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不好?放大考卷字号试试!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4-19 13:47:09   阅读量:0

记者 陈振宇(三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李乃麟

采访专家:

何洁(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杨宏飞(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聪明伶俐,智商正常甚至超常,而且学习态度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家长们为此而苦恼,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责怪孩子偷懒、粗心。

最近,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校区四(11)班的班主任孙志君的朋友圈在家长中火了起来,在一次测验中,这位老师特意把试卷放大一倍,让个别学生做,结果让人大为吃惊:平时连试卷都做不完的学生,这次不仅把题全部做完,成绩还提高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孙志君给出的解释是:视知觉弱的孩子,写字比较慢,错别字多,他们可能不是不懂,而是面对密密麻麻的卷子就懵了。“一般的试卷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够大,他们看不清,所以会把很多形近字看成是一样的,从而花费大量时间。看久了眼睛会累,注意力分散,导致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孩子的精力主要花在“看试卷”而不是“写试卷”了。

那么,所谓的“视知觉”究竟指什么呢?

认字和认脸,要靠不同的大脑区域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心理学中知觉的概念。简单地说,知觉就是人的感觉器官感受到外界信息以后,大脑把这些信息经过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它的意义。具体到视觉感官方面,就是“视知觉”了。

打个比方,你看到了一张图所示的物体,属于感觉范畴。而你能够意识这个物体是个“杯子”,就属于知觉范畴了。

认字也是一样,孩子哪怕视力正常,能够看清楚字,但是如果视知觉能力不够,识别考卷上的字依然是费力的。可是,大部分认字费力的孩子,识别面孔、看图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孩子“认字费劲”呢?

原来,人的知觉能力和大脑有着紧密联系。人在识别文字用到的大脑区域,可能和识别面孔、图画时不尽相同。认知神经的科学研究发现,文字识别在大脑中可能存在专门的字形加工区,即左侧梭状回。在文字的作用下,这个区域的激活不受意识的控制,也不受左右视野呈现方式的影响。

1998年,凯里等心理学家就曾进行过一项研究,证明了人在识别词汇时,要求更多的左半球参与;在识别面孔时,要求更多的右半球参与;而识别一般物体时要求两个半球共同参与。所以,“字盲”和“脸盲”,代表的是不同的视知觉能力欠缺,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大脑负责“认字”的区域功能有障碍,而其他地方功能正常,就有可能出现“孩子很聪明,认字却很费力”的情况。

▲红色区域为大脑左右两侧的梭状回

“字大行稀”更易让阅读者提取信息

那么,放大考卷对于“认字费力”的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帮助呢?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何洁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较大的汉字或其他视觉刺激更容易让阅读者提取构型信息,方便理解。而且,“字大行稀”的试卷,孩子视野内需要注意或加工的信息会变少,从而也减少了孩子的记忆负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有助于让孩子更集中于当下的问题,减少其他内容的影响。

当然,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虽然此举在部分孩子身上获得了成功,但不意味它是提高孩子成绩的“灵丹妙药”。因为考试是一项需要用到多种能力的复杂活动,除了感觉、知觉外,还必须用到思维、记忆等其他功能,任何一项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成绩。

昆明市第十一中学心理中心主任梁永红认为,该做法有科学性,但针对的学生范围较为局限,只对那些无法将注意力放在文字阅读上面的学生才有显著效果。

孙志君老师自己也说,采用“考卷放大”的学生,是他“精心挑选”的。有些孩子一目十行,这个孩子却要一字一句用手指着读才行。“所以我才会想到把试卷放大一倍给他做。”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杨宏飞说,要了解考卷字大小和孩子成绩的确定关系,至少要做到分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各种条件都一致。并且要做系列实验研究,探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最佳汉字大小。在未经检验之前,此做法只能作为个例看待。

不过,无论有着怎样的评价,行业专家们较为一致地对此举给出了鼓励的态度。毕竟,这是一次将心理学原理和实际教育结合的探索,它让许多老师和家长意识到了:学生成绩不好不见得是努力不够,可能有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学习障碍在孩子中并不少见

其实,类似的儿童学习问题,还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就是“学习障碍”。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往往在智力、运动方面的整体功能正常甚至超常,却总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具体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阅读、写作等方面。学习障碍总共分为4类:阅读障碍、数字障碍、书写障碍和非特定障碍。

据了解,学习障碍在学生当中比例较高,国内研究者在2005年就曾对学习障碍的情况进行一定调查,他们采用修订版儿童学习障碍筛查表对深圳市城区小学及初中学生进行了分析评测,结果学习障碍筛出率达12.2%,其中男生为17%,女生为7.3%。

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大脑在掌握认知技能的时候有协调作用,但对于学习障碍的孩子,这种协调就不起作用了。比如说,有些阅读障碍的孩子,可以认出单个的汉字,但是汉字在一起组成词语,就无法辨别了。所以,患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往往会给大人以“明明可以做到,但是就是偷懒”的错觉,不仅导致障碍本身被忽视,还会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带来重大打击。

村上春树曾在小说《1Q84》中就描写了一个名为“深绘里”的阅读、书写双重障碍少女,让学习障碍这个名词为大众所熟知。书中这名少女有着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却只能听、说、读、写单个的单词和短句。任何复杂的句式她都无法理解。尽管如此,她仍然通过自己口述,他人润笔的形式完成一部精彩的小说。在现实中,像深绘里一样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并不少见。

▲孙志君老师所在学校的普通试卷(右)和放大一倍的试卷(左)对比。(来源:东江时报)

四个基本原则应对“读书难题”

当然,如果孩子患有学习障碍也不必太担心,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疗的。除了求助专业教育机构,老师和家长对于治疗学习障碍,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

1.加强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孩子学习强项和障碍性质;

2.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尽量利用其长处帮助学习;

3.在教学方面进行多元化教学活动;

4.弹性处理作业要求。

总之,老师、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治疗学习障碍的重要因素。因为孩子克服学习障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的体谅和努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师和家长应该了解相关知识,不应把学习的问题简单地看成态度问题,从而尽早识别出孩子学习障碍的问题,为孩子提供学习和情感的支持。■

参考书籍:

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怡铭主编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