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松绑”,创新“减负”!北京这项“包干制”赢得科研人员点赞
撰文/记者 赵天宇 视频/段大卫
简政放权,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是科研经费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2021年10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市财政局编制形成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试行至2023年。与国家和外省市相比,北京市率先将“包干制”试点从项目支持经费扩展至机构支持经费,试点范围更广、政策力度更大。
来自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消息显示,目前已有14家依托单位纳入“包干制”试点,共有试点项目1015项,达到在研项目数的25%,两年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切实为科研“松绑”,为创新“减负”,取得了参与项目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
卢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前列腺癌的智能化精准诊疗技术。也是本市自然基金项目“包干制”试点第一批“受益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卢剑接受采访
卢剑表示,由于人体具有个体差异的特点,医学基础研究经常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需要不断及时调整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案,“包干制”就充分给予了这种调整的灵活性和及时性。“试点2年以来,经费支出灵活性大大提升,材料费、测试加工费等科研业务费合并为一项,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购买亟需的科研仪器设备,缩短了采购周期。也不再区分直接和间接经费,充分调动了项目组的积极性。”
在“包干制”的支持下,卢剑团队承担的市基金重点研究专题《AI辅助的前列腺癌多组学精准诊疗关键问题研究》也有了新进展,构建了多中心、大样本的国人前列腺癌多组学数据库,在前列腺癌影像检测新理论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新技术方面取得较好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了报告,后续将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列腺癌人工智能软件类医疗器械产品上持续发力。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淳杰介绍“包干制”试点相关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淳杰介绍“包干制”试点对科研促进作用时表示,改革提高了项目实施的便利性,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自行调整,提高了经费的利用效率。同时赋予了项目组成员进行前沿自主探索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
他举例说,2021年时,团队原本预留了10万元的费用用于采购GPU配件,但是受供应需求影响,GPU价格突然大涨,费用翻了四五倍。“按照传统的经费使用方式,GPU设备购置是相当困难的,但得益于‘包干制’审批流程的简化,我们购买的设备得以及时到位,充分保证了科研进程的推进。”
市自然基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基金办计划对“包干制”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梳理“包干制”实施的重点、难点、堵点;调研国内外的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机制,借鉴优秀经验;对依托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科研财务助理等关键人员加强对接指导,定期开展培训。同时收集共性问题着重解决;向非试点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征集改进意见,为“包干制”政策的全面推行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