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遏制医疗耗材滥用,岂能影响救命?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08 16:25:32   阅读量:0

医院与医生靠技术吃饭,而不是通过检查、药品、医疗耗材赚钱,让病人得到最为科学的治疗,这才是正常的医疗服务。当前在规范医院治疗、给医院不当收入做“减法” 的同时,对医院进行“补血”也要跟上,比公共财政给予 适当的补贴,并与耗材控制的实效挂钩,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手术技术服务价格,这才是正确的路径。


文/评论员 李鹏 编辑/吉菁菁

国家治理医疗耗材滥用,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地方出现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怪现状。部分公立医院年底“突击控费”上演,竟然视患者的生命如同儿戏。

前一段时间山东省某公立医院开始上演让患者难堪的一幕:一位63岁的山东女性患者刚接受了一次中晚期结肠癌肿瘤切除手术,做的是开腹手术,医生为她取掉了一个鹅蛋大小的肿瘤,却在她的肚子上留下了长约20厘米的缝合伤口。然而现在通行的是小切口的腹腔镜手术,其对腹腔干扰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而开腹手术的术后恢复慢,容易导致伤口感染或腹腔感染,并发症更多。

直到2017年11月,这家医院还在为像她一样心肺功能完好、没有其他炎症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从199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后,15年来,腹腔镜手术早已成为目前多数大医院治疗胃肠方面癌症手术方式的首选。

让这位女患者倒霉的是,到了年底,她赶上了医院的“突击控费”,医院只给做开腹手术。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在这家医院里,类似的改变还有:普通止血纱布代替了防粘连止血纱布;可吸收线被限用;进口吻合器消失,要么使用国产吻合器,要么手动缝合;人工髋关节暂停置换;超声刀被限用;留置针被逐渐减少使用。

也就是说,本来有更好的、更方便高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现在都不敢用了,医生们只得使用一些不违规、但是治疗手段或者方案更落后的治疗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防止高值医用耗材超标。但是这不仅给医生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也会让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和风险。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孤例。

除了山东,在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医用手术耗材被限用的类似消息,为了完成指标,部分医院甚至不接收手术病人或者不给病人做手术。国内很多财政预算部门这些年到了年底就“突击花钱”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患者遭遇医院的“突击控费”还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出现这种荒诞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原来,这与限定医疗耗材的有关政策具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减少医疗耗材滥用,国务院在2015年提出,到2017年,公立医院耗占比(耗材在医疗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要控制在20%以下。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6月发布一份《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也称,“力争到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另外,四川、贵州两省卫计委分别在2017年10月、11月出台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文件,其中都提到了“高值医用耗材”。

建立医用耗材限定指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医院大量存在医用耗材滥用的情形,其虚高的价格甚至是暴利成了一些医院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但却给广大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医疗负担,也导致了数额庞大的公共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制定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耗材的政策是合适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就目前出现的尴尬现实来看,政策的一些规定完全是拍脑袋的规定。

对一些医院而言,它们也不是真心想“控费”。长期以来,医疗耗材的使用与医院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现在一些医院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年终考核时让上级检查组看到一个“漂亮的数字”,一旦检查过关,一切依旧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这样,最后的结果可能是 “数字”好看了,但是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缓解,也起不到卫生主管部门希望控制“药占比”“耗占比”的目的。

治理医疗耗材滥用,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医保支出,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应该多一些调查和研究,找到医疗耗材价格虚高和滥用的根源,斩断相关的利益链条。

其次在控制医疗耗材使用时不能“一刀切”,而是应建立医疗耗材使用的技术规程,细化各类医疗对耗材选用的范畴、目录及判定标准,合理限制医疗对耗材选用的权利,什么样的医院,什么样的科室,如何使用医疗耗材,应该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规定的目的是让治疗更规范。

同时,需要加强对医院医疗过程中耗材使用的日常监督,做到真正管细管实,而不能通过“控费”一控了之。主管部门也不能让这样拍脑袋的决策,彻底影响到医院的治病救人。

2017年底集中出现的公立医院“突击控费”、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事件,也深层次地反映出当前我国医改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当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并没有实现公益化的属性,医院需要考虑自己的效益,也与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医院的整体效益与医疗消费正相关,医疗机构存在拉高医疗消费的利益驱动。

当前,破解医院的这种利益驱动、同时做到保证广大医护人员的利益,从而让公立医院真正实现公益的属性,是医改问题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健康的医疗生态,而这,必须要实现我国医疗系统的利益重构。

医院与医生靠技术吃饭,而不是通过检查、药品、医疗耗材赚钱,让病人得到最为科学的治疗,这才是正常的医疗服务。如果这个关系不理顺,过度检查、大处方、偏爱用昂贵的医疗耗材就难以避免。

单就医疗耗材问题而言,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当前在规范医院治疗、给医院不当收入做“减法”的同时,对医院进行“补血”也要跟上,比如医疗耗材也可以像药品一样实行“零差价”,公共财政给予适当的补贴,并与耗材控制的实效挂钩,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手术技术服务价格。这才是正确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