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火箭家族“迎客” 卫星高悬头顶 房山科学小记者走进中国航天博物馆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3-09-25 09:58:08   阅读量:0

9月23日,以“科学探秘,筑梦航天”为主题的2023年房山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在中国航天博物馆举行。

撰文/记者 李晶  摄影/田朝宇(实习)

9月23日,正值2023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由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报社承办的以“科学探秘,筑梦航天”为主题的2023年房山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在中国航天博物馆举行,共有15组来自房山区中小学的科学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

▲房山区科学小记者参观中国航天博物馆

中国航天博物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天安门以南十多千米处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0000平方米,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航天科技大型专业展馆。馆内设有序厅、主体大厅、高科技应用成果厅、分类系统专业技术厅等展厅。

▲讲解老师讲述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故事

“箭、弹、星、船、器”,是讲解老师提到最多的五个字,也在馆内拥有对应的展区。在这里,科学小记者们深入的了解了中国航天的历史变迁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并自己动手完成了长征二号火箭模型的拼装。

▲小记者观看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视频

火箭展区最为引人瞩目。馆内不仅设置了众多的长征火箭家族成员,还有神舟飞船返回舱等实物展品。头顶逃逸塔的是长征2F火箭,它的主要人物就是载人航天,已经多次搭载神舟飞船执行任务。身材最魁梧的是长征五号火箭,它的搭载实力强,可以执行运送天宫核心舱等重大任务,因位惹眼的硕大体型便得到了“胖五”的爱称。展区内的一块巨大屏幕播放着“胖五”执行任务的影像,随着倒计时声音的响起,现场缓缓移动出一枚火箭模型。它与视频中的“胖五”做着形同的动作,在“点火”的命令声中,释放朵朵烟云,直冲上空。在感叹声中,火箭升空的演示达到最高点,科学小记者们也将这一过程印记在心里,成为参观中最难忘的瞬间。

▲东方红一号备份星就悬挂在小记者们的头顶

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的备份星就悬挂在馆内卫星展区的上空,俯视着北斗、风云等后起之秀,仿佛用银色的身躯为卫星家族点亮起繁星之路。

▲老一辈航天人的历史故事激励着小记者们

导弹展区从仿制到自研的故事,飞船展区返回舱与降落伞的实物,探测器展区中与月壤相邻的玉兔号和祝融号,无不在诉说着中国航天的历史过往,和航天人的精神力量。

▲小记者参与动手时间活动

近一个小时的动手实践,主题是拼插长征二号火箭。科学小记者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在细微之处体会到火箭建造的精密严谨。当一个个“火箭”拔地立起时,他们心中对“航天梦”“中国梦”的深意也更多了一份感悟。

▲北京科技报记者为小记者讲解新闻写作课程

作为科学小记者,不仅要在参观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索,也要在参观后把这些印象深刻的片段写作在自己的文章中。为了给小记者进一步梳理写作素材,指导写作内容,北京科技报资深记者为他们带来了一次关于新闻写作的课程。通过新闻相关的概念和方法,帮助科学小记者们理清了“箭、弹、星、船、器”五大航天器的展品特点和可用于写作的素材及案例。

▲小记者们获得小记者实践证书

“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写作、观察、表达、探究等综合能力的活动,本年度活动已经先后走进了花港红色洞渠展览馆、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富国海底世界、汽车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中国航天博物馆,接下来的3期线下活动还将走进哪些科普场馆、高校实验室、红色教育基地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