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专题活动——数字素养与社会发展主题会议在京举办
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数字素养与社会发展”专题活动共设置致辞、院士主旨报告、专家主题报告和集中交流等议程。
撰文/记者 李晶 配图/主办方提供
9月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科普研究所、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专题活动——数字素养与社会发展”主题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举办。活动共设置致辞、院士主旨报告、专家主题报告和集中交流等议程。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邱显清出席会议并致辞,上午与下午的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主持。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致辞
在致辞中,王挺所长首先介绍了中国智库的情况。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重点打造的开放交流平台,自2011年11月正式启动,依托中国科普研究所搭建柔性连接型、合作型政府决策咨询支持网络体系。本次活动是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六个系列专题活动之一,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深度合作,凝聚智库成果,推进智库建设,创新融合发展。
数字大潮扑面而来,步入数字模拟新时代,需要数字素养新公民。对此,王挺表示,公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提升,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人类文明进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今天的活动就是希望进一步凝聚学术共识,深化理论研究,推进试点检验,优化、完善并迭代已形成的评价体系和框架,对公民素质、素养和技能的现状进行全面摸底,为我国新时代公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邱显清致辞
邱显清社长表示很荣幸与中国科普研究所一起主办此次活动,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基本情况,以及清华社在数字化建设与融合出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成果。
他表示,本次活动围绕“数字素养与社会发展”主题展开,针对相关重点及热点安排和组织报告,内容覆盖数字素养、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数字教育、数字伦理、数字政府、数字安全、数字传播等领域,对于提升全民素质,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的报告环节共有8位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针对提高全民数字素养的重点及热点议题作报告。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罗毅作院士主旨报告。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教馆)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韩骏;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卢家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石文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快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巍分别作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作主旨报告
李培根院士从百业兴与衰、寻常百姓家、非人类思维、超现实存在和何处你我他五个维度阐述了《数字时代的变与化》。他表示,数字时代,当数字-智能技术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你我他都需要关注自己相关数据的权利、隐私,乃至思考人类生命的动力或者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罗毅作主旨报告
罗毅院士从光电子器件是信息技术的基石、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以及我国光电子器件的机会与挑战,未来发展热点分析三个维度阐释了《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他表示,核心高科技产业支撑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继而拉动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核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教馆)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韩骏作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作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卢家银作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石文昌作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作主题报告
▲快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巍作主题报告
韩骏、李正风、卢家银、石文昌、张生、杨巍分别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践与思考》《数字素养、数据权力与数据伦理》《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理念与模式》《努力提升全民数字安全素养》《中小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发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新传播媒介时代下的知识科普》为题作相关报告。
主题报告结束后,报告嘉宾和与会者又针对互联网平台的治理、数字素养的培养、数字安全、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时代的接驳、中国百姓如何适应数字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据了解,本次活动在腾讯新闻,搜狐视频,北京科技报客户端,清华大学出版社视频号、快手号、百家号,原点阅读视频号等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总观看人数超过55万人次。新华网、光明网、人民快报、中国日报、中华读书报、澎湃等20余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支持。