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肺癌了解多少?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21 13:09:29
阅读量:0
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这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11月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旨在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肺癌的预防,让各国的医生规范肺癌的诊治,让整个社会和百姓关注治疗肺癌最好的方法。
据统计,在我国因为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中,肺癌占了大约三分之一,并且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今年肺癌月前夕,第十五届世界肺癌大会在悉尼召开,并首次设立了中国专场,来自于全球各国的200余名肺癌专家代表出席,共同商议世界肺癌防治工作的新观点、新技术。刚刚参加完会议的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带您一起了解肺癌。
肺癌的诸多帮凶
“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两百万人死于跟烟草相关的疾病。”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在世界肺癌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吸烟对肺癌产生重要影响。而此次肺癌大会的议题就是:加强烟草控制和戒烟,找出有效的全球肺癌的预防策略。
尽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但在世界范围内,吸烟仍是肺癌的头号公敌。在世界肺癌大会上,有数据显示,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每年生产的烟草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266万吨。同时也消耗掉了世界范围内的30%的香烟。同时,亚洲国际心血管病研究表明,在中国35岁-74岁期间,有近1.5亿的男性和约1600万的女性都曾有过吸烟史。
支修益教授也向记者强调,吸烟的危害不言而喻,烟草中有3000多种化学物质,有几百种有害物质,目前已经明确的致癌物有69种。不管是吸烟人还是被动吸烟人都会“接受”这些致癌物,烟民中由于肺癌死亡的占15%,而在肺癌的死亡患者中有87%都是烟民。
“男性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同时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多,肺癌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而现在女性肺癌患者也越来越多。一是因为二手烟作祟,二是因为烟草商瞄准新的商机,开发了‘女式香烟’。”支修益表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一个慢性滞后的致病过程,所以有些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肺是用来呼吸的内脏,除了烟草,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也可能对肺部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将大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普遍重视,但其实,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程度并不比室外低,由于人们停留时间更长,这种污染的危害反而更大。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包括装修污染和厨房油烟污染。“过度装修是肺癌的一项重要致病因素。含有高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含有高甲醛等过敏性化学物质的胶合板、纤维板、胶粘剂,高放射性的花岗石、大理石、陶瓷面砖、粉煤灰砖、煤矸石砖,以及含有微细石棉纤维的石棉纤维水泥制品,这些都是潜在的致癌物。”支修益说。
此外,烹调油烟也是非吸烟肺癌病因中的一个热点,长期与油烟为伴,危害也不可小觑。厨房烹调油烟是发生肺鳞癌和肺腺癌共同的危险因素。菜油和豆油加热至270℃—280℃(大致相当于日常炒菜时油类加温范围)时产生的油烟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经常使用菜油、豆油且高温烹调者会增加患上肺癌的危险性。
支修益提醒说,有效防治肺癌,除了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吸烟或不吸烟,还要注意装修时选用环保产品,厨房要通风良好,或使用抽油烟机,多采用蒸、煮等较少产生油烟的烹调方式。
洗肺清肺谣言不可相信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少商家喜欢在时下热门的概念上做文章,例如我们熟悉的“PM2.5口罩”。最近,北方一些城市还有商家开始推出“洗肺菜”“洗肺旅游”等商品,号称通过吃抗氧化食物、蔬果等,有助于排出吸入体内的颗粒物;通过去负氧离子高的山林呼吸新鲜空气,把肺“洗洗干净”,预防肺癌的危害。专家认为,所谓“洗肺”毫无科学依据。
支修益表示,较大的颗粒物,譬如PM10进入肺部后,可能可以通过加速纤毛运动帮助颗粒通过痰液排出体外,但这需要依靠药物。而较小的颗粒物,PM2.5甚至PM0.5已经通过肺泡溶到血液中去了,很难排出。因此,对于目前市面上,一些动不动就宣称可以清肺祛除PM2.5的药物更是不可以相信。
“临床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大量人群数据的支撑。即使有了清除体内PM2.5这样的药物研究,也得五年、十年后,在临床试验的支持下才能出成果,不可能研发即投入生产。”支修益说。
不过,随着供暖季的到来,北方也开始进入雾霾多发期,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老人、儿童等在雾霾天的确应该减少外出,不要在户外锻炼,外出的话可以戴上纱布口罩,口罩一天一洗保持干净。一些高危人群可以通过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局部空气质量,但需要提醒的是,一方面,空气净化器需要定期清理滤网;另一方面,许多人没有注意空调对室内环境的二次污染,如果长时间不用空调,再次使用前也应清洗或更换滤网。
早期筛查可有效减少肺癌死亡的危险
“对于‘洗肺’商品或药物的盲目追捧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对于肺癌的认识不足。”支修益长期从事肺癌科普工作,发现许多人一方面盲目轻信谣言,另一方面却忽视了自身的身体信号和定期体检事项。
癌症并不意味着绝症,现在早期肺癌通过现有的微创治疗手段完全可以做到临床治愈,关键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才能实现无癌化生存。一般来说,早期肺癌有三点常见的症状:咳嗽、咯血和持续胸痛。但是这三点比较常见,因此容易被人忽略。
咳嗽是肺癌病人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起病时常类似感冒或支气管炎,或烟民的习惯性咳嗽,特别容易被忽视;咯血常因癌组织侵犯支气管黏膜而引起,咯血量一般很少,常为血丝痰,可持续数周、数月或呈间歇性发作;胸痛也是肺癌的一个常见症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胸痛可为首发症状,那是由于癌组织浸润胸膜所致。因此,出现以上症状,特别是不明原因并持续多时的应早作相应检查。
不过,仅仅依靠肺部症状来感知危险是远远不够的。支修益表示,虽然肺癌的典型症状是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气促等肺部表现,但是,只有约20%的早期肺癌患者有此症状,其他80%则表现在肺外或者根本不会呈现任何症状。如果在肺癌早期就发现它的踪迹,不但能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存期也会显著提高。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支修益介绍说,在日本,肺癌患者确诊时60%属于早期, 外科手术治疗加上术后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但我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由于几乎没有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病人自身也没有很好的体检意识,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是有了症状才来就诊,临床确诊时80% 以上是中晚期肺癌,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
目前早期发现肺癌的方法是进行低剂量的螺旋CT肺癌筛查,因为普通的肺部X光片几乎无法发现1厘米以下的早期肺癌,每年至少做一次螺旋CT,就能挽救20%的病人。
支修益告诉记者,“我们常常提及这样一组数据,有三分之一的肺癌,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环境可以有效预防,有三分之一的肺癌如果通过CT检查,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治愈,剩下三分之一就要靠医疗界的努力了。但如果前三分之二的比例能得到提高,相信人类患肺癌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少。”
肺癌诊疗期待综合规范化
事实上,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对于一些肺癌晚期患者来说,即使被确诊,也并不意味着就被判了死刑,因为现在的靶向治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延长生存期。之所以叫做靶向治疗,就是因为它能只消灭肿瘤细胞,不会误伤正常细胞,就像神枪手一样指哪儿打哪儿。
靶向治疗在中国已经有七八年的使用历史了。正是由于靶向药物出来以后,医学界才敢把肺癌说成是慢性病。“以前,发现肺癌晚期后,患者只能以半年甚至以月、以礼拜为生存时间,当有了靶向药物,就能开始以年为生存单位,五年、八年的都有了。并且这种治疗方式也能最大程度保持病人的尊严,就像高血压药物一样,一天吃一片药就能控制病情,靶向药物绝对是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的福音,但并不是所有肺癌晚期患者都适用于靶向治疗。”支修益说。
目前,只有20%左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吃靶向药物才有效。因此,肺癌晚期患者一定要进行基因险测,一旦发现EGFR突变阳性,就可以采取这种比化疗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更有尊严地延长生命。
现在对于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还有慈善赠药计划的支持,只要病人服用6个月有效,中国慈善总会等相关部门就会赠药给病人。许多省市也将靶向药物列入了医保范围,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但目前北京还未列入,这还有待北京医保部门和卫生专家共同探讨。
而对于那些不符合靶向治疗条件的80%的患者,我们则期待能够为他们建立更优质的治疗环境。
“肺癌的诊断治疗包括了很多学科,比如影像科、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科和病理科等等,而不是简单的内科或者外科。”支修益介绍说,目前国内正在提倡推进肺癌中心的模式。如果想要把肺癌控制住,必须要成立这种共同参与的肺癌协作组和肺癌中心,避免出现各个学科单干、甚至抢病人的现象,让病人得到一个公正的治疗。目前全国具备规格的肺癌中心已经有接近14家了。
这种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也是一个全球趋势,在这个前提下,医生可以根据基因检测、每个病人的特点和肿瘤类型、病变部位、病例分析等做个体化的治疗,避免出现明明该做手术却被拖延化疗,明明该做化疗却被拉上手术台的现象。
此外,抗肺癌也要有“法”可依。同样一个疾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在同一个医院不同的学科,同一个科室不同的医生,治疗方案都不一样。这种不规范的诊疗行为不仅给病人和社会造成了混乱,也是一些地区医患关系紧张或医疗纠纷频发的重要因素。
肺癌诊疗规范已在国外施行多年,2011年,卫生部也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同时,规定这一规范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并且必须出台两个版本,一个是给医生的专业版本,一个是给病人的科普版本。“医生要讲人话,专家要讲普通话,我们必须让每个病人了解肺癌有哪些治疗路径和诊疗方法,把诊疗规范交给社会、交给患者,才能更好地推进肺癌的诊疗工作。”支修益说。
据统计,在我国因为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中,肺癌占了大约三分之一,并且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今年肺癌月前夕,第十五届世界肺癌大会在悉尼召开,并首次设立了中国专场,来自于全球各国的200余名肺癌专家代表出席,共同商议世界肺癌防治工作的新观点、新技术。刚刚参加完会议的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带您一起了解肺癌。
肺癌的诸多帮凶
“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两百万人死于跟烟草相关的疾病。”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在世界肺癌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吸烟对肺癌产生重要影响。而此次肺癌大会的议题就是:加强烟草控制和戒烟,找出有效的全球肺癌的预防策略。
尽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但在世界范围内,吸烟仍是肺癌的头号公敌。在世界肺癌大会上,有数据显示,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每年生产的烟草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266万吨。同时也消耗掉了世界范围内的30%的香烟。同时,亚洲国际心血管病研究表明,在中国35岁-74岁期间,有近1.5亿的男性和约1600万的女性都曾有过吸烟史。
支修益教授也向记者强调,吸烟的危害不言而喻,烟草中有3000多种化学物质,有几百种有害物质,目前已经明确的致癌物有69种。不管是吸烟人还是被动吸烟人都会“接受”这些致癌物,烟民中由于肺癌死亡的占15%,而在肺癌的死亡患者中有87%都是烟民。
“男性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同时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多,肺癌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而现在女性肺癌患者也越来越多。一是因为二手烟作祟,二是因为烟草商瞄准新的商机,开发了‘女式香烟’。”支修益表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一个慢性滞后的致病过程,所以有些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肺是用来呼吸的内脏,除了烟草,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也可能对肺部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将大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普遍重视,但其实,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程度并不比室外低,由于人们停留时间更长,这种污染的危害反而更大。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包括装修污染和厨房油烟污染。“过度装修是肺癌的一项重要致病因素。含有高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含有高甲醛等过敏性化学物质的胶合板、纤维板、胶粘剂,高放射性的花岗石、大理石、陶瓷面砖、粉煤灰砖、煤矸石砖,以及含有微细石棉纤维的石棉纤维水泥制品,这些都是潜在的致癌物。”支修益说。
此外,烹调油烟也是非吸烟肺癌病因中的一个热点,长期与油烟为伴,危害也不可小觑。厨房烹调油烟是发生肺鳞癌和肺腺癌共同的危险因素。菜油和豆油加热至270℃—280℃(大致相当于日常炒菜时油类加温范围)时产生的油烟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经常使用菜油、豆油且高温烹调者会增加患上肺癌的危险性。
支修益提醒说,有效防治肺癌,除了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吸烟或不吸烟,还要注意装修时选用环保产品,厨房要通风良好,或使用抽油烟机,多采用蒸、煮等较少产生油烟的烹调方式。
洗肺清肺谣言不可相信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少商家喜欢在时下热门的概念上做文章,例如我们熟悉的“PM2.5口罩”。最近,北方一些城市还有商家开始推出“洗肺菜”“洗肺旅游”等商品,号称通过吃抗氧化食物、蔬果等,有助于排出吸入体内的颗粒物;通过去负氧离子高的山林呼吸新鲜空气,把肺“洗洗干净”,预防肺癌的危害。专家认为,所谓“洗肺”毫无科学依据。
支修益表示,较大的颗粒物,譬如PM10进入肺部后,可能可以通过加速纤毛运动帮助颗粒通过痰液排出体外,但这需要依靠药物。而较小的颗粒物,PM2.5甚至PM0.5已经通过肺泡溶到血液中去了,很难排出。因此,对于目前市面上,一些动不动就宣称可以清肺祛除PM2.5的药物更是不可以相信。
“临床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大量人群数据的支撑。即使有了清除体内PM2.5这样的药物研究,也得五年、十年后,在临床试验的支持下才能出成果,不可能研发即投入生产。”支修益说。
不过,随着供暖季的到来,北方也开始进入雾霾多发期,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老人、儿童等在雾霾天的确应该减少外出,不要在户外锻炼,外出的话可以戴上纱布口罩,口罩一天一洗保持干净。一些高危人群可以通过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局部空气质量,但需要提醒的是,一方面,空气净化器需要定期清理滤网;另一方面,许多人没有注意空调对室内环境的二次污染,如果长时间不用空调,再次使用前也应清洗或更换滤网。
早期筛查可有效减少肺癌死亡的危险
“对于‘洗肺’商品或药物的盲目追捧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对于肺癌的认识不足。”支修益长期从事肺癌科普工作,发现许多人一方面盲目轻信谣言,另一方面却忽视了自身的身体信号和定期体检事项。
癌症并不意味着绝症,现在早期肺癌通过现有的微创治疗手段完全可以做到临床治愈,关键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才能实现无癌化生存。一般来说,早期肺癌有三点常见的症状:咳嗽、咯血和持续胸痛。但是这三点比较常见,因此容易被人忽略。
咳嗽是肺癌病人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起病时常类似感冒或支气管炎,或烟民的习惯性咳嗽,特别容易被忽视;咯血常因癌组织侵犯支气管黏膜而引起,咯血量一般很少,常为血丝痰,可持续数周、数月或呈间歇性发作;胸痛也是肺癌的一个常见症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胸痛可为首发症状,那是由于癌组织浸润胸膜所致。因此,出现以上症状,特别是不明原因并持续多时的应早作相应检查。
不过,仅仅依靠肺部症状来感知危险是远远不够的。支修益表示,虽然肺癌的典型症状是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气促等肺部表现,但是,只有约20%的早期肺癌患者有此症状,其他80%则表现在肺外或者根本不会呈现任何症状。如果在肺癌早期就发现它的踪迹,不但能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存期也会显著提高。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支修益介绍说,在日本,肺癌患者确诊时60%属于早期, 外科手术治疗加上术后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但我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由于几乎没有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病人自身也没有很好的体检意识,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是有了症状才来就诊,临床确诊时80% 以上是中晚期肺癌,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
目前早期发现肺癌的方法是进行低剂量的螺旋CT肺癌筛查,因为普通的肺部X光片几乎无法发现1厘米以下的早期肺癌,每年至少做一次螺旋CT,就能挽救20%的病人。
支修益告诉记者,“我们常常提及这样一组数据,有三分之一的肺癌,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环境可以有效预防,有三分之一的肺癌如果通过CT检查,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治愈,剩下三分之一就要靠医疗界的努力了。但如果前三分之二的比例能得到提高,相信人类患肺癌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少。”
肺癌诊疗期待综合规范化
事实上,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对于一些肺癌晚期患者来说,即使被确诊,也并不意味着就被判了死刑,因为现在的靶向治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延长生存期。之所以叫做靶向治疗,就是因为它能只消灭肿瘤细胞,不会误伤正常细胞,就像神枪手一样指哪儿打哪儿。
靶向治疗在中国已经有七八年的使用历史了。正是由于靶向药物出来以后,医学界才敢把肺癌说成是慢性病。“以前,发现肺癌晚期后,患者只能以半年甚至以月、以礼拜为生存时间,当有了靶向药物,就能开始以年为生存单位,五年、八年的都有了。并且这种治疗方式也能最大程度保持病人的尊严,就像高血压药物一样,一天吃一片药就能控制病情,靶向药物绝对是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的福音,但并不是所有肺癌晚期患者都适用于靶向治疗。”支修益说。
目前,只有20%左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吃靶向药物才有效。因此,肺癌晚期患者一定要进行基因险测,一旦发现EGFR突变阳性,就可以采取这种比化疗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更有尊严地延长生命。
现在对于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还有慈善赠药计划的支持,只要病人服用6个月有效,中国慈善总会等相关部门就会赠药给病人。许多省市也将靶向药物列入了医保范围,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但目前北京还未列入,这还有待北京医保部门和卫生专家共同探讨。
而对于那些不符合靶向治疗条件的80%的患者,我们则期待能够为他们建立更优质的治疗环境。
“肺癌的诊断治疗包括了很多学科,比如影像科、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科和病理科等等,而不是简单的内科或者外科。”支修益介绍说,目前国内正在提倡推进肺癌中心的模式。如果想要把肺癌控制住,必须要成立这种共同参与的肺癌协作组和肺癌中心,避免出现各个学科单干、甚至抢病人的现象,让病人得到一个公正的治疗。目前全国具备规格的肺癌中心已经有接近14家了。
这种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也是一个全球趋势,在这个前提下,医生可以根据基因检测、每个病人的特点和肿瘤类型、病变部位、病例分析等做个体化的治疗,避免出现明明该做手术却被拖延化疗,明明该做化疗却被拉上手术台的现象。
此外,抗肺癌也要有“法”可依。同样一个疾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在同一个医院不同的学科,同一个科室不同的医生,治疗方案都不一样。这种不规范的诊疗行为不仅给病人和社会造成了混乱,也是一些地区医患关系紧张或医疗纠纷频发的重要因素。
肺癌诊疗规范已在国外施行多年,2011年,卫生部也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同时,规定这一规范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并且必须出台两个版本,一个是给医生的专业版本,一个是给病人的科普版本。“医生要讲人话,专家要讲普通话,我们必须让每个病人了解肺癌有哪些治疗路径和诊疗方法,把诊疗规范交给社会、交给患者,才能更好地推进肺癌的诊疗工作。”支修益说。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