,所以医生只能靠自律,而自律并不总是可靠的。关于目前兴盛的网络问诊平台,的确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非正式咨询。但它是否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给公众带来医疗和保健的帮助,由于没有研究证据,我不敢轻易评论。但我觉得,卫生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研究,制订相关的法规。从事网络问诊的医生们,应该考虑其中的法律风险。


于莺

前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医师

美中宜和门诊中心CEO

“我甚至都不知道向自己咨询的这个人是谁”

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中,普遍存在非正式咨询,尤其是当你的影响力越大的时候,朋友圈也就越复杂,这就会带来更多非正式咨询的朋友。对于我来说,大约两三天会有一个资讯,有的是见面咨询,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咨询。有时,我甚至都不知道向自己咨询的这个人是谁。

对于不同的问题我会区别对待。一种是相对容易判断的,之前有一个肾衰的病人朋友,他咨询我说是血透好还是腹透好,我向他解释说,因为你还年轻还要工作,时间上的把握可能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好选择血透。但是如果一个病人患有肿瘤疾病,他拿着一堆的报告来问我,问这个治疗方案对不对时,我会向他解释,首先这不是我的专业,另外,肯定已经有其他的大夫给过专业意见了,他现在质疑这个意见,这个我是不会回答的。所以,我只会基于对患者治疗的方法给出一些常规建议。

我认为,咨询医生朋友,这种非正式咨询对于患者来说总体是受益的,患者可以通过询问自己信任的医生朋友获得帮助。

而网络问诊平台这种非正式咨询的方式也应该被鼓励,但是需要法律条例的支持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这是保护患者的权益,也保护了医生的权益。

举一个国外的例子,梅奥诊所(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体系)推崇The Second Opinion,就是根据远程咨询给出诊疗意见,这个概念类似于非正式咨询,他们雇有律师顾问团,医生给出的诊疗意见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在我看来,网络医疗问诊平台这种非正式咨询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现在大部分优秀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上广,其他地区的病人是无法快速享受到这些医疗资源的。所以这其中的核心是医生自己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尤其是这种网络问诊平台的法律规范同样处于模糊的状态,如果误诊或者延误治疗,医生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因为网络问诊也是收费的咨询,所以应该有法律的界定。

不过,即使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相对均衡,政策完善,非正式咨询依旧会存在,因为老百姓和医生的资源掌握是不对称的。其实更多的问题,比如健康咨询、诊疗咨询,应该是基层医疗的责任,例如家庭医生和社区诊所,但中国基层医疗建设非常薄弱,这也是老百姓有很多健康困惑的原因。

TIPS:生病了,非正式咨询怎么做才能帮到你?

1.在问自己的医生朋友的时候,要看对方所在的科室和专业,不要随便问,如果问一个骨科大夫一颗痣该不该点,似乎也得不到什么有针对性的答案,搞不好还会影响友情。

2.如果有较为麻烦的病症,可以通过电话跟自己的医生朋友直接说明,并约定见面时间,带齐病历本和各种化验单,这就相当于一次私人问诊。可以说这样的问诊,已经和正式问诊无异,这样问诊的结果也相对更可靠。

3.如果没有医生朋友,可以在靠谱的大型问诊网络平台上进行咨询,多咨询几个大夫对比意见。但切不可根据网络非正式咨询获得的信息,尤其是自己在网上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就对自己的病情进行判断,更不能依此自行服药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可以将网络大夫的意见和医院问诊医生进行交流。遇到疑难病症,最好在多家医院问诊,综合各个医生的意见,再决定下一步的诊疗计划。


翟光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看病,面见病人最重要”

每天通过微信、电话等各种直接或间接找我咨询的朋友多达十几个,这种朋友帮忙形式的非正式咨询现象非常普遍,在秋冬季节会更多,因为我是主治心血管病的医生,而秋冬季是高发季。

大部分通过微信或电话咨询的病人及家属都会向我直接简单地描述症状,但实际上这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还有朋友将化验单通过微信发送,包括CT、核磁等片子,但是这些影像通过照片无法识别细节,需要当面看。所以我每天都会重复解释微信、电话看不了病,要带着资料来找我。

目前中国的优秀医疗资源紧缺,所以我可以帮助我的朋友,但看病并不是几张化验单就能搞定的,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看病史、查体、辅助检查,最后是病人对治疗的反省。即使私下咨询也要带齐全部资料面见病人诊断,相比于化验单,看病人是最重要的。

辅助检查是普通人最熟悉的,如抽血、尿检、影像检查等检查都称为辅助检查,今天的西医非常依赖辅助检查,因为这更精确,但是辅助检查依旧为辅助,病史所揭示的信息辅助检查是无法揭示的。例如,如果病人血管狭窄非常严重,但是没有任何症状,这时对于狭窄的手术指标就要放宽;还有时症状非常不典型,就要考虑是否由于其他病引起的,所以医生了解病史很重要。

其次是查体,除了听诊器这种简单的器械,还需要依靠医生直接检查,视触叩听是查体的一套完整流程,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最后是病人对诊疗手段的反省,比如用药。

对于患者来说,是否应该进行这种非正式咨询我持中立态度,因为优秀的心血管内科的主治医师号源非常紧缺,但是朋友却需要帮助,曾经就有我的朋友带着他的朋友在我手术室门前等了我三个小时,就为了见面看一下病。这也是优秀医疗资源紧缺的后果,但是我认为,医疗质量不能因咨询方式而受到干扰。

对于网络问诊平台这种非正式咨询方式,我认为其更多的优点在于方便老病人向自己的医生咨询,如果是新病人,我不建议在网络问诊平台就医。我本人也在网络问诊平台上有注册,但是基本没有活跃过,只是为个别老病人提供过帮助。

在我看来,现在非正式咨询非常多的原因就在于看病难,所以我同样认同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非常有必要,除了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的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分选病人,让病症更严重的病人能最快速地享受到最好的治疗资源。


郑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抗感染病房主任医师

“医生朋友专业外的非正式咨询,一旦出现问题对谁都不利”

平时向我咨询的朋友非常多,一旦涉及到抗菌药物的使用就会向我提出问题。有时候也会给出和朋友主治医生不同的用药建议。

举例来说,无症状菌尿是一种常见症状,比如做完体检后发现尿液中白细胞增高,但是却没有尿急、尿频等尿路刺激症状,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医生开抗菌药物让病人进行治疗,而对于这种无症状菌尿除了很少数的患者需要抗菌治疗外,大部分的患者无需治疗,如果吃抗菌药物的话也算是抗菌药物滥用。如果医生本身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有限,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对于网络问诊平台这种非正式咨询来说,其功能在于咨询,我也在网络问诊平台上有注册,每天都要登录,基本做到有问必答。不过这对于患者来说是否安全就要看他咨询的大夫的专业程度,大部分情况来说,咨询得到的建议与就诊之后得到的建议不会有太大偏差,除非是疑难病症。网络问诊平台能减少患者的困惑,有一定帮助,也为外地患者提供了方便。

 

中国的医疗就诊方式和成本跟国外有很大的差别,国外的挂号费用会比国内贵数倍,甚至上百倍。所以,国内的医生“身价”很便宜。但归根结底还是医疗体制不合理,现实中,医生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医患之间的信任等诸多问题会一直存在,找朋友进行非正式医疗咨询其实很多情况下也反映了一种信任危机。

但是非正式咨询会有误区,因为每个医生都有一定的专业,不是所有专业都擅长,即使患者出于信任而咨询他们,得到的建议或答案也未必可靠。这对患者和医生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