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马兜铃酸事件:中医药应告别经验式神秘式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30 11:13:41   阅读量:0

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但当今世界绝大部分的毒理、药理 研究,都是通过现代化学、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的。事实上, 这也是未来很多中草药需要走的路。中医药发展的最大敌 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否真正走向世界,取决于它能不 能勇敢地为自己注入现代医学的基因。

▲当下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上的马兜铃酸是一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图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雷波(丰台医院原主任药师) 李鹏(北京科技报评论员

编辑/吉菁菁

马兜铃酸又成众矢之的。10月18日,《科学》杂志子刊《转化医学》发表封面文章,提示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是导致亚洲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文章称,台湾地区近八成肝癌、中国大陆近五成肝癌都与马兜铃酸有关。

马兜铃酸是一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马兜铃酸的毒性在医学界早已不是秘密。

早在1993年,比利时学者报道,在服用含中药广防己的减肥剂人群中出现了大量的进行性肾损害病例:105名女患者中有 70个病人需要肾移植或透析治疗,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

当时,国外媒体就发出“中草药致癌”“中药性肾病”“中药肾毒性不可低估”等言辞尖锐的质疑之声,并对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药予以封杀。

按理说,当时这一事件应该会大力推动国内对中药安全性的现代评价研究,但遗憾的是,当时国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加之国人存在着“中药无毒”“是药三分毒”的惯性思维,并未引起充分重视,从而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同时,有些药品生产企业也担心,披露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会影响到产品销售市场。

种种因素导致国内存在着淡化、回避与阻碍传播马兜铃酸成分潜在风险信息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还曾经把提纯的马兜铃酸单体开发成新药,并长期用于临床。马兜铃酸单体用于临床,今天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却是我国新药开发研究与临床安全性评价,在观念上与技术水平上长期处于落后状况的真实反映。

现代科学研究也已证实,马兜铃酸有明显的肾毒性,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中毒可导致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增加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而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比如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和细辛等,或者以前曾经广泛使用的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即使停药,数年后仍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其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取消了关木通和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部分在用的中草药仍含有马兜铃酸,特别是一些感冒药、止咳药和除湿镇痛药酒。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屡被提及。

因此,在临床上,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及剂量与疗程,慎用、少用、尽量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应该成为基本的行医规则。

如今,中医中药正在走出国门服务于全世界,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要想进一步现代化,中医中药必须改变以前那种“经验式、粗放式、神秘式”的发展模式。

比如大量生产的中药片剂、丸药、胶囊以及注射液等,尽管使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方法,但却不能像现代化学药物一样把成分、药性、药理等进行量化,导致药物中不仅存在大量的无效成分,汞、铅、镉等重金属也很容易超标,甚至砷、马兜铃酸等其他一些毒副作用的物质也含混其中。

今年9月底,两款中药注射剂被召回,国家相关部门表示,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再评价方案已初步形成。

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但当今世界绝大部分的毒理、药理研究,都是通过现代化学、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的。比如,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其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经过化学提纯之后的药品。

事实上,这也是未来很多中草药需要走的路。而一些中医中药和还算不上中药材的资源食品,不在现代医学上下功夫,总爱故弄玄虚,在神秘化中发展自身,有时甚至还大肆宣扬一些离奇的传说和故事,这其实是在给中医“抹黑”。

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目前我们对其挖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中医药发展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否真正走向世界,取决于它能不能勇敢地为自己注入现代医学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