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睿获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刷题不足以让“天才”脱颖而出
在第5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子睿同学以总分42.95分的优秀成绩获金牌。他的获胜秘诀是什么?
撰文/记者 李慧 图文编辑/陈永杰
7月17日,第5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落下帷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子睿同学以总分42.95分的优秀成绩获得金牌。
▲刘子睿摘取第5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供图/刘子睿)
○ ○ ○
从早培班到姚班
缜密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刘子睿在一众同龄人中最突出和与众不同的一点。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理科天赋就崭露了头角,“当时有人建议我的家长让我去接触奥数,我对数据比较敏感,对数学也比较感兴趣,就抱着顺势的态度去了,之后顺利考上了人大附中早培班。”
如今,刘子睿被保送至学霸云集的清华“姚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之所以选择姚班,是因为我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学科迭代的关键点上,计算机作为一项偏基础的学科,可以反过来应用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在物理学领域,近年来依靠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人类对复杂系统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刘子睿利用假期时间旅游祖国大好河山,增长见识(供图/刘子睿)
另外,在数学研究的突破上,计算机应用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计算机算力的提升,事实上也推动了计算机模拟等数学方法的发明。”刘子睿说。
○ ○ ○
物理学习靠兴趣驱动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刘子睿认为,物理学习靠的是兴趣培养和驱动。父亲是一名通信工程师,母亲从事广告工作。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氛围,帮助他维持对物理的热爱,并将兴趣付诸于实践。
“家长给我的帮助,我认为是第一位的,他们对我搞竞赛,参加科学实验活动都相当支持,也理解我在这方面的兴趣。在我的选择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他们给予了我很大的心理帮助。”刘子睿说。
参加物理竞赛,刷题练习并不足以让“天才”脱颖而出。除了天赋外,刘子睿还有一套独到的学习方法——把相互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试图对一些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建模。
“很多和现实相关的问题,事实上是最复杂的问题。”而解决和现实相关的问题,带给刘子睿无限的乐趣与成就感。他能够滔滔不绝地介绍天体物理的知识,饶有兴致地分析几何物理的奥秘。比如,他在网上检索发现行星的地轴倾角超过某一角度时,两极会比赤道更热,便通过物理建模算出了这一角度。又如,他发现截面是扇形的半圆柱体在粗糙的地面上滚动,当扇形角度略大于1/3圆柱的临界值时,该几何体会弹起来。
学习之余,刘子睿热衷于跑步、骑行和滑雪。“身体和学习肯定要两条腿走,不能忽视了其中任何一方。”在他看来,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
○ ○ ○
科研道路启迪梦想
多年来,北京市科协高度重视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工作,大力支持市科协系统学协会办好北京地区赛事,围绕协调、监督及保障职责,完善《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北京赛区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对各项工作及其流程进行全面规范,推进制度建设。同时,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发现和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保护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切实用好五项学科竞赛这一有力抓手,推进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刘子睿正是受益者之一。
初二升初三的阶段,刘子睿参与到北京市科协组织的科学实验活动中,并有幸走进了中科院理化所。“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一直是我的梦想。我觉得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非常伟大。但受限于当时的年龄和阅历,我对于科学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科学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我第一次严肃考虑是否要走科研道路。”
“实际上,我之前对于科研的了解仅限于科普读物里,能够亲眼看到和参与进一些科学实验里,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刘子睿说。
这种影响是即时且深刻的。到了初三,刘子睿开始参加竞赛,从数学到物理,他不断探索尝试,结合自身天赋挖掘学科优势,对人生道路逐渐有了一条清晰的规划主线。直到获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可以想见的是,一颗未来的科研新星正由梦想驱动着冉冉升起,让人不由地期待起他的长成。
在北京市科协的培养和鼓励下,以刘子睿为代表的、在竞赛和活动中点亮科学梦想的青少年们正在逐渐成长。让我们共同见证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经历,期待他们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