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区人均寿命长?你绝对想不到!
改掉陋习,保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避免癌症的最佳策略,也是延年益寿的法宝。
文/记者 李鹏 编辑 孙燕燕
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及宜居性有多高,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寿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年来每年发布健康白皮书就成了国内外一些城市的惯例性动作。
作为首都的北京,在这个方面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否则它还怎么去引领全国呢?
6月29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公开发布了2014年北京《健康白皮书》,即《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北京人均预期寿命为81.81岁,其中男性79.73岁,女性83.96岁。
报告显示,北京人均预期寿命比2013年上升0.30岁,尽管处于缓慢增长期,但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要比全国高出7岁。我国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4.8岁。
专家表示,北京当前户籍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韩国、德国、英国等(2012年)。
数据显示:北京东西城区最“长寿”
《健康白皮书》显示,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户籍人口为1333.4万,在京居住的非京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从2013年的38.0%,上升到2014年的38.1%。
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0万人,占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3%。这意味着,5个北京人中,至少有1个是60岁以上老人。
预测显示,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50万,2050年将达到600万。届时本市60岁以上老人将占三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占四分之一,遥遥领先于全国老龄化水平。因此,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经成为北京的迫切问题。
从今年北京《健康白皮书》新公布16个区县户籍居民的预期寿命 “地图”来看,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区、西城区最为“长寿”,平均分别达到了84.38岁和84.26岁,分列全市第一、第二位。西城女性的预期寿命更是达到了86.82岁。
据了解,东城区、西城区的预期寿命与上海徐汇区、黄浦区基本持平,与我国香港(2013年)、日本东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这些年来,北京东城区、西城区的人口总是外迁不动,并且很多人还想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从上面的数据是不是也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呢?
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区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其预期寿命与苏州、杭州等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基本持平,与某些发达国家如瑞士、法国、意大利(2012年)相近。
此外,门头沟、大兴区、昌平区、通州区、顺义区,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处于稳步上升阶段,预期寿命与北京市平均水平持平。
而生态自然环境较好的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和房山区则处于靠后的位置,同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的房山区更是“垫了底儿”。 专家表示,在自然环境条件好,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优越、科学文化素养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较高,反之则较低。北京的各区县预期寿命分布,基本符合这个规律。但是其数据也表明,如果经济、医疗卫生条件、科学文化素养没有跟上来,也会影响到居民的预期寿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怎么算出来的?
寿命就是寿命,怎么还搞个预期寿命出来呢?也许一些网友一头雾水。
其实预期寿命是指0岁时的可预期寿命,它是健康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人口学界,常用人均预期寿命来衡量统计当年人的寿命水平,即已经活到一定岁数的人平均还能再活的年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统计的方便,在不特别指明岁数的情况下,人均预期寿命就是指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由于人的寿命与体质、遗传、生活条件等自身条件有关,同时受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等影响,人的寿命是很难真正预计的。但是人的平均寿命是可以科学预期的,于是也就有了预期寿命的测算。
多年来,平均预期寿命常用于衡量人的寿命水平,反映了一定年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医疗卫生水平、生活水平等状况,它也是世界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水平重要的指标之一。
从人口学角度,预期寿命的“算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追踪,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到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平均寿命,最后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在实际计算时,常常用到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再计算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人都采用了“人均期望寿命”这个说法,但是这个说法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由人口学家刘铮等人编写的《人口统计学》(1981年3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15页指出:“有人将这一指标译作平均期望寿命。这个名称不很确切,因为它反映的是在一定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人平均可活年数,而非主观上期望活多少年。”他认为,还是用平均预期寿命比较准确。
肥胖已经成为首都居民不可忽视的问题。数据显示,北京市18-79 岁常住居民超重率达到35.6%
看看哪些是首都人健康长寿的大敌?
2014年全市开展的北京市居民慢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吸烟率为28.6%,比2011年下降2.7%;饮酒率为31.2%,比2011年下降33.3%;体力活动不足率为26.0%,比2011年降低18.0%。这些指标都说明,北京市居民正在逐渐远离吸烟、过量饮酒、不运动的不良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吸烟率、有害饮酒率、危险饮酒率仍然居高不下。居民慢性病呈上升趋势, 2014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主要慢性病与2011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加3.3%,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1%,肥胖率增加3.8%。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肥胖已经成为首都居民不可忽视的问题。数据显示,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超重率达到35.6%。其中,60-69岁年龄段的居民的超重率最高,男性达到47.6%,女性达到44.4%。此外,18-79岁常住居民肥胖率达到21.9%。其中,30-39岁男性肥胖率最高,达到30.3%。而女性人群中,70岁以上人群肥胖率最高,为27.7%。
研究显示,肥胖是健康长寿之大敌。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及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者比正常体重者多2倍,高血压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6倍。这种对比足够令人吃惊了吧!
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将明显缩短。据报道,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比正常体重者要缩短4年。
北京的本次健康白皮书也披露,慢性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3.2%,并且癌症已连续8年成为北京人的“头号杀手”。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1272例,这表示,平均每天都有113名北京人被新诊断为癌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肿瘤的成因有35%就是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