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权威专家告诉你 最重要的防癌常识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4-27 14:27:42   阅读量:0

  防控肿瘤,我们能做点什么?有没有必要在基因筛查后做预防性器官摘除?如何让患者接受自己患癌症的现实?听听肿瘤界权威专家怎么说吧。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癌症和肿瘤是一回事吗?肿瘤的关键词是“固体”,癌症的属性是“恶性”,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肿瘤,良性肿瘤不是癌症。

  据卫生计生委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按照人均期望寿命计算,中国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看看数据就能知道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目前,北京发病率最高的依然是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对于女性朋友来讲,第一位的是乳腺癌,第二位是肺癌,第三位是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

  那么,面对癌症高发,我们该做些什么?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别不把肿瘤当回事,也别太把肿瘤当回事!”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

  肿瘤与衰老密切相关,是人从出生到衰老的过程中整体免疫力下降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应像看待衰老一样看待肿瘤,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

  研究发现,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源自基因损伤、突变累积的结果。

  宿主因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国外有动物研究显示,较封闭的外部环境可通过小鼠的神经系统影响其神经、内分泌,进而增加肿瘤发生几率。人类远要比小鼠复杂,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远远大于小鼠。另外,也有研究发现,50%以上的肿瘤患者确诊后会发生焦虑、抑郁,一旦陷入焦虑、抑郁,整个生命状态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看成是一个孤立、局部的肿瘤问题。未来肿瘤研究要高度重视肿瘤的宿主因素,诊疗思路要从治疗病人的肿瘤,逐渐过渡到治疗带肿瘤的病人,加强宿主抑制肿瘤的能力。对于晚期转移肿瘤,更应调节宿主因素,而不能仅仅依赖靶向药。

  实际上,肿瘤跟其它慢性病一样,是可以带瘤生存的。随着我们科学的发展,将来患上肿瘤跟现在得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带病活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是可能的。

  我们应该关注癌前病变,将肿瘤防治关口前移。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症要10-30年的过程,有人终身维持癌前病变,不到1/3的人会发展成肿瘤,这个阶段是早期发现、研究和控制肿瘤非常重要的关键期。

  防控肿瘤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降低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率,最有效的就是预防。我们国家的肿瘤发病率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上升,但是在美国,不但肿瘤死亡率下降,发病率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逐渐开始下降。我国死亡率比较高的肿瘤是肝癌,1992年开始我国推广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患者从原来普通人口的10%下降到现在2%-3%,肝癌的发病率在有些地区也出现拐点。

  如何让患者接受患癌的事实

  石远凯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几年前患者被确诊为癌症后,大家都会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现在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到我们肿瘤专科医院来的患者基本上都知道自己的病,有些患者一开始就知道了,另一些患者在开始治疗的时候也基本都清楚。我们与患者沟通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在治疗刚开始,我们跟患者谈得不是那么特别透彻,患者对疾病不太了解,加之恐惧,你跟他说太多他会一头雾水,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通过学习,最后他会变成了一位专家,你再跟他去沟通的时候,患者会提出非常专业的问题。我觉得这种知识的普及实际上对我们医患之间的沟通甚至共同正确客观地认识癌症这种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我们与不同期别的患者沟通的内容会有所区别,比如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后淋巴结没有转移,我们就会告诉患者,他预后是非常好,定期到医院复查,不要有任何负担,可以回归社会,跟患病前一样正常地工作生活。对于中期患者,我们就告诉患者后面除了手术还要接受其他治疗,疾病会有效得到控制。对于晚期的患者我们会告诉他,需要一些更系统的更长期的治疗,近年来外科治疗、放射治疗,还有内科化学药物治疗以及靶向治疗都有很大的进步,晚期肺腺癌的患者在上世纪70年代中位生存期只有几个月,而到了今天如果能使用适合的靶向药物,这类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就大大加强,中位生存时间可以达到五年以上。

  实际还是整个社会对癌症的恐惧感太强,如果我们对癌症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可能我们不会怕癌症,早期癌症患者治疗后90%多、甚至100%的都可以治愈,虽然有部分病人确实无法治愈,但这些患者也并非一线希望都没有,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经过我们这些年的治疗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能够通过有效的治疗将病情很好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是否有必要在基因筛查后做预防性器官摘除?

  林东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

  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大的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但是大家可能看到在同样的环境之下、相同的生活方式,不是每个人都发生肿瘤。那么这就提示,遗传因素也非常重要。

  遗传因素就是刚才提到的基因组,基因组每个人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基因组对肿瘤发生的不一样来看,目前两类基因,一类直接跟肿瘤癌变通路关系非常大,提到茱莉这个事情就是乳腺癌基因突变BRCA1,这个基因突变非常容易发生乳腺癌,她这样的人80岁发生乳腺癌的概率是87%。

  还有一个办法,如果检测高度易感基因的话,还有其它措施比如化学预防,吃一些药,另外经常体检,一旦早期发现的话,手术效果非常好。另外,大部分肿瘤90%是散发性的,不是家族性的,没有高度易感。

  如何帮助肿瘤患者过心理关

  季加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很多病人对于治疗没有信心,他的恐惧和焦虑不仅来自于生命的原因,也来源于疾病带来的附加问题,比如经济的问题、被人歧视的问题、孩子上学的问题、结婚的问题等等。

  针对这些恐惧、焦虑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医疗模式的调整,尽量地去关怀、帮助患者。我们的肿瘤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心理康复医生,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工具和办法,同时我们医院的营养师、药剂师,包括个案管理护士都会纳入这个体系,为到我们医院就诊的患者主动提供医疗服务,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检查、接受什么治疗,我们希望让患者感受到有人在支持他。

  我们医院在人文环境方面也加强对患者的关怀,比如患者从病房到手术室需要经过一条生命通道,患者会觉得将遭受人生最痛苦的经历,我们将通道的颜色、文字、图片经过精心的设计,让患者感受到希望、温暖、关爱。

  患了癌症最怕恐惧、焦虑和消极的心态

  沈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一个人确诊患上了癌症,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恐惧、恐慌,之后的反应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焦虑,急病乱投医;第二种是绝望、悲观,甚至是自杀的倾向。有一些患者整夜不能睡觉,这两种情况在临床上、在社会上也是非常常见的。还有一些病人表现为逃避现实,他说我现在没有感觉,挺好啊,这是一种消极态度,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我们最希望通过家人、社会、医生帮助患者尽快调节过来,理性地面对。这个过程需要多个学科、心理医生、康复医生,还有社会媒体宣传相关知识,同时,医生给予安抚、信心和希望也是非常重要的。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TIPS:哪些人更受癌症的青睐?

  癌症发病原因主要由内因和外因来决定。内因主要是来自遗传基因的作用,而外因则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

  1只吃肉不吃菜的人

  由着性子吃,一是会造成肥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有关。专家指出,要保证身体需要,每天应吃400克以上的蔬菜,吃肉不要超过75克。粗茶淡饭才是远离癌症的最好办法。

  2三更半夜舍不得睡的人

  熬夜会造成生物钟紊乱,另一方面,夜间灯光会破坏人体褪黑素形成,而这是保护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环,缺少它容易让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门来。

  3坐下就不想起来的人

  日本医学家发现,胃癌患者大多平时吃得太饱和久坐不动;美国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高40%~50%,男性还易罹患前列腺癌。

  4那些“嘴急”总趁热吃喝的人

  滚烫的水会烫伤食道黏膜,引发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时间久了可能发生癌变。

  5那些凡事较劲心里有坎儿的人

  临床发现,生活中爱较真、生气又不擅表达的人,植物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长期处于高度亢奋和紧张状态,是导致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