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顺义科学小记者素质提升实践活动首期圆满成功
撰文/记者 李晶 摄影/张星海
8月6日,“童心向党·科学领航——2022年顺义科学小记者素质提升实践活动”首期活动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活动由北京市顺义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报社承办,北京汽车博物馆协办,共有来自顺义区14所学校(部分学生来自少年宫文学院)的30名学生参与活动,顺义区科协科普部部长田立娟出席并做总结。
▲“童心向党·科学领航——2022年顺义科学小记者素质提升实践活动”首期活动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
顺义科学小记者素质提升实践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旨在充分发挥区科协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好首都科普资源优势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助推“双减”工作,通过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科普活动,推动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等和家庭协同育人,进而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记者参观风洞,了解汽车风阻如何测试,以及家用车的风阻系数等
本年度的首期活动定于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该馆是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三位一体的国家公益性汽车主题博物馆,馆内拥有包括80余辆藏品车等在内的各类馆藏品6000余件。北京汽车博物馆于2018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首届北京网红文化艺术类打卡地”,并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 ○ ○
历史车轮滚滚而来
北京汽车博物馆为顺义科学小记者安排了由上至下的参观路线,首先来到五层的创造馆,然后依次为四层至二层的进步馆、未来馆和中国汽车工业经典藏品车展区。
首先映入小记者们眼帘的是,古代劳工与巨石的雕塑,巨石下方铺展的一段段圆木“滚动”起历史篇章,带着小记者们“穿越”千年来到最早的车轮面前。从圆木的滚动,到木制车轮的发明,再到由马车牵引的指南车、记里鼓车,一个个中国古人智慧凝结而成的展品,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
▲讲解员郑老师为小记者讲述奔驰一号的故事
走入“无马之车”的现代汽车展区,讲解员郑老师讲述了公认的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奔驰一号。它是一辆三个轮子的以汽油为燃料的车。发明之初,奔驰一号并不被人认可,因为它速度慢、行驶噪声大,而且汽油燃料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尽管问题多多,但发明家卡尔·本茨的夫人贝莎·本茨却是这辆车最忠实的支持者,她和儿子开着这辆车行驶了144公里回了一趟娘家。这一次载入人类历史的首次汽车长途旅行,让人们认识到燃油汽车的价值,也渐渐认可了奔驰一号。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正式为奔驰一号申请了专利,而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世界汽车诞生日。
此后,纯手工打造的汽车成为富豪们的“奢侈品”,直到福特公司的汽车以流水线的方式进行生产,才让汽车逐渐进入百姓家,成为普通人可以买得起、用得上的交通工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工业为汽车赋予了更多种多样的外形设计、更优良的驾驶性能,也成就了福特、雪铁龙、斯巴鲁、劳斯莱斯、凯迪拉克等人们熟知的各种汽车品牌和它们独特的设计风格。
▲顺义科学小记者在“跳跃的时代”展区记录中国第一台国产轿车东风金龙CA71等国产汽车的特点
○ ○ ○
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之路
如果问中国风的代表颜色是什么?答案里少不得一抹中国红。一辆车身红艳的东风金龙CA71轿车成功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它的车头有一条跃动的金龙,车尾是宫灯的造型,周身澎湃着的中国元素,彰显出中国第一台国产轿车的与众不同。
其实,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上,中国起步较晚。1951年,中央决定在长春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时任东北财经学院院长的饶斌申请到一汽工作,并受命担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无论是三九寒天还是风雨时节,一汽的建造从未停歇,1953年一汽建成,1956年一汽总装线上就开出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载货车,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4年,饶斌又参加了二汽的筹建工作,改革开放期间又以战略家的眼光探索出中国轿车的发展路径。“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汽车工业奠基者们,以“艰苦创业 毕其一生”的精神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记者们认真聆听红旗CA72与试车员身着几层厚棉服试车的故事
“红旗轿车CA72是我印象最深的车,因为它身上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一名小记者如是说。她所提到的这辆红旗CA72展车,就是国产轿车的重要代表。它由纯手工打造而成,曾经是国家领导人的用车,也是北京汽车博物馆中珍贵的一级藏品车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劳斯莱斯”。
▲小记者参加素质提升培训活动
○ ○ ○
众车渐欲迷人眼,侧重哪些写报道
“穿越”了汽车的诞生与发展史,学习了中国汽车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汽车的相关科技,熟悉了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饶斌,和“汽车兵”雷锋的故事,小记者们一上午的参观行程告一段落。
尽管参观只有两个小时左右,但小记者们的收获却是满满当当了。他们的笔记本上“爬”满了各种车辆的名字,备注下各自的与众不同,他们的手机里也“装”满了车身图片和展项说明。这么多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如何梳理和利用呢?在北京科技报社资深记者的素质提升培训中,他们渐渐找到了“感觉”。
▲正在做记录的小记者
“科学小记者不仅要做新闻的记录者,也要把你们了解到的信息通过新闻报道传播出去”,资深记者李老师告诉小记者们,撰写新闻之前,首先要找到角度。“可以从一个印象最深的展品、或者人物、或者科学原理和技术出发,从一个点上深入下去。”
除了回顾几个展厅的特色照片,和汽车相关人物的感人故事,记者老师还举了汽车科技方面的例子。如,讲解老师详细介绍的发动机原理,小记者们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写出发动机“进压做排”的工作流程和驱动汽车的原理,并且继续延展到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水平对置发动机等不同发动机的设计思路等。与此同理的还有汽车如何减小风阻,轮胎与车身的设计等。从科学知识到应用领域,再到发展创新,那些量产汽车的每一个细小的改变,背后都可能是无数次的失败与经验的积累。
▲讲解员汤老师为小记者讲述汽车的构造,详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约一小时的素质提升培训中,小记者们了解到新闻写作的常识,也跟着记者老师重新梳理了参观过程中值得记录的内容。记者老师也发布了当天的写作任务,要求小记者们重视标题、起好标题,抓住重点、以点至面写好一篇印象深刻的内容,并将最终的完成稿件发布在北京科技报客户端的“科通社”板块中。
培训后的互动中,小记者又与记者老师探讨了拟好标题、保证新闻写作真实性、文章能否美化等问题。
▲顺义区科协科普部部长田立娟为活动做总结
最后,顺义区科协科普部部长田立娟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首先表示要给认真参与活动的小记者们“点赞”,也希望大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并及时地上传发表自己的作品。
她表示,本次活动是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次具体实践。通过在北京汽车博物馆的研学,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老一辈汽车工业奠基人的精神,也重温了雷锋精神,并从“一个汽车兵”的角度再次对雷锋有了新的认识。
她还介绍说,“童心向党·科学领航——2022年顺义科学小记者素质提升实践活动”本年度共开展5期,每期都将有约30名来自顺义区的中小学生走进各类科普场馆、教育基地,通过参观、讲解、采访、聆听科学家的故事、动手实践、写作、互动等环节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