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为迈向创新型国家打好基础
这两年,我国的科学传播与普及进展快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公众科学素质方面,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依旧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前行之路任重道远。
原标题:公众科学素质快速提升,已为迈向创新型国家打好基础
撰文/柯观 编辑/吉菁菁
校对/肖园 供图/视觉中国
日前,中国科协透露了我国最新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截至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提高了近2.3%,达8.47%。仅仅3年的时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提升就超过了两个百分点,近8.5%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中国科协副主席徐延豪指出,全球30多个科技先行国家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时候,其公民具备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最少也要10%。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要有10%。中国今年达8.47%,2020年10%的目标已有了基础。同时经过分析,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人群差距都已缩小,向着良性发展。
这样的进展表明这两年我国的科学传播与普及进展迅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将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公民科学素质方面,我们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前行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这几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之所以提升快,首先是来自顶层的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自此以后,科研与科普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两个轮子”就开始成为社会共识,各个方面的政策也都开始向科学传播与科普予以倾斜。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快速提升也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重要结果。200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还不到2%,2006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自此以后,我们的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行动举措。目前取得成绩表明,我国系统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方法和路径是切实可行的。
这些年,随着政策的推动以及新媒体平台上多种新型传播手段的应用,直接推动了我国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的减少。与此同时,现在从事科学传播和普及的知识分子也越来越多,除了科学家群体和媒体队伍,其他各个知识阶层也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与普及,甚至还涌现出了一些传播手段十分灵活多样、有趣的专业化科学传播机构,这种局面的出现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受现代化科学的洗礼也才100来年的时间,在很多科学技术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面临被“卡脖子”危机,也可以从这个层面找到逻辑和解释。根据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学者Jack Challoner的统计,在1500年之后500多年里的全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虽然按照目前的发展轨迹,我国在2020年实现公民科学素质达到10%的既定目标已经是几无悬念。但我们也要看到,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普遍在20%左右,我们依旧与之差距巨大。这表明我们还要瞄准更高的目标,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来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一方面,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就不会规模性地涌现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导致科学发展存在巨大的人才瓶颈。而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合适的土壤,对一个人而言,不管是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塑造,还是创新性意识的培养,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是难以做到的。另外一个方面,社会整体科学素质低,伪科学和迷信就会广泛盛行,从而成为国家科技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社会整体科学素质低,还会影响最新科学思想、创新型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后者,往往影响更大,因为众多创新的技术和新产品出现后,需要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这要求广大社会公众具有消费这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创新价值得以实现,并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中国要挺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必须要有领先的科学技术,背后则必须有公民整体上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支撑。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依旧极度不平衡,另外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性别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在当前的条件下,专门针对薄弱环节强化科学素质提升,实行政策及资金方面的倾斜性支持也很有必要。在一般情况下,科学素质水平高的地方或者领域进行科学传播和普及的条件更好,只有真正瞄准薄弱环节,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当然因为国情的不同,我国的科学素质评价标准和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在客观上也会影响到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真实比较。以后在推动科学素质水平提升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科学素质评价的有关标准,力争将指标体系设置得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