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盲点”更“胸险”
目前,全球平均每年约有140万人患乳腺癌,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患者。尽管乳腺癌的治疗技术和药物水平使得乳腺癌致死率大为降低,但是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乳腺癌的早期预防也成为女性关注的焦点。4月14日,中科院肿瘤医院开展了“2014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其中的乳腺癌讲座更是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听讲,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乳腺癌防治和治疗的盲点,以加深大家对这种癌症的认识和了解。
盲点一:不识“粉红丝带上的黑蝴蝶”
4月18日下午两点多,中科院肿瘤医院的乳腺癌知识讲座还没有开始,会议室外的长椅上早已坐满了人。仔细一看,听众多是戴着假发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位女士,操着很浓重的东北口音和朋友们交谈着,年龄只有40多岁,可大家都称她为老苏。 她的头上戴着一顶小花帽,略黑的脸上几乎没有眉毛与睫毛,敞开的领口隐约可以看到左侧脖子下红色的印记,似乎是肿瘤放疗后的烫伤痕迹。若不是她严重的毛发脱发现象,你根本想不到面庞上总挂着微笑的她,居然是一位坚持了1200多个日日夜夜,经历过手术、放化疗治疗,目前正处于康复阶段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HER-2是检测乳腺癌的一种重要的病理特征)。
作为乳腺癌亚型(病理分类)中较为凶险的一种,HER2阳性乳腺癌常被人们比喻为萦绕在粉红丝带上的一只“黑暗蝴蝶”。就在三年前,凶险的“黑蝴蝶”翩然飞至老苏的身边,让她的人生一度陷入了无边的恐惧。手术切除了她的部分左乳,为了减少乳腺局部、区域性的复发,医生又对她进行了多次的放疗、化疗治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脱发、恶心、贫血副作用频繁出现,但她都一一挺了过来。
据了解,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
老苏告诉记者,乳腺癌最怕长在乳房“外上”的位置,可她偏偏就长在了那儿。她解释说,“乳房“外上”位置腺体多和导管集中,最有可能转移和复发。” 其实像老苏这样的乳腺癌患者还有不少。据有关资料统计,乳腺癌的60%发生在外上象限;12%发生在乳晕下;12%发生在内上象限;10%发生在外下象限;6%发生在内下象限。
而所谓的HER2阳性乳腺癌之所以被称为是“最凶险的乳腺癌”,原因就在于它的疯狂增长程度。HER2又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重要的乳腺癌预后判断因子。机体一些正常细胞的表面也有HER2的表达。正常细胞内,HER2蛋白将生长信号从细胞外发送至细胞内。这些信号告诉细胞进行生长和分裂。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每个癌细胞内HER2基因高度表达,因此就会有太多HER2蛋白出现在这些癌细胞表面,这就会刺激癌细胞疯狂增长,侵袭性增加,复发和转移相对较快。
在乳腺癌患者中,HER2阳性的患者约占到20-30%。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浸润性强、更容易复发和转移、无病生存期短的特点。因此乳腺癌患者应尽早检查HER2的状态,从而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类型,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实现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盲点二:自己治比医生治更靠谱
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体检时做CT,发现乳腺位置上有疑似肿瘤的阴影,医生希望患者服用乳腺消炎药先行消炎看药物结果,可是患者心里害怕是乳腺癌,未服用药物而是选择了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后,化验结果发现只是乳腺炎症反应。还有些患者,在正规医院已经被检查出乳腺癌,为了身体美观不想进行切乳手术,于是选择了去找民间偏方治疗,最后病情加重,以致延误了最好的看病时机。
其实,肿瘤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乳腺癌也在2008年被WHO定义为“慢性流行病”。马飞表示,“难以检测到的1mm肿瘤形成需要五年时间,从1mm到1cm大小的肿瘤,大概需要两年半时间形成,而从1cm到10cm的肿瘤是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到的。”
目前乳腺癌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有50%的乳腺癌是单纯靠手术就可以治愈的。其中有一些危险因素,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副主任医师马飞说,“首先是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比一般人要高2-3倍;月经初潮早、停经晚、月经周期短、未生育、晚生育、未哺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也比一般人高;另外,肥胖、嗜酒等都可能增加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为了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有些女性会补充雌激素,对于此做法,马飞表示,“雌激素缓解更年期有一定的功效,但副作用是提高乳腺癌患病率,所以建议患者要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通过医师指导服用。”“一旦查出肿瘤不要急病乱投医,且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需要参考肿瘤专科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治疗模式。”马飞一再强调。
盲点三:切除乳腺能根除癌症隐患
美国影星朱莉携带致癌基因BRCA1,进行了双侧乳腺切除,以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那么人们发现易感基因突变后,选择像朱莉一样切除乳腺,是否就可以彻底根除乳腺癌隐患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医师应建明也表示,“欧美人体基因与中国人不同,所以与我国基因筛查标准也不同。到目前为止,我国很难通过基因检测来查出哪些人是高危因素,更提不到患癌的比例,此时得到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切除乳腺并不是一劳永逸。”
普查是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基础,不仅仅对高危妇女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普通人群也同样必不可少。为了避免医学失误,乳腺癌筛查需要多种影像综合筛查,主要采用红外乳透、彩超、磁共振及钼靶方式,其中的红外乳透多用于最初的筛查工作,更确切的检查则要依靠彩超或者钼靶。但钼靶X线摄像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会受乳腺致密程度影响。“中国年轻女性乳腺小,腺体致密、纤维组织丰富,拍出的影像往往缺乏层次对比。所以,建议35岁以下的女性,尽量不要采用钼靶方式进行乳腺检查,传统的超声波检查可作为首选。”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医师蒋力明表示。
此外,钼靶是利用射线进行检查,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虽然其危害被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但越年轻的女性乳腺致密度越高,吸收射线的能力越强,因此危害就越大,过于频繁检查对她们的乳腺组织将会造成损伤。但是,如果有家族病史,或遇到高度可疑为恶性的病变,进行钼靶检查也是必要的,早期发现乳腺癌其价值远远高于辐射带来的危险。
TIPS:
乳腺癌普查原则:
乳腺癌常用的普查方法包括乳腺自我检查、医生健康查体、钼靶检查等等。
对于一般妇女建议的普查原则是:18——39岁: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3年一次健康体检;40岁以上: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和乳腺钼靶检查。
对于具有乳腺癌严重高危因素的妇女,包括具有明显乳腺癌家族遗传史、母亲姐妹绝经前被诊断为乳腺癌、既往有乳腺癌或不典型增生病史等等,均需要采取更为严密的监测,包括:自发现高危因素起每月一次乳腺自我检查,每4-6月一次医生体检,35岁起每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甚至必要时乳腺核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