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注射疫苗后死亡亟需理性看待
引言:确定疑似“死亡疫苗”事件是否是偶合症致死,是一项十分复杂专业的工作,需由流行病、临床医学、疫苗学、法医等领域专家共同确定。
近日,媒体报道国内多地出现儿童注射疫苗后死亡的事例,先是湖南率先曝出的疑似接种乙肝疫苗致两名婴儿死亡死事件会在短短10多天的时间内迅速发酵,截至12月25日,全国累计疑似注射乙肝疫苗死亡婴儿已出现8例,其中死亡病例中的7例都用的是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泰公司)的产品。
CFP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门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和卫生计生委通报,疑似造成婴儿死亡的乙肝疫苗在产品有效期内的共198批次44030686支,相关产品销售到27省(区、市)。
虽然被卷入的康泰公司一再强调其疫苗安全,其在湖南曝出死亡案例的数日后就发出澄清公报称,致死原因缘于偶合症,与疫苗无关。但是本次如此密集曝出多起婴儿死亡事件,已不可避免地将这家公司置于风口浪尖。
偶合症死亡十分常见,很少与疫苗有关
“偶合症”这一公众陌生次被媒体频繁使用,那么到底什么是偶合症呢?湖南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博士刘富强表示,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病,其发生与疫苗本身的质量无关。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注射疫苗以后出现患病十分正常。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据调查我国0~4岁儿童打疫苗后两周患病率为17.4%。也就是说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是完全安全的,在未来两周内,每1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患其他疾病。只是发病并导致人死亡,是一个绝对的小概率事件。
但是,偶合症致死的绝对数并不低。根据我国卫生部的统计,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名。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为了提高防疫效果,乙肝疫苗需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有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而这样的死亡,有很多死亡案例疫苗并没有任何责任。也就是说,就是不注射乙肝疫苗,这些新生儿依旧会死亡。这些年,我国疫苗接种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有关专家表示,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死亡率越大。但是由于一些新生儿在死亡的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在不了解情况时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世界卫生组织对乙肝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也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为1.1/100万剂次。也就是说,注射100万次,才会有一个人出现过敏性休克。而其他一些疫苗,出现严重休克等严重反应的几率也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
如何减少和尽量避免偶合症的发生
不过要注意的是,就是打疫苗后死亡源自偶合症,也还有另外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诱发,指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但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
另外一种情况是加重,指受种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而其加重经调查证实与预防接种有一定关系。加重原有疾病实际上也是诱发的一种,不过临床症状会更加严重。
虽然后两种情况与疫苗的质量问题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却存在人祸的因素。以儿童群体为例,因为婴儿家长隐瞒了其他病史、特殊体质等情况,或者负责注射疫苗的工作人员忽视了疫苗使用的禁忌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出现。例如有免疫缺陷者,在接种某些活疫苗后,容易发生异常反应。比如,活疫苗常常会引起轻度的局部感染(如卡介苗),或与病毒血症有关的轻度全身性感染(如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正常个体感染后常常伴有低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轻度症状;但对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病人,对病原性很弱的微生物缺乏抵抗力,就会引起严重或持续感染,甚至是致死。
刘富强表示,为了尽量避免诱发和加重型偶合症的发生,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求疫苗使用一定要遵守严格的程序。比如,对疫苗注射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让其充分掌握某种疫苗使用的有关禁忌,引导家长对孩子有无其他病史进行如实相告等。只要遵守程序,从管理上加大风险的防范力度,就可以将疫苗注射后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
避免婴幼儿打疫苗后意外事故的发生,家长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首先,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如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在打疫苗以后,如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这样就会让孩子打疫苗的保险绳更为牢靠。
疫苗让我们在多种流行病面前幸免于难
刘富强表示,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由于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着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慢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主任医生周刚从事卫生防病工作20余年,以前也曾经长期从事过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控制流行病,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是采用消灭或者隔离的方式控制传染源,其二就是阻断传播途径,比如避免病原体从人体消化系统或者呼吸系统传播,但是由于人类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共同的空气,呼吸系统阻断病原体尤为困难,另外一个就是提高人群的免疫力,而其办法就是打疫苗。事实上,也正是打疫苗提高了我们人体的免疫力,我们才得以从很多疾病中幸免。
不去打疫苗不是科学的态度
刘富强表示,不管目前死亡的孩子和疫苗的质量问题有没有关系,或者多少死亡案例和其有关。对社会公众而言,都不应该丧失对疫苗的信心,更不能不去给孩子或者自己去打按照规定必须要打的疫苗。
“从程序上讲,国家对疫苗的要求非常严格,合格的疫苗的安全性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周刚说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疫苗的生产、运输和储藏都需要遵守严格的操作流程,例如,疫苗冷链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疫苗对温度敏感,从疫苗制造的部门到疫苗使用的现场之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失效。为了保证计划免疫所应用的疫苗从生产、贮存、运输、分发到使用的整个过程有妥善的冷藏设备,使疫苗始终置疫苗冷藏包于规定的保冷状态之下,保证疫苗的质量不受损害,我国建立有冷链合作项目,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所有的县(区)已基本完成了冷链装备。冷链的配套设备包括贮存疫苗的低温冷库、冰徘速冻器、普通冷库、运送疫苗专用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冰箱、冷藏箱、冷藏背包、冷藏包等,从而能够保证疫苗直到使用之前都处于规定的低温冷藏状态,而这种冷藏链条已经延生到所有的基层疫苗注射点。只要遵照流程操作,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社会公众没有必要对疫苗的使用过于担心。
CFP医护人员给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而乙肝疫苗,尤其是目前普遍应用、利用基因工程研制的重组乙肝疫苗,被公认为是安全的疫苗。据全国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2005~2009 年全国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共有2836例,发生率仅为16.17/100 万,而这2836例中,有74.26%是不需要临床治疗的一般反应。并且 以往在AEFI报告的注射乙肝疫苗后的死亡案例,基本都是因偶合症死亡。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从2000年到2013年12月份,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但是所有的上报病例中,疫苗质量均属合格,这意味着疫苗异常反应死亡的18例同样为偶合死亡。
CFP婴儿正在注射乙肝疫苗
周刚表示,如果因为偶尔的偶合死亡案例就拒绝打疫苗,并不是科学可取的态度。“对待疫苗,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周刚认为,对社会公众而言,需要培养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虽然接种疫苗是有风险的,但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当很多人开始质疑国产疫苗时,一些人亲睐进口疫苗。周刚告诉记者,这样的认识并不科学,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国家,疫苗的生产都非常严格,一个新的疫苗开发出来以后进入正式使用流程以前都需要经过动物实验以及多次人体临床实验,只要在确保安全可靠以后才会作为普遍使用的疫苗。因此,只要是合格的疫苗,无论是选择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没有问题,只是一些疫苗会在一些工艺上有些差别。
死亡真相期待全面细致调查
最近发生的多起乙肝疫苗注射后死亡悲剧,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而后给社会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
在出现更多的死亡案例以后,为了安全起见,国家卫生部门已经从停止相应批次乙肝疫苗上升到停止使用其所有批次的疫苗。但是现在泰康公司的疫苗只是停用,还没有证明其质量有问题。
不过有业界人士认为,同一个企业一个月内突发7起疑似注射乙肝疫苗引发的死亡病例,虽有有一起被确认与疫苗无关,但从以往的数据来看,还是有些不太寻常。例如2006年1月到2007年3月的全国对应死亡病例是10起,2009年到2011年广东对应死亡病例是9起,虽然有可能是以前漏报的相对较多,但这次的集中爆发还是显得密度太大。业界认为,在没有最终的权威调查结果出来以来,康泰公司就定下偶合症的结论,显得太急了一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曾光表示,是不是偶合事件厂家没有资格下结论,厂家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何才能确定是或者排除是偶合症致死呢?周刚表示这是一项十分复杂专业的工作,需由流行病、临床医学、疫苗学、法医等领域专家共同确定。
刘富强认为,最近多例疑似乙肝疫苗注射死亡事件的发生,也不能完全排除康泰公司的部分疫苗出现质量问题,因为即使疫苗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和运输过程、保管的过程中出现污染等方面的情况,也有可能导致部分疫苗出现质量问题,只是这需要对康泰公司的疫苗生产、贮藏及运输流程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以后,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